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電影《怒火·重案》:關注個體 創新型別

陳木勝導演的遺作《怒火·重案》近日一經上映便引起較大反響,收穫了較佳的票房和口碑。陳木勝雖也致力於與內地的合拍,但和林超賢、劉偉強、陳可辛、徐克等“北上”導演相比,他沒有選擇將內地主流價值觀和型別美學進行對接的“新主流大片”,而是延續並創新著純粹港式型別的表達,這在他執導的一系列與內地合拍的影片如《新警察故事》《寶貝計劃》《男兒本色》《掃毒》等作品中均有明確的顯現。在《怒火·重案》中,陳木勝依然延續著這種演繹,其具體表現為人文理念的書寫以及創新性的型別表達。

電影《怒火·重案》:關注個體 創新型別

電影《怒火·重案》預告片

對人文理念的書寫,是香港電影所秉持的主要美學特色之一。香港電影中的人文理念,主要指其關注純粹個體的生命狀態和情感狀態。香港電影也因而獲得了人性的豐富性和個體的鮮活性,這是“港味”美學的重要組成,也是經典香港電影獲得觀賞性和關注度的關鍵。《怒火·重案》延續了這種對個體的關注。影片主角張崇邦是一名堅守正義、剛正不阿卻不懂變通、愛認死理的警察,在初心與使命的驅動下,他屢屢違反命令,不斷使用著規則內與規則外的武力去打擊犯罪、對抗不公。影片透過對這一特殊個體的生命和情感狀態的關注,表現出了一個並不完美的獨特個體,這種關注的重點並不在於探究“反思制度”等社會層面和集體層面的命題,而更多是從社會的層面拉回到個人層面,探究張崇邦這一獨特個體所散發出的人性光輝和溫暖。

電影《怒火·重案》:關注個體 創新型別

電影《怒火·重案》劇照

影片的反派邱剛敖也是警察出身,卻充斥著極端與殘忍的個性,在犯下了實質性錯誤之後,燃燒的怒火促使他不斷把報仇推向極致,人格徹底扭曲並走向了異化。與張崇邦相比,他身上有著更為強烈的“以武犯禁”個性,但又與張崇邦不同,邱剛敖這一特殊個體身上並沒有人性的光輝,而是充斥著恐怖的異化,最終走向了徹底的變態和扭曲,這也透出了創作者對這一個體的別樣觀照。影片對這個人物的刻畫依然是隻關注其人物個體的生命和情感狀態,而不在於由此闡發的社會大眾議題,這也是陳木勝電影的一貫特色。

電影《怒火·重案》:關注個體 創新型別

電影《怒火·重案》劇照

型別表達是陳木勝電影的另一顯著特色。在香港型別電影的作者中,每個小群體又各有側重。其大部分導演如張徹、劉家良、袁和平、徐克等更多選擇古裝題材進行動作型別的表達;吳宇森、林嶺東等偏好於時裝題材,型別選擇上以槍戰元素為主;而陳木勝、林超賢、葉偉信等亦較多選擇現實題材,在型別元素的使用上,他們不再是單一的偏好,而是將動作、槍戰、爆炸等型別元素融為一體。其中陳木勝更是注重多種型別元素的融合,並將“爆炸”作為最後的終結性元素:動作和槍戰之後必將以爆炸來收場。陳木勝的這種表達,將各種型別融合而成了新的動作型別,是對華語電影型別的創新性書寫。在《怒火·重案》中,這樣的型別融合依然較為凸顯。

電影《怒火·重案》:關注個體 創新型別

電影《怒火·重案》劇照

該片中重磅的動作戲有5場:影片開場不久在廢棄商場中邱剛敖與王焜集團的黑吃黑以及對姚警官等警察的襲擊,張崇邦與“猛鬼”等人在茶果嶺匪窩中的巷戰,尖沙咀警匪槍戰,匪徒邱剛敖和警察張崇邦之間的摩托飆車追逐、槍戰以及大教堂中張、邱二人之間的終極對決。這5場戲中,茶果嶺巷戰、教堂對決是以打鬥為主的純粹的動作戲,其他幾場戲中也都有一定的打鬥元素。片中的這些打鬥戲主要是透過動作和觀眾溝通,而較少靠剪輯等其他外在手段取勝。

電影《怒火·重案》:關注個體 創新型別

電影《怒火·重案》劇照

這些動作型別的營造呈現出了兩方面的創新。其一,動作型別中都有新鮮的元素,如教堂對決中,警棍、蝴蝶刀、榔頭、鐵棍、鐵錘等冷兵器輪番上場,將不同器械的動作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其中邱剛敖使用的蝴蝶刀本身就小巧敏捷,而兩把蝴蝶刀同耍,動作在快、準、狠的同時也增添了幾分邪魅的靈動。張崇邦開車追擊騎摩托的邱剛敖那場戲也頗有新意。汽車追摩托車本來是能夠佔據主動,可在摩托車與汽車保持高速行駛中,邱剛敖卻屢屢佔據上風,甚至主動貼近、拉扯車內的張崇邦。在激烈地摩擦碰撞中,張、邱二人展開了一場危險性與難度係數都極高的拳腳搏鬥,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其二,除了靠人物本身的打鬥動作外,影片還較多依靠環境、道具等來營造出高質量的動作元素。無論是茶果嶺的打鬥還是教堂對決中,狹窄空間、障礙物和其他許多道具等非身體要素都在營造動作元素時起到了較大作用。如在前者中從相對開闊的寮屋群一直打到密閉的下水道,透過環境、空間的變化營造出了不同的打鬥場面和型別元素,也以此表達出了別樣的劇情張力和節奏。

電影《怒火·重案》:關注個體 創新型別

電影《怒火·重案》劇照

純粹的動作戲之外,《怒火·重案》中的槍戰元素營造也延續了陳木勝的一貫特色。激烈與炫酷,是香港型別片導演在營造槍戰元素時的共同美學追求,陳木勝亦不例外。而他本人更注重在營造這些元素時注入較為濃郁的香港性,特別表現為在香港地標性的場景中拍攝大型槍戰和爆破場面。如《衝鋒隊之怒火街頭》中槍戰從九龍灣打到了灣仔新鴻基中心,再到中環置地廣場等;《新警察故事》中則是在香港會展中心一決高下;《掃毒》開始時警匪便在著名的油麻地舊區交火。《怒火·重案》中的重頭槍戰戲的發生空間則是尖沙咀的廣東道及北京道交界,其側邊即是著名的海港城。此外,開始那場黑吃黑槍戰中的廢棄商場以及茶果嶺打鬥中寮屋群的質地與空間脈絡等,也顯示出了香港舊區景象,增添了影片的“在地性”。這種表現為影片的槍戰和爆炸型別營造留存了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餘韻,增強了表現力。

電影《怒火·重案》:關注個體 創新型別

電影《怒火·重案》劇照

在延續與創新的同時,《怒火·重案》也存在細節粗糙、人物動機潦草、女性角色缺乏戲劇意義等問題。某種程度而言,這也是港式型別片的通病。但不管怎樣,觀眾還是能從陳木勝的這部遺作中看到港式型別片的希望,該型別和其他型別電影共同構築起了當下華語型別的主體,規範著中國電影型別美學的發展。作者:趙衛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