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為什麼我們都愛“吃瓜”?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心理芝士醬

單選 | 你是一個理性的吃瓜群眾嗎?

粗略一數,娛樂圈最近的瓜可真不少。“國民老公”王思聰與孫一寧互撕事件還讓人津津樂道呢,“謀女郎”劉浩存母親舞蹈學校事件又後來居上,還未等判決,“歸國四子“之一的吳亦凡都美竹事件又強勢霸據各大熱搜榜,這還沒弄清楚是非真假呢,鄭爽張恆又趕來發文掰扯代孕棄養的問題……

想來今天夏天,廣大網友的狀態可能是下面這樣:

為什麼我們都愛“吃瓜”?

哦不對,我想更有可能是下面這樣:

為什麼我們都愛“吃瓜”?

真真假假重要嗎?於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講,好像對我們自己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多大的改變,但是,我們怎麼就那麼喜歡線上吃瓜呢?

作為一個吃瓜群眾,這裡就從心理學的角度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我們都愛“吃瓜”?

為什麼我們都愛“吃瓜”?

簡潔版回答:

1。 話題內容符合人性;2。 心理補償策略;3。 道德執照效應;4。 社會互動。

解釋版回答:

“吃瓜”的原因在於“瓜”的內容符合人性。性和八卦與我們人類的原始慾望有關,當我們接觸到這些相關的資訊時,大腦會馬上警覺和興奮起來,一方面,會不自主地對這些資訊投注更多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大腦會產生引發我們愉悅體驗的激素。換句話說,娛樂圈的情感倫理和八卦內容,會天然地吸引我們的注意,並讓我們產生好奇感和愉悅感。

“吃瓜”的原因之二在於我們的心理補償策略。我們都聽過一句俗話:人生之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日常生活中,作為“非富非貴”的大眾群體,我們常常會因為各種瑣事或焦慮、或無奈、或意難平,為了讓自己內心好受一些,我們進化出了不同的心理策略來平復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得以繼續安穩地生活。其中一個心理策略就是透過與“不如自己的人”進行比較,從而來獲得心理安慰。這也是我們常常開玩笑說:“安慰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比他更慘”的道理。

在我們大眾眼裡,明星都是光鮮亮麗、有名有利,是距離我們很遙遠、難以企及的群體,當他們爆出醜聞和八卦,我們就會看到,即使光鮮如他們,也會有陰暗的、不如意的地方,那麼這個時候,吃瓜群眾就獲得了一種心理平衡,得到了心理安慰。那麼就此而來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就是:覺得自己現在這樣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挺好的,有老婆孩子熱炕頭,有工作好友和自由,這樣簡單和普通,就挺幸福的。如果對吃瓜群眾在“吃瓜”前後的個人幸福感進行測試的話,我想,那“吃瓜”後的個人幸福感可能會相對更高一些。

“吃瓜”的原因之三在於我們的道德執照效應。道德執照效應是指: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做了好事之後,Ta就會獲得一種道德優越感,彷彿取得了一種“道德許可證”,於是便認為自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行事或心安理得地評價別人。那麼反映在“吃瓜”這件事情上就是:我們吃瓜群眾才不會做出那麼沒有道德、那麼毀三觀的事情呢,我們可都是有道德的好人。於是,我們便在“吃瓜”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種道德優越感,而優越感是能夠讓人感到愉悅的,而這種愉悅感又會促使我們繼續去關注事件,繼續“吃瓜”。這也難怪我們大多會在醜聞事件的評論區看到更多吃瓜群眾的評價:人人皆可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判和評價這個“沒有底線的壞人”。

“吃瓜”的原因之四在於我們的社交需求。這一點很好解釋:你有沒有感覺到,最近你和朋友聊天的話題多了起來?即使偶然在電梯間碰到不那麼熟悉的同事,為了避免尷尬,也可以張口就聊起來“誒,你看了那個誰誰誰的新聞了嗎?真是重新整理了三觀”,如果同事恰好也是吃瓜群眾,那正好,你們原本不算熟悉的關係又可以更近一層了。

那同樣的情況,如果一群同事在電梯裡熱議最近的八卦梗,而你卻絲毫get不到笑點,又插不進去話,是否會有些失落和被排斥的感覺呢?所以,為了拉近同伴距離,獲得群體認同,你也難免會被帶入“吃瓜”的。

總而言之,“吃瓜”是人性所趨,生活已經如此艱難,當個吃瓜群眾娛樂一下,無傷大雅啦!但是,想要做快樂的吃瓜群眾,可得要“合理吃瓜”、“理性吃瓜”哦!

為什麼我們都愛“吃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