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心動的訊號4》:陳思銘為什麼是大廠打工人,又為什麼哭了?

說說《心動的訊號4》最大的一對CP :Simon和Melody。儘管大家磕糖都快磕暈了,我還是要說點不一樣的東西。

《心動的訊號4》:陳思銘為什麼是大廠打工人,又為什麼哭了?

《心動4》中的男嘉賓設定,馬董是富二代,Simon是大廠打工人,凱慰是創業路上的小老闆,大雄是工具人,基本實現職業屬性的覆蓋。

中國有幾百萬程式設計師,是打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Simon的人設對標了一個重要的勞動者群體。

但,Simon偏又不是那種典型的理工男打工人,跟藝術和傳媒有很深的瓜葛,留過學,創業做女權NGO,可以說經歷豐富。

而Melody做基於流量平臺的時尚博主,可以說兩人都是與企鵝深度繫結的,那兩人的CP應該有點“親上加親”的意思了。

當然,肥水不流外人田,經濟下行的壓力下,這麼做也是人之常情。有人也許會說你怎麼知道Simon一定會喜歡Melody?請回看第一集,凱慰略施小計就知道了Simon喜歡短髮女生,那麼做了幾季戀綜的節目組想找到Simon喜歡的型別當然是手到擒來。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深刻認識到,現在是一個

流量經濟

時代,因此做一切事情的出發是,首先要獲取流量。

另一個不會被明說但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任何一個製作方都一定不會製作一個違反自身價值觀的綜藝節目。

所以這就自然而然得出一個結論:方陳式這對節目中鎖得最牢的CP,是鵝

特意

打造出來的。

Simon曾經在約會中提到,自己作為一個大廠的打工人和螺絲釘,如何協調工作與生活、物質需求與精神追求的關係。他透過自己的調整和努力,已經達到了一個接近於自洽的狀態。這也是Melody講的,看起來他好像不太需要別人。

《心動的訊號4》:陳思銘為什麼是大廠打工人,又為什麼哭了?

不過,人是社會性動物,再自洽的人都是有社會和情感需求的。Simon的狀態,很接近於美國西海岸城市人群,鑑於他只是在國外讀了碩士,僅僅幾年的時間就形成了這樣的狀態可能性很小,我傾向於他自幼接受的教育都與此類文化相關。

並且,他在節目中表現得非常尊重女性,尊重私人空間,界限感明顯(與另一隻熊是不是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也是後天教育的結果。由於他媽媽是潮汕人,我猜測這是不是一個潮汕文化反向推動的例子?

《心動的訊號4》:陳思銘為什麼是大廠打工人,又為什麼哭了?

所以,Simon是一個“非典型”打工人,鵝似乎希望當代的打工人能夠“成為Simon的樣子”,不過我得說,這是不太容易的。

Simon是文科背景,家境也不錯,藝術修養在大多數人之上,因此他的精神自洽是建立在很豐厚的物質和精神基礎上的。絕大多數的打工人可能都做不到Simon的狀態。

更何況,不是誰都有機會能碰到Melody這樣的甜妹子的。

Melody在與Simon的交流中,反覆提到她面對外部世界的強烈不安全感和無力感。各位應該瞭解,網紅經濟的飯是不好吃的,尤其是時尚行業,你必須時刻緊跟當下的潮流,一點也不能鬆懈,精神始終處於緊張的狀態,有了一點成績也不能自滿,要持續進步形成正反饋,否則隨時被人取代。

《心動的訊號4》:陳思銘為什麼是大廠打工人,又為什麼哭了?

因此,Melody的焦慮和Simon的自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麼他們能不能形成“互補”呢?

這也是我與部分網友的爭議點。Melody目前的行業屬性,無法讓她像Simon那樣“慢下來”。說得再直白一些,Melody是從改開起始到今天,中國四十年的高速發展不斷自我迭代、野蠻生長、適者生存文化下的所有打拼者的縮影,正是這股心氣促成了中國至今的經濟奇蹟。

《心動的訊號4》:陳思銘為什麼是大廠打工人,又為什麼哭了?

而Simon沿襲的是西方發達國家高速發展後經濟結構接近完成態下普通人從物質完滿狀態下轉向精神追求和自我建構的後工業文化。

《心動的訊號4》:陳思銘為什麼是大廠打工人,又為什麼哭了?

而目前的中國,這兩種不同經濟模式、業態卻以奇怪的方式交錯在一起,共同推進著經濟的發展。

這兩種本不互相相容的文化,也“被迫”要以一種奇怪的姿勢纏繞在一起,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心動的訊號4》:陳思銘為什麼是大廠打工人,又為什麼哭了?

因此,方陳式CP,就像是一個奇特的社會實驗品,從中折射出了當下中國與世界多彩斑斕、光怪陸離的多元文化。

《心動的訊號4》:陳思銘為什麼是大廠打工人,又為什麼哭了?

而這,也正是我追《心動的訊號》這個綜藝的初心,以節目的一孔窺全新世代的新型社交模式和文化形態,以體會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脈搏。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