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隨著圈層的不斷擴大和共振的不斷髮生,垂類綜藝最終實現破圈

透過垂類綜藝破圈成功的不僅有以說唱為代表的小眾文化,還有以詩詞歌賦、文學歷史等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如探索詩詞魅力的《中國詩詞大會》、講述國寶故事的《國家寶藏》、展現文字魔法的《朗讀者》《見字如面》等節目。

這些節目以各種型別的文化為紐帶,吸引了不同圈層的受眾,掀起了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熱潮。在研究者看來,圈層媒體、圈層文化等都屬於分眾的產物,並隨著社交媒體平臺的繁榮而影響日益擴大。

隨著圈層的不斷擴大和共振的不斷髮生,垂類綜藝最終實現破圈

在圈層文化的影響下,使用者會將自己所喜愛的內容或關注的熱點,依靠網際網路的平臺以各種形式傳播出去,而更多有著相同愛好和屬性的使用者關注到該內容或熱點後會被吸引過來,從而形成一個高度同質化的圈層。

隨著圈層的不斷擴大和共振的不斷髮生,垂類綜藝最終實現破圈。自帶社交屬性,增強受眾黏性垂類綜藝的觀眾中,不少人之前就是某一領域的資深玩家或對某一領域有一定的興趣。

隨著圈層的不斷擴大和共振的不斷髮生,垂類綜藝最終實現破圈

他們透過“造梗”、剪輯影片、製作表情包等方式自發地對綜藝的內容進行二次創作和傳播,在自我產出的過程中,對於節目的喜愛與忠誠度也不斷提高。同時,為了更好地瞭解受眾,節目製作方也透過多種渠道收集受眾反饋,彈幕、評論區、微博話題的討論等不僅是受眾與節目之間社交的紐帶,更成為節目製作方瞭解受眾需求最重要的視窗。

如主打“燒腦推理”的《明星大偵探》《密室大逃脫》裡的經典推理片段,就經常出現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並引發種種討論,而《密室大逃脫》的衍生品—由資深玩家參與的“大神版”—也有大批忠實受眾蹲守並積極參加討論,極大地提高了節目的關注度。

隨著圈層的不斷擴大和共振的不斷髮生,垂類綜藝最終實現破圈

《心動的訊號》《我們戀愛吧》等戀愛社交型綜藝從年輕人的社交需求出發,透過展現素人單身男女日常相處的生活細節,輔助觀察嘉賓的情感分析,向受眾傳達如何得體地與他人相處的小技巧,同樣引發了年輕受眾的關注。

隨著社交媒體在人們生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便於在社交平臺二次生產及分享、能引發社交討論的內容更能引起受眾的興趣,這也是垂類綜藝成功的原因之一。

隨著圈層的不斷擴大和共振的不斷髮生,垂類綜藝最終實現破圈

隨著垂類綜藝“爆款”的不斷湧現,“垂類”漸漸成為節目製作者們掛在嘴邊的常用詞之一,似乎一檔節目只要跟“垂類”沾邊,自然就成功了一半。但事實遠非如此,垂類綜藝繁榮的背後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一是同質化困境。同質化問題並不是垂類綜藝獨有,但相對於面向大眾市場的綜藝節目來說,垂類綜藝的觀眾原本就屬於細分人群,這就意味著人員基數不會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同質化帶來的審美倦怠就會更加嚴重。

隨著圈層的不斷擴大和共振的不斷髮生,垂類綜藝最終實現破圈

2021年各大平臺及衛視釋出的綜藝節目單來看,觀察類真人秀有24檔,其中《我要這樣生活》《讓生活好看》《看我的生活》等明星獨居觀察類真人秀有著高度相似的節目流程、錄製剪輯的各種套路、似曾相識的明星陣容……“追熱度”“追風口”原本無可厚非,但是在追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的垂類綜藝還能持續多久值得深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