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學習歷史之辛棄疾

學習歷史之辛棄疾

南宋衰敗。

書接上回。

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問,整個宋朝,誰的詞可以跟蘇軾一決高下?

他說,辛棄疾,被稱為詞中之龍。

我問,有什麼代表作嗎?

他說,那太多了,整個中學階段,你背誦的最多的宋詞就是出自蘇軾與辛棄疾之手,我說幾個,幫你回憶一下:“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我說,哇,我竟然全能背過,特別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我還經常引用。

他說,宋詞的主流基調是以男女情愛為多,塗脂抹粉,柔媚婉轉,偏女性氣質,蘇軾呢?則有點鹿晗的感覺,有了一絲陽剛氣息,使人眼前一亮,哇,詞還可以這麼寫?而辛棄疾呢?則是吳京,硬漢角色,他的詞裡沒有矯揉造作,只有慷慨豪邁。

我問,那會不會有人覺得,辛棄疾的詞寫的比蘇軾好?

他說,辛棄疾的粉絲都是這麼認為的,認為辛棄疾才是宋詞的巔峰代表人物。

我問,那為什麼辛棄疾沒入選唐宋八大家?

他說,這不說明什麼,李白、杜甫也沒入選。三個原因,第一、唐宋八大家主要是指散文。第二、唐宋八大家多為政治家,或多或少都參與過古文運動。第三、唐宋八大家,都是學霸出身,每一位都是當朝金榜題名的進士。而李白杜甫辛棄疾呢?則都是落榜生。

我問,你最喜歡辛棄疾的哪句詞?

他說,我喜歡他的自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我問,辛棄疾是哪裡人?

他說,你們山東人。

我問,山東人?

他說,是的,濟南人,辛棄疾出生時,山東屬於金國領土,那麼辛棄疾也就是金國人,更巧的是,他出生時,宋金正在進行《紹興合議》談判,很快岳飛腦袋就要落地了。

我說,我有個疑問,當時金國不是掠走了宋朝兩位皇帝嘛,宋徽宗與宋欽宗,籤《紹興合議》時,南宋是用岳飛的人頭換了宋徽宗的靈柩與韋太后,那當時宋欽宗是否還活著?

他說,活著。

我問,他不想回南宋嗎?

他說,咋可能不想?但是又咋可能讓他回來呢?一山不容二虎,他若回來了,趙構的皇帝就名不正言不順了,等於大宋真正的主人回來了,何況趙構沒有兒子,若是宋欽宗回來了,那麼未來接班的肯定是宋欽宗的血脈,這不合適。所以,哪怕宋欽宗哭著對韋太后承諾,自己回去什麼都不爭,什麼都不要……也沒讓他回來,最終客死在金國。

我問,那辛棄疾學什麼語言?

他說,也是中文,少數民族統治中原,一定會主動自我漢化。所以,站在今天回看歷史上少數民族對漢族的一次次的統治,其實也是中原文明對他們的一次次反包、同化,最終都成了漢族。

我問,辛棄疾去哪參加高考?

他說,金國的首都。

我問,在哪?

他說,今天的北京。

我說,政治中心從西安到洛陽到開封,北京終於登上歷史舞臺了。

他說,北京有款啤酒叫燕京啤酒,遼國時北京就叫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

我問,辛棄疾是什麼出身?

他說,官三代,他出生不久父親就沒了,他是由爺爺帶大的,爺爺叫辛贊,在金國佔領區任職,但是被洗腦的不夠徹底,心底總有一團光復大宋的火,並且把火種耳濡目染傳給了辛棄疾,爺倆身在曹營心在漢,當然這都是辛棄疾的一家之言。

我問,辛棄疾師從何人?

他說,劉瞻,劉瞻同期帶出了兩個極品,一個叫辛棄疾,一個叫党懷英,你若是研究過泰山石刻就會對這個人很熟悉,他是泰山上到此一遊專家,泰山碑刻多出自他之手,岱廟裡有個烏龜馱著的石碑,算是鎮廟之寶,《金重修東嶽廟碑》,就是出自他之手。

我說,書法好。

他說,相當好,金國發行過一枚錢幣叫泰和重寶,這四個字就是党懷英所寫,足見其學識地位。党懷英官運亨通,併成為當時在金最有聲望的文學大師,善終,算是很完美的人生,相比之下,辛棄疾的一生,則是顛沛流離。

我問,為什麼?

