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

《斯巴達300勇士》是美國的現象級史詩大作,而《這不是斯巴達》又是對該電影進行戲仿與顛覆的喜劇片。《斯巴達300勇士》本身就具有顯著的後現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歷史縱深,人物顯得平面化;而《這不是斯巴達》卻在取消中心,消解意義,對大眾文化進行戲仿、拼貼等方面做到了極致,值得作為典型案例探究。

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

對中心與意義的消解一、對中心與意義的消解在這個人們隨時隨地轉發短文,短影片的年代,在這個孩子們是從網際網路、遊戲、漫畫、網路綜藝節目成長起來的年代,人們接收資訊變得極度碎片化,而如此碎片化的資訊又很難拼湊出任何深刻、宏大、廣博的認知地圖。追根溯源,《斯巴達300勇士》的原著漫畫就具有很強的大眾文化特徵和後現代特徵。2006年被改編成電影后,我們可以看到,斯巴達士兵們被刻畫成象徵正義與勇敢的形象,彷彿他們是在為真理而戰,勇士們身上似乎都閃耀著神聖的光輝。

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

在影片末尾,大軍衝鋒前,一段鼓舞士氣的臺詞是這樣呈現給觀眾的:“今天我們將拯救世界於荒謬和暴政的統治,比開創一個比所有人想象的還要光明的未來。”這種描繪已經取消了歷史的縱深感,並帶有很強的意識形態色彩,彷彿開口說話的不是一個出身於奴隸主貴族國家的斯巴達人,而是一個當今的美國人。另一方面,故事對敵人的外在形象和心靈都進行了明顯的醜化。敵軍中不但有巨型怪獸,連國王的形象氣質都讓人感到恐懼。“《魔戒》和《斯巴達300勇士》中對敵人的塑造,從形象到行為只能用‘邪惡’來形容”。《斯巴達300勇士》在取消歷史意義的同時,又給故事賦予了新的意義。這層意義雖然意識形態色彩強,有“簡化世界”的嫌疑,但畢竟還試圖給予意義;但作為對《斯巴達300勇士》顛覆和戲謔《這不是斯巴達》,則把這僅有的一層意義也取消了。

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

對孩子極為嚴苛的訓練,本是讓他們成長為英勇的戰士,在《這不是斯巴達》裡,這一劇情卻轉為了對親生骨肉戲耍式的折磨,消解了“英雄成長”這一史詩電影的中心和意義。父親對兒子使用了各種致命的格鬥技,又或用高爾夫球和水槍進行玩鬧。在冰天雪地裡勇鬥猛獸的戲被改編成了與企鵝打架,並伴隨有極其惡俗的玩笑。男主人公不但極為荒謬地戴著企鵝頭歸來,還將企鵝嘴做成了項鍊。夜晚,三個女人嘲笑他沒有男性特徵,像個玩具人偶,連勇士的男性意義也被取消。勇士出征的戲原來含有的意義是突出和彰顯傳統價值:珍視愛情,注重家庭,守護家園,到了《這不是斯巴達》變成了誤會構成的笑料——男主人公深情地和家人告別,卻把一個侏儒當成了自己兒子。斯巴達勇士的行軍變得不再威武,士兵們手拉手,蹦蹦跳跳,唱著歌,似乎成了一群調皮的孩童。

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

勇士們與敵人戰鬥的場景在《斯巴達300勇士》中是最出彩的片段,正是因為有對動作場面如此出色的掌控力,導演扎克·施奈德才被相中去拍攝《超人:鋼鐵之軀》《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等超級英雄系列電影;而《這不是斯巴達》把動作戲都變成了各式各樣的雜耍,有鬥舞,拿毛巾甩人,用針筒扎人。敵人的金屬面具本來是讓人聞風喪膽的鬼怪風格,卻被加上了搞怪的大舌頭,頗有香港無厘頭喜劇的風格。周星馳就喜歡在電影表演中加入吐舌頭做鬼臉這樣的帶有漫畫感的動作。雙方軍隊為了湊人數,甚至把用於數字特效的幕布搬到了戰場上,特意用看似粗糙的數字技術“複製”出了許多士兵。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失明士兵的角色,承擔了不少惡搞戲份:衝上戰場殺敵時,沒掌握好分寸,撞到了石壁上,掉下來又砸到了樹上;在拿著長矛走路的時候,因為看不見前方,不小心撞到了自己的戰友;在最後決戰時刻發表了戰前演講後,他又摸不清方向,向著斯巴達勇士的後方衝去,直接帶著大部隊離開了戰場,讓敵方士兵面面相覷。

