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開闢司法確認綠色通道,多元化解決醫療糾紛有了“豐臺路徑”

「本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某外地患者王某因腦出血被轉至北京某醫院就診,雖救治後脫離危險,但王某轉回當地醫院第二天便去世,家屬遂起訴了北京這家醫院。當糾紛進入豐臺法院訴前調解環節時,調解組織接受法院委派,成立由臨床醫學專家、法醫專家和律師組成的專業團隊,透過召開專家評議會,最終出具專家意見。調解組織在評議意見的基礎上,組織雙方當事人調解,達成調解協議。這正是醫療糾紛調解“豐臺路徑”的一個縮影。記者11月18日從豐臺法院獲悉,該院創新“評議式調解”工作機制,打造“專業調解+司法確認”調解模式,形成了醫療糾紛多元化解決的“豐臺路徑”。

開闢司法確認綠色通道,多元化解決醫療糾紛有了“豐臺路徑”

醫療糾紛一旦成訴訟,不利於糾紛又好又快地解決。“侵權責任爭議大、損害後果難以確定是醫療糾紛訴訟的兩大特點,這類訴訟往往需要啟動鑑定程式,但鑑定程式又很複雜,這就導致案件審理週期長、審理難度大、當事人之間矛盾深。”豐臺法院立案庭庭長張英婷介紹,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豐臺法院建立第三方柔性調解機制,推出專家評議式調解,開闢司法確認綠色通道,透過裁判文書“一鍵式”電子送達、線上“假日調解”“夜間調解”“跨境調解”等便民舉措,最大限度推動醫患矛盾糾紛從源頭上進行化解。

專家評議式調解機制,是將專家評議意見先行引入調解,由臨床專家、法醫專家、律師團隊提出相對權威的醫療糾紛責任比例和賠償金額,消除患者對醫院的質疑和誤解,增強了調解的權威性和法院的公信力。

豐臺區平合醫患中心成立於2015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糾紛調處第三方公益組織之一。早在2016年,豐臺法院在平合醫患中心進行試點,開展以醫療糾紛為特色的侵權案件及其他型別案件的訴前調解工作,引入行業調解,建立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由律師、臨床醫學、法醫學、管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專家庫,專業處理醫療糾紛、人身侵權等案件。

豐臺區平合醫患中心主任張文生,同時也是豐臺區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張文生告訴記者,豐臺法院將案件委託該中心進行調解後,該中心會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圍繞診療行為是否符合診療規範、是否存在過錯、與患者損害後果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是否盡到告知義務等多個方面進行評議,形成綜合評議意見。調解員根據評議意見制定調解方案,組織醫患雙方進行調解,再由法官對接稽核調解協議效力。

五年來,豐臺法院委派調解的醫療糾紛案件呈現“調解成功率高、調解協議履行率高,糾紛解決成本低、協議反悔率低”的效果。豐臺法院政治部主任郭俊寶指出,“豐臺法院將充分發揮多元解紛在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過程中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正確處理醫患糾紛中維權與維穩的關係,為營造穩定的醫療秩序、和諧的醫患關係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務。”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