他說,因為辛棄疾落榜了,而党懷英考上了,若是辛棄疾也考上了進士,也就不存在南渡了,也不存在胸中一團火了。

我說,我有一種感覺,不知道對不對,就是拋開家國情懷不講,單說“活著”,不管誰統治,對於老百姓而言,差別不大,例如西晉末年,衣冠南渡,學到這裡時,我在想,那留在北方的大家族肯定完了,實際上呢?他們照樣活的很好,甚至後來還能主宰北方政壇。到南宋時,金國佔領了山東,咱感覺山東應該完了,結果辛棄疾他們一樣生活,還能參加高考。

他說,我們觀察歷史的視角,多是帝王視角,很少有人使用老百姓視角,也不能鼓勵大家使用老百姓視角去思考國家大事,人人都這麼自私了,誰來保家衛國?實際上,在不需要服兵役的前提下,戰爭離普通老百姓是有距離的,你可以看看茅盾寫的《子夜》,城外在打仗,一點不影響上海的歌舞昇平,前線軍官還能偶爾回上海約個會,跳支舞。包括宋朝退縮到杭州成了南宋時,歌該唱的依然在唱,不是有首詩嗎?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說,實際,沒有那麼慘。

他說,自古至今,政治都是少數人的遊戲,不管誰上臺,若想得民心,都必須認真經營民心,為老百姓謀福利,除非是成吉思汗這種,只是單純的為了擴大疆域面積,為了省心,會直接屠城,留下婦女,工匠,為什麼?一是對接下來要攻打的城市帶來震懾力。二是防止死灰復燃。他們是騎兵作戰,不可能攻一座城留一部分士兵在此駐守。

我說,之前,我看過日本作家陳舜臣寫的《成吉思汗一族》,裡面有一段挺有意思的,背景是金國衛紹王被殺之後,成吉思汗的兒子拖雷建議一舉攻下燕京。然後成吉思汗說:「我說多少遍你才能明白?取得城市你就要養活那裡的百姓。如果養不了的話,就要殺掉,這樣的事情沒人願意幹。」

他說,這是成吉思汗的觀念,在他看來農民還能種莊稼,而城市中的百姓,除了一部分工匠能製作東西外,其餘的都是吃白飯的傢伙。

我說,能避免戰爭的領導,真是大智慧、大愛。

他說,所以還有說法,作為百姓是喜歡阿斗這樣的領導,誰願意整天打打殺殺,百姓就是平平安安過日子。你看,我們作為外人,看宋朝這些皇帝都太窩囊了,動不動就拿錢買和平,被人趕到杭州了,依然是拿錢買和平,太憋屈了,為什麼不打回去?所以,我們今人對當朝的那些議和派是充滿鄙視的,尤其是大奸賊秦檜,實際上呢?可以看另外一個數據,透過花錢買和平的方式,南宋又延續了150年,堪稱奇蹟,偏安一隅的南宋的GDP仍然是巨大的,百姓生活遠沒有文人騷客憤青如陸游、辛棄疾、李清照們筆下的民不聊生,反而是一片歌舞昇平欣欣向榮。南宋政權高層算了一筆帳,發現每年納貢金國的費用成本非常低,而組織龐大軍隊去打仗是這個成本的十倍還多,還不一定能打贏。然後,很務實,花錢買了後面的社會繁榮穩定發展。

我說,就是太窩囊。

他說,是的,對於老百姓而言,其實是幸事,但是是絕對的政治不正確。

我問,落榜的辛棄疾,接下來做什麼?

他說,落榜後,自然成了社會青年,辛棄疾的祖上是西北人,將門之後,所以辛棄疾從小也喜歡舞槍弄棍,當時地方少有不少起義軍,辛棄疾就加入其中了,因為他有文化,就幹了起義軍頭領秘書的角色,當時起義軍頭領叫耿京,耿京派辛棄疾負責外聯工作,去與南宋取得聯絡,意思是我們起義大軍準備歸順南宋,你們接納一下,辛棄疾給談好回來的路上,聽說耿京被手下張安國殺死,後者率軍投降了金軍,並且被封了官,辛棄疾帶著五十名兄弟闖進了五萬人軍營去把張安國擒獲了,當投名狀送給了南宋政府,斬首了,一戰成名。

我問,有沒有可能,他們在學黃巢,學宋江,渴望被詔安?畢竟山東人就喜歡當公務員。

他說,之前有個花和尚偷了辛棄疾替起義軍保管的帥印,花和尚就是準備去投靠金軍,半路讓辛棄疾給攔截,砍了腦袋,花和尚與張安國的確是有投靠金國換官當的打算,應該是一部分起義人的訴求吧,至於辛棄疾怎麼想的,這個無從考證。

我問,南宋送給了辛棄疾什麼官?

