首頁/ 娛樂/ 正文

《你好,李煥英》賺足眼淚,然而喜劇從何時開始以催淚為主了?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讓很多人都淚流滿面。但是,平靜下來以後,讓我陷入深深地自我懷疑之中。我不禁想問:喜劇何時開始以催淚為主了?

不可否認,從這部電影當中,可以看出導演賈玲付出了全部的真情實感。但是,作為喜劇舞臺上的一部作品來說,觀眾哭的比笑的多,這種喜劇形式註定會飽受非議。喜頭悲尾的喜劇型別在小編的印象中,最早流行於春晚舞臺。

《你好,李煥英》賺足眼淚,然而喜劇從何時開始以催淚為主了?

作為春晚常客的喜劇大師馮鞏,近些年的作品皆是如此。雖然說作品的深度增加了,但是喜劇效果卻大打折扣。在小編看來,這樣的作品恰恰體現出了演員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作為馮鞏的徒弟,賈玲自然也明白喜頭悲尾的喜劇形式更容易獲得好的口碑,同時還能夠掩蓋許多天賦上的不足。

《你好,李煥英》賺足眼淚,然而喜劇從何時開始以催淚為主了?

就拿《你好,李煥英》來說,作為賈玲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電影中有很多細節顯得十分業餘,鏡頭切換生硬,敘事節奏混亂,整個故事更是漏洞百出。如果沒有煽情的部分,這部電影的綜合評分或許並不會太高,而正是大幅的增加了催淚的場景,也讓觀眾暫時忘記了那些不好的地方。

《你好,李煥英》賺足眼淚,然而喜劇從何時開始以催淚為主了?

放眼國內近幾年的喜劇電影,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已經很難找到一部純搞笑的電影作品了。而隨著《你好,李煥英》的大賣,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喜劇將會開啟“比慘”模式,誰的喜劇更慘,誰的作品才會更好。這種聽起來有些病態的喜劇形式,小編估計還會持續很多年的時間。同時,按照供需關係,笑中帶淚的喜劇形式之所以會層出不窮,和觀眾的喜好變化是分不開的。

《你好,李煥英》賺足眼淚,然而喜劇從何時開始以催淚為主了?

現在成年男性疲於賺錢,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去消費影視作品,所以主要消費群體還是以學生和女性為主,而這兩類群體對於情感的訴求非常大,他們評價一個作品好壞,是否催淚已經成為了主要的因素之一。

《你好,李煥英》賺足眼淚,然而喜劇從何時開始以催淚為主了?

在小編兒時的印象當中,無論是喜劇電影還是喜劇小品,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悲劇的戲份,都是哈哈大笑開始,哈哈大笑結束。而如今的喜劇電影,除了增加了大量悲情的戲份之外,搞笑的部分也變得越來越尷尬。這就不禁讓人感到疑惑,到底是喜劇創作者們江郎才盡了?還是觀眾們的笑點提高了?

《你好,李煥英》對於國產喜劇最大的影響,就是給所有沒有導演經驗的人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模板。一部成功的喜劇只需要四個要素就夠了,一個關於親情的悲劇核心,幾個小品段子,加上穿越情節,再加上沈騰,有這四點就一定會大賣。

《你好,李煥英》賺足眼淚,然而喜劇從何時開始以催淚為主了?

前三點都容易完成,第四點就困難了。不得不說,如今沈騰的地位,就好像上世紀90年代的周星馳一樣,幾乎每一部喜劇電影都想邀請星爺出演,哪怕是隻露個臉,票房也就有保障了,而如今的國產喜劇電影,沈騰的影響力同樣如此。

《你好,李煥英》賺足眼淚,然而喜劇從何時開始以催淚為主了?

小編相信,未來還會有很多的“你好,李煥英”出現,同樣是喜頭悲尾的形式,但是卻是喜劇市場裡面最受歡迎的作品型別。我們無法評價其中的好與壞,即使我非常反對這種催淚的喜劇形式,但不得不說,如今喜歡這種型別的人已經佔了絕大多數。

正所謂存在即是真理,或許小編的想法是錯誤的,但我還是堅持認為喜劇就該以純搞笑為主。因為我並不想在自己想要放鬆大笑的時候,還要去思考讓心情難受的話題。你們覺得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