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練功狀態調整法

練功過程中出現雜念叢生、識心飛揚的現象,這實在是每個練功者都要遇到的考驗。值此之際,如果善於調治,功境就會隨之長進;反之,如果手忙腳亂,調理不得法,不但功境停滯不前,甚者還會產生一些副作用。

對於以上提到的現象,常常存在著兩種型別偏頗的做法。一種是散漫放任,昏昏欲睡度時光;另一種是用意過強,著急上火念止念。

其實,氣功要求達到的是一種中正平穩的心理狀態,即所謂“惺惺寂寂”,“寂寂惺惺”。這種狀態要求:既要靜心無念而又時刻清清明明;既要明白自覺,而又不能以思代知。那種只“惺惺”或光“寂寂”的心理狀態,都不符合真正的氣功狀態。以上所說到的兩種做法大概就可以歸結為:前者“一味寂寂”,而後者“惺惺有餘”。可見,過分強調放鬆,過分強調無念,就很容易偏頗,導致為昏沉睡眠;而不恰當的以念止念,其往往亦有上火掉舉之虞。

看來,將自己的心態平穩順利地調整到真正的練功狀態確實不易。這其中既需要對理論的認識理解,也少不了對技術竅門的正確運用。

散心雜念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佛家的回答是,由於一念的無明,致使心性被染慾念橫生。又有“無明,明之違品”之說。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給雜念的產生下一個定義:雜念,正念之違品也。什麼時候,練功者的心態偏離了正念,什麼時候雜念就會產生。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以念止唸的念又具有什麼樣的性質吧。其實,這一念,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仍屬雜念範疇。它與雜念在本質上,都是在唸起的基礎狀態上的某種心理活動。因此,比之於無念之念的“正念”,以念止唸的做法也還只是揚湯止沸,並不能起到從根本上拔除雜念的作用。況且念上止唸的結果往往是越除越生,越止越動。

由此說來,在對待練功心理的調治上,我們就只有治也不是不治也不是了嗎?

古人在這一問題的處理上還是有不少好的竅門,可供我們借鑑的。所謂“不怕念起,就怕覺遲。覺即除了,覺即不生”。這裡,古人是用“覺法”來對治“雜念”的。這就從某種程度上克服了以念止念,以良性意念代替惡性雜念所容易產生的偏過。“就怕覺遲”正反映了“覺”的這種中正性。所謂就怕覺遲,我以為應這樣理解:(1)就怕隨順散心,昏沉而不覺悟;(2)就怕以念止念念念相續,隨順染心對治,而不知返本還源。

練功狀態調整法

所以,在對練功意念的調治上,我們既不能絕對的順其自然撒手不管,也不能在雜念欲起或初起時大驚小怪,急急應答,而是應該知緩、知忍、知退,應寬坦其心而常照之,靜定其意而不隨之,時時逆反而常運之。這也正是“覺即除,覺即不生”的深意所在。反覆運用,久久純熟,自然真心常定,真氣常生。

最後要說的是,“就怕覺遲”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思想:練功過程中乃至日常生活中,對自身心理的調治,應務必做到“勤”,切忌懶散懈怠。只有將這一心猿意馬時時加以調順,沉著於我們心靈上的垢積才能一層層地被剝去,而自心本性,才能日有所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