他說,江陰籤判,這個江陰籤判大約相當於現在一個地級市政府中的秘書長這樣的位置。

我問,辛棄疾的家人在金國當官,南宋人能信任辛棄疾嗎?

他說,不是特別信任,因為他是從北方叛逃而來的,當時管這一類人叫歸正人,這個概念是由南宋丞相史浩提出來的,他用“歸正人”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北歸漢人,充滿著歧視味道。

我問,辛棄疾的政治報復是什麼?

他說,幫南宋重新奪回中原,辛棄疾是徹頭徹尾的主戰派,而且要親自帶兵打仗的那種,那他怎麼才能被重視?就是不斷的寫信,給江蘇省長寫信,給皇帝寫信,談應該如何打金,只是,人微言輕,沒人重視他。

我問,他的戰略是什麼?

他說,他認為,打金的核心是要取山東,因為山東三面環海,只需要守一面就可以,而且是金南下的咽喉所在。取山東的技巧是什麼?不能硬鋼,而是要從陝西到河南選四個進攻點,同時開戰,那麼金兵肯定會調防西部,然後呢?南宋大軍全力打下山東。

我說,他選山東,應該是因為老家人都在那裡。

他說,可能有這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山東的確是處於咽喉位置。

我問,他們聽了嗎?

他說,當時他寫信的那個江蘇省長叫張浚,張浚也是主戰派,後來宋孝宗趙昚讓張浚主持北伐,張浚提出的作戰計劃也是先取山東,應該是受辛棄疾啟發,但是,並沒有採納辛棄疾的其它幾路分兵佯攻,而是直接硬鋼,結果?被金兵打的屁滾尿流,簽了《隆興和議》。

我問,前面不是有《紹興合議》嗎?主動開戰,不等於撕毀協議嗎?

他說,肯定要找理由,逼對方先動手,宋孝宗趙昚派使者去見金國皇帝:“陛下,河南有塊地是我們大宋皇室的祖墳所在地。您能不能開開恩把它還給我們,方便我們祭拜祖宗呢?”你想,金國咋可能允許呢?南宋的這種行為顯然是在製造事端,想讓金國方面首先沉不住氣,結果呢?金國不上套,反而加強了防備,從而一次就挫敗了南宋軍隊。

我說,等於提醒了金國,我要打你了。

他說,簽了《隆興和議》後,主戰派全銷聲匿跡了,只有辛棄疾依然主戰,這次,他直接寫信給宋孝宗,寫了十篇關於抗金恢復的軍事論文,辛棄疾把他這組文章稱為《美芹十論》,中心思想就是金國並不可怕,北伐可以成功。宋孝宗一看,這小子有點水平,就約談了一下,但是也是不歡而散,兩點沒談攏。

我問,哪兩點?

他說,第一、辛棄疾認為,軍事行動必須要保密,絕對不能“宣戰”,而過去每次北伐都是大張旗鼓,要麼就是提前挑釁,給了對方足夠的準備時間。第二、辛棄疾認為,北伐必須有足夠的準備期,要做長線準備,而不是心血來潮就直接北上。

我問,見到皇帝了,會不會被提拔?

他說,也有,沒多久辛棄疾就被調進南宋的都城臨安,做了司農寺的主簿,可以理解為在國家糧食局工作。

我問,有沒有一種可能,皇帝覺得,辛棄疾並沒有帶兵打過仗,只是紙上談兵?

他說,有這種可能。

我問,若是上次北伐,聽從了辛棄疾的建議,分兵佯攻,然後再主攻山東,有沒有可能拿下?

他說,很難,這都屬於初級戰略,你能表演,對方就能識破,真正懂軍事的話,能把一點看的很明白,就是金在安內的前提下,是可以吊打南宋的,但是南宋沒有可能從金打回去,就跟你們山東人打架,若是站著傻乎乎的捱打,讓下跪就下跪,讓喊爹就喊爹,那麼還能少挨兩巴掌,若是還手?則會被打的頭破血流。

我說,這點,的確是,我們上學時,打架一般都是單邊輸出,一個打,一個挨,很少有互搏的。

他說,所有狗見了獅子都夾起了尾巴,藏獒則依然狂吠,不說明藏獒勇敢,而是藏獒智商低下。

我問,辛棄疾的一生,有沒有機會帶兵打金軍?

