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張耳與陳餘:刎頸之交,為什麼會互相殘殺?

張耳與陳餘:刎頸之交,為什麼會互相殘殺?

張耳是魏國人,因為有才能而很有名望,家裡也很富有。後來張耳當上了魏國外黃這個地方的縣令。陳餘也是魏國人,父親是張耳的下屬。但是張耳非常器重陳餘,與陳餘成了忘年之交,而且交情很深,是所謂過命的交情,也稱之為“刎頸之交”。

由於這兩個人都很有名,秦國滅掉魏國之後,就懸賞捉拿這兩個人。於是張耳和陳餘只好隱姓埋名,一起逃到了“陳”這個地方,給某個“里正”當差。秦朝的時候,“里正”是負責收稅的小官,管著百十來戶人家。有一次陳餘做錯了事,“里正”要拿鞭子打他,陳餘忍不住想要反抗,這個時候張耳就按住他,讓他接受“里正”的懲罰。過後張耳就對陳餘說:“我們現在是在這裡暫時避難,不要因為一點小委屈就丟了性命。”後來秦朝懸賞捉拿張耳和陳餘,他們兩個就利用職務之便,拿著朝廷的文書,到處搜捕。於是再也沒有人把他們兩個當做張耳和陳餘了。

後來陳勝起兵反秦,帶著軍隊來到了陳。張耳和陳餘就都加入了陳勝的起義軍。陳勝很早就聽說了他們兩個人的名聲,對他們非常重視。於是張耳和陳餘就給陳勝出主意。勸他不要著急稱王,先把六國國王的後裔都立為王,增加自己的力量,然後全力推翻秦朝的統治。但是陳勝目光短淺,貪圖富貴,急急忙忙在陳稱了王。張耳和陳餘看出陳勝難成大器,就找機會帶兵離開了陳勝。

後來秦軍反攻,陳勝兵敗被殺。張耳和陳餘就在趙國的地方,擁立趙王的後代為王,繼續反抗秦軍。張耳為相,負責輔佐趙王;陳餘為將,負責領兵打仗。但是秦軍攻勢猛烈,把張耳和趙王圍困在了邯鄲城中。當時陳餘手下還有數萬軍隊,但是擔心打不過秦軍,就躲在一邊不敢來救。張耳多次派人催促陳餘出兵,陳餘都以打不過秦軍為由拒絕了。因為沒有援軍,秦軍不斷進攻,邯鄲城已經是彈盡糧絕,快要守不住了。張耳非常生氣,派人對陳餘說:”你我是生死之交,現在邯鄲城已經快守不住了,你現在指揮數萬大軍,為什麼見死不救?如果你還記得當初我們同生共死的誓言,就應該率領軍隊向秦軍進攻,要死也大家死在一起,這樣說不定還能有一線生機。”然而陳餘卻說:”現在秦軍太強大,我現在去救,肯定是全軍覆沒。還不如留著軍隊,將來為趙王和張耳報仇。”,最後只派了五千軍隊,跟著張耳派來的人一起進攻秦軍,結果全軍覆沒。

最後還是項羽帶領軍隊,破釜沉舟,在邯鄲城外與秦軍決戰,一舉擊敗了秦軍,把趙王和張耳救了出來。從此以後,張耳和陳餘的關係就破裂了。

後來張耳被項羽封為常山王,陳餘則被封為侯。陳餘覺得自己的功勞跟張耳一樣大,認為項羽分封不公。於是起兵攻打張耳,張耳打不過陳餘就逃到了劉邦那裡,這樣陳餘就佔領了張耳的封地。三年以後,劉邦派韓信和張耳一起進攻陳餘,陳餘兵敗被殺。

陳餘是魏國的名人,很有學識和才能,他與張耳是生死之交。然而當真正面臨生死考驗的時候,陳餘卻見死不救。可見所謂的情同生死,不過是陳餘用來獲取利益的一種手段而已,在生死麵前,變得不值一提。這樣的人雖然能夠一時得逞,但是一旦大家認識了他們的真實面目,必然會受到懲罰。

以上就是我讀書的一點心得體會,期待著和你一起交流討論,共同進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