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明明德,樹新風

在現代化衝擊下,人們追逐著現實利益,身陷物化的牢籠,道德秩序失範,人生方向模糊。縱觀社會,學校食品過期發黴挑戰大眾底線;網路失信盛行,謠言氾濫;老人摔倒不 扶,高鐵霸座不止。。 。。面對現代性倫理危機,“明明德”無疑成了編織社會倫理基礎的重要手段。它指出,生之為人,我們要遵守道德規範,發揚好的德性,去獨善其身、兼濟天下,去共同營造一-個風清氣朗的社會生態。“明明德”,簡單來說,即是嚴私德,守公德。在個體私德層面,“明明德“是慎獨其身,尋找真我,嚴於律己,以身作則,不斷提高個體修養。即是在私底下也能守住心性良知,約束自身操守,表裡一致,以誠為本,不自欺,不欺人;是在無人時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放縱,不逾矩;是心懷慈善,“仁者愛人”,不僅是愛家人、愛朋友,也愛草木鳥獸、瓦石山水。在社會公德層面,“明明德”是遵守規則,盡社會責任和義務,明是非、知榮辱、能引領、敢擔當。現代社會中,一個人“明明德”,首先是不為所欲為,不各行其是,主動把引起他人反感的行為視為言行的底線。其次,公德還應該是一種公共關懷,一種公共精神,-種他人意識,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人人相善其群。

我們常說,“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內心有明德,我們就有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標準,所以不會莫衷一是,行無依歸;社會有大德,我們就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奮鬥方向,所以才會崇德向善,篤行致遠。在某種程度。上,良好的道德素養彰顯人的崇高和尊嚴,是人之為人的根據。正是出於對道德的敬畏,王繼才夫婦矢志不渝守護海島32年,教師張玉滾堅守鄉村教育17載,機長劉傳健臨危不懼,萬米高空挽救119名乘客的生。。。。。人有多渺小就有多偉大,他們都用道德書寫了人之為人的高光時刻。此外,道德規範也有利於促進社會有序發展,達到至善之境。理想的社會狀態,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有人都是利益共同體。道德規範在這其中恰恰起著協調人們關係的重要作用。它所承載的公序良俗,社會正義感、責任感等,不斷糾正和引領著人們的社會行為,臻於至善,止於至美。

明明德,樹新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