他說,沒有,他的一生用兩個字來形容是最貼切的,就是板凳,工作調動來調動去,頻繁調任多達三十七次,其中從四十三歲到六十三歲,這期間除了53歲至55歲一度出任閩中外,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過,若不是後來靠“詞”出名,他的一生在當時看來,算是很不得志,就是他的主戰理論以及軍事理論得不到上層的認可,但是有絕對的民間基礎。

我說,南宋第一憤青。

他說,他算不上,陸游才算。

我問,陸游是主戰派嗎?

他說,也是。

我問,陸游有什麼代表作?

他說,我只說你能背過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還有一句,夜闌臥聽風聽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我說,感覺辛棄疾一輩子都沒被重用過。

他說,換句話說,若是辛棄疾真的被重用,帶兵去北伐?他的歷史形象可能就是另外一個版本了,例如談判時,南宋把他的腦袋當投名狀送給金國,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只呻吟,只憤青,但是沒有真上戰場。

我問,宋朝這些文人作詞,是不是也相互抄襲?

他說,非常普遍,有人做過統計分析,宋詞高頻詞名列前茅的分別是:東風、何處、人間、風流、歸去、春風、西風、歸來、江南、相思、梅花、千里、回首、明月、多少……一句話,翻來覆去,就那些情感抒發。

我說,從這個角度講,辛棄疾的詞的原創性還是很高的。

他說,對的。

我問,辛棄疾有沒有好朋友?

他說,也不少,他跟朱熹就是好朋友。

我問,若是孔子跟朱熹同時參加高考,考儒學,誰能得高分?

他說,肯定是朱熹,因為儒學經典大部分都是由他翻譯解釋的,朱熹就是標準答案,朱熹最有名的一句話是:存天理滅人慾。

我問,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他說,自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儒學就成了中華學問的正統代表,到唐宋時期,學者們突然發現儒學有個BUG,道家、佛家都講了世界本源問題,而儒家突然發現說哎,我竟然沒有回答這個最重要的世界觀的問題。於是,儒學學者開始修復這個BUG,朱熹就是這個儒家回答世界觀問題的最後集大成者,這個朱熹認為這個世界萬物的本質都是理,這個理就是無影無形,先於一切事物存在,任何事物在被創造出來之前,天地間早就有了這個事物的模型了,可以理解為3D圖紙。

我說,雲裡霧裡的。

他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我說,貌似朱熹後來被打成了反派。

他說,是的,在派系鬥爭中,他們這些雲裡霧裡派失勢了,從而被黑化了,說他淫亂、爬灰,但是從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他修行是很高的,無論別人評價他什麼,他從不迴應,朱熹這個人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跟孔子齊名的。

我問,您認為他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他說,他的這些雲裡霧裡的理論,別說老百姓了,專業學者都被搞的雲裡霧裡,凡是不能通俗化的東西,都是很難推廣的,他真正的貢獻是儒學的通俗化、基礎化,第一步是重新註釋了儒學經典,用通俗的語言去解釋,併成為高考教材。第二步是從娃娃抓起,例如編著了《論語訓蒙口義》《童蒙須知》,對兒童的衣著、語言、行為、讀書、寫字、飲食等方面都提出了行為規範。一句話,老百姓怎麼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很簡單,你照著行為規範去做就行了。朱熹真正推動了儒學的下潛,過去是文人政治家研究儒學,而經過這麼一改革呢?走進千家萬戶了。

我問,辛棄疾如何評價朱熹?

他說,追悼會上寫了十六個字: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另外,因為當時朱熹是被打成了反動派,一般人要積極劃清界線,不敢參加,而辛棄疾卻主動參加了,惺惺相惜吧。

我問,辛棄疾的一生,有沒有黑料?

他說,他也是個正常人,貪財好色,黑點主要集中在三點,愛殺人,能貪汙,很好色,因此他每次被彈劾的理由都是“好色貪財,淫刑聚斂”,是什麼讓一個愛國青年墮落成了腐敗分子呢?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一句話,好的制度能讓壞人幹不了壞事,而不好的制度,能讓好人變壞。南宋時期,不是辛棄疾才貪,是個官就貪。

我問,那為什麼他死後,朝廷還給他發了那麼多獎狀呢?追贈“光祿大夫”,諡號“忠敏”。

他說,他時刻政治正確,始終高舉抗金復國大旗,激發了整個南宋老百姓的愛國心,這就是正能量代表,貪點財好點色算啥?只要別太過分,朝廷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當朝不想打歸不想打,但是絕對不能說不想打。這就如同幾十年前,一群人退守到小島上了,誰敢說咱不打了,安心發展經濟吧?沒人敢說,說了立刻就斬了,但是,若是負責人真的不斷反撲呢?早就GAME OVER了。

我說,略有所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