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被觀眾喜歡的《女心理師》,評分為什麼這麼低?

近期熱播的國產劇裡,楊紫的《女心理師》當屬其一。

在各大平臺上看到網友的劇情分析,和他們觀看這部劇的感受,口碑好的評價佔據較多。

不是演員陣容強大和演技出色,就是各個小單元劇情的真實性和戳心點,我甚至在彈幕上看到了不少觀眾對於這部劇運鏡轉場的誇讚,似乎大家都對這部劇整體上有一個好的評價。

被觀眾喜歡的《女心理師》,評分為什麼這麼低?

可是,《女心理師》在豆瓣上開分後,並沒有得到理想的評分,反而分值低到超乎意料,只有5。1。

被觀眾喜歡的《女心理師》,評分為什麼這麼低?

在國產劇裡,這個分數可以說是很低了。

根據豆瓣平臺一直以來對影視劇的評分結論:

評分高的不一定好看,評分低的一定難看。

以此推斷《女心理師》理應是一部爛劇,但是真的看到了更新的18集之後,我給出的客觀評價,應該在7分以上才說得過去。

畢竟喜歡這部劇的觀眾不少,正在追劇的人也不少,如果真的很難看,又為什麼會激起這麼大的討論,有這麼多人看?

豆瓣平臺的評分機制是否還具有權威性和參考價值,值得懷疑。

被觀眾喜歡的《女心理師》,評分為什麼這麼低?

為什麼這部劇從演員、演技、運鏡拍攝技巧、小單元劇情聚焦的人群痛點,都算得上是用心良苦,可是評分卻依然低到離譜?

是觀眾的口味太難以滿足了嗎?還是現在的觀眾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都不是。

如果非要為評分低總結幾點,那麼以下必不可少。

過於“煽情”

從感性方面來講,在第一個單元劇裡,尤娜準備自殺時,錢開逸想盡辦法順利地在校園廣播播放了她最喜歡的一首歌。

男主角可謂是飛簷走壁,這一點不夠真實,也有一定的危險性,暫且先不提。

當音樂響起,彷彿從現實被帶入到了虛構的童話世界,治癒性很強,這個瞬間的確挺容易讓人飆淚的,也確實打動了我。

被觀眾喜歡的《女心理師》,評分為什麼這麼低?

任何一個人在絕望的時刻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時,大機率都是會再次對這個世界產生濃厚的熱愛吧。

但是從理性的角度來講,這些細節處理得過於草率,解決事情的過程好像很簡單,沒有那麼多的困難。

心理師彷彿是捏土造人的女媧,想讓事情怎麼發展就怎麼樣發展,完全可以按照女心理師自身的想法和設定控制劇情走向。

被觀眾喜歡的《女心理師》,評分為什麼這麼低?

包括在蔣靜這個單元裡,他們開車趕去蔣靜的路上,錢開逸他用一段廣播和音樂也給蔣靜帶來了一絲活著的希望。想自殺的她突然就冷靜了下來,對母親說那些不帶情緒的話,這個單元也因此結束。

要說感人,的確很感人,但是也的確很煽情,刻意安排的痕跡太重。

這就好了嗎?

故事源於現實,結果卻脫離現實

煽情的同時,我發現這幾部分劇情結束得也過於潦草,沒有足夠完整的後續交代。

尤娜的家庭最後怎麼樣了?父母是否復婚?

被觀眾喜歡的《女心理師》,評分為什麼這麼低?

蔣靜和母親的關係就這樣緩和了嗎?荀總和他兒子的關係就因為一次談話,就好了嗎?荀總的病也痊癒了嗎?

被觀眾喜歡的《女心理師》,評分為什麼這麼低?

不知道。

這幾個單元的故事在開始前,讓我們看事情的嚴重性,好像一不小心主角就會有生命危險。

然而,在結局處理得卻非常草率,長久積累的矛盾和心病,一下子就解開了,在心理師的幾句話引導下就解決了。

有些脫離現實和沒有完整交代的故事,反而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讓他們的觀感沒有得到滿足,同時也會認為自己彷彿是被耍了。

就這?

不得不承認,有幾個小單元的劇情結尾略帶敷衍。

被觀眾喜歡的《女心理師》,評分為什麼這麼低?

劇情過於理想化

在劇中可以看到,幾位當事人在面臨自己最親近的人時,一般都比較焦躁,甚至很難安靜下來聽他們說話。

可是當他們面對心理師時,就變得異常淡定。

被觀眾喜歡的《女心理師》,評分為什麼這麼低?

想自殺人的在現實中的情緒,是否如同劇中所展示的那樣過於穩定,太容易舒緩?

電視劇的確有些過高地讚譽了心理師的引導價值,在誇大痛苦和事件嚴重程度的同時,卻對心理師治療的過程粗描淡寫,治癒的效率看起來似乎極高,好像發生這類看似很難調和的矛盾,都可以去找心理師解決。

這些劇情發展雖然是為了電視劇的藝術效果,但的確過於“理想化”和戲劇化,讓有一部分觀眾被治癒,並且得到反思的同時,也使得另外一部分觀眾對此心懷疑慮,無法感受到作品的誠意。

被觀眾喜歡的《女心理師》,評分為什麼這麼低?

可即便如此,在我分析完以上幾點之後,依然很難說服自己相信,正是因為這些因素,佔據比例較小的人群,就讓這部劇只落得了5。1分的評價。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也不會出現網上對《女心理師》的諸多好評,因為它畢竟給不少觀眾帶來了教育意義,我想這就是這部劇最大的價值了。

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我相信但凡真的看進去,並且看到《女心理師》所要傳遞的理念和價值,它的評分都不會這麼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