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

可以說他的表演很有笑料,符合了人們觀看喜劇電影時愛看人“出洋相”的心理。甚至巧合的是,連此片的中文譯名“這不是斯巴達”都恰好是取消中心與意義的象徵。這部電影取消了《斯巴達300勇士》中勇士出征的主題,消解了為保護家園而戰的意義,消解了親情的意義,生死對決的意義,壯烈殉國的意義,為正義、光明而戰的意義;因為也沒有任何主題和思想上的“中心”可言,有著後現代作品典型的“去中心化”和消解意義的特徵。對大眾文化的戲仿與拼貼二、對大眾文化的戲仿與拼貼正如國產喜劇《甲方乙方》中對電影《巴頓將軍》的戲仿,《私人定製》對二戰電影的戲仿一樣,類似的戲謔方式一直是喜劇片的常規手法。“‘戲仿’是後現代主義時代的話語標誌,它旨在打造後現代時代的語言狂歡。”大熱美劇《黑袍糾察隊》對超級英雄的描述,更讓人聯想到大眾文化中被過度包裝的娛樂偶像。

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

他們有著和娛樂偶像一樣的經紀公司,人設,採訪,走秀,主題遊樂園等周邊產品。對大眾文化的戲仿、挪用、嘲諷、揶揄在後現代喜劇類影視作品中隨處可見。劉鎮偉導演的國產喜劇片《越光寶盒》就是對現象級大片《赤壁》的戲仿,將其中諸多元素進行後現代演繹,並拼貼上諸多大眾文化的符號,這一做法與《這不是斯巴達》如出一轍。“從《功夫》《赤壁》《十面埋伏》《英雄》《大話西遊》等十幾部影片中借取一些元素或進行類似的模仿,再將其一起拼湊貼入《越光寶盒》之中,可以說把拼貼手法發揮到極致。”當然,劉鎮偉一直以來就以這種後現代喜劇風格著稱,《大話西遊》可能是他所導演的該型別電影中口碑最高的,同樣著名的還有《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這不是斯巴達》影片開頭,老者在懸崖上手捧的嬰兒不是人類,是個“小綠人”,戲仿了動畫電影《怪物史萊克》。當他捧出另一個嬰兒時,出現了假扮布拉德·皮特與安吉麗娜·朱莉的兩位演員,他們又恰恰是美國大眾文化的代表人物。在冰天雪地與企鵝搏鬥時,男主人公在地上撿起了一個賽百味熱狗。

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

這一快餐及其商標也恰恰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眾人輪番被踹入大坑的戲份中,出現了《美國偶像》的片段,這是改編自英國系列電視節目《流行偶像》的真人秀。連評委的面前的桌子,節目標誌,評委的樣貌和說話語氣都被挪用和戲仿。另外,電影中還出現了另一檔真人秀節目《斯巴達明日超模》,這同樣是在戲仿風靡美國選秀類真人秀《美國明日超模》。在戰役發生地,士兵們喝著知名品牌的運動飲料,吃著比薩,甚至原版電影裡的一位重要角色都被替換成了美國大眾文化的代表人物,模特、演員、歌手和商人帕麗斯·希爾頓。原本震撼的打鬥變為了街頭鬥舞,這本身就是美國街頭文化的一部分,後來被各種綜藝節目包裝推廣到了大眾視野,即使在今天的中國,人們也因《這就是街舞》和各類偶像選秀節目熟知這類比拼遊戲。

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

斯巴達的叛徒以及敵對勢力的國王都拿著手機進行通話交流;男主人公的妻子化身知名超級英雄電影《蜘蛛俠3》中的被附身的蜘蛛人形象,而叛徒則“順勢”變為了蜘蛛俠電影中的大反派“沙人”,被她用吸塵器降伏了。類似的橋段還有超級英雄惡靈騎士,他的燃燒骷髏造型本是極為震懾敵人的外觀設定,卻被士兵用噴火器噴滅了。隨之出現的是史泰龍扮演的經典拳擊電影《洛奇》的主人公形象;無論是帕麗斯·希爾頓還是史泰龍,他們作為公眾人物都被無下限地調侃和揶揄,這一直都是大眾文化較為非理性和無情的一面,也是極度庸俗和悲哀的一面。電子遊戲和網際網路元素也是新世紀後現代文化的重要部分,電影中涉及的真人遊戲畫面是玩家們熟知的《俠盜獵車手》系列遊戲。該遊戲極具爭議,涉及了很多暴力內容,如將普通民眾從駕駛座拽下車毆打,在街上挑釁路人,甚至搶劫,該系列作品在新世紀引起過極大轟動。

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

演員們戲仿了遊戲中角色的走路,打鬥方式,甚至用電影畫面模擬了遊戲中切換車載音樂的場景;“油管”網作為前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代表性影片網站,也被提及。影片還挪用了科幻大片《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關鍵能量道具和變形汽車人的設定,並加上了極為戲謔的情節——變形機甲因為外接電源線不夠長而倒地。所有這些大眾文化的元素都被打碎,然後拼貼近《這不是斯巴達》,使得此片充滿了戲仿的橋段,沒營養的笑料,和徹頭徹尾的狂歡。

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

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這不是斯巴達》是非常好的後現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即使它的上映時間是2008年,距今已過去十二年,但它足夠顛覆,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性。這部電影所具備的後現代特徵是赤裸的,暴露無遺的,我們可以從對中心與意義的消解,以及對大眾文化的戲仿與拼貼這兩個視角去繼續觀察和反思更多的後現代喜劇電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