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如何讓寫作成為孩子的終身優勢?來聽聽《張泉靈的作文課》

42歲之前,張泉靈留給外界的標籤,是坐鎮《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欄目的著名主持,知性幹練的形象深入人心。兢兢業業18年,她在央視站穩了腳跟,卻又毅然離職,經營起自己的教育品牌“少年得到”。最為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她領銜的“泉靈的語文課”曾押中了2020年北京中考作文題。

7月16日,張泉靈開了一場釋出會,圍繞她的新書《張泉靈的作文課》,分享了出版背後的初心與籌備歷程,並與廣大師生家長暢聊青少年閱讀寫作與語文學習方法。

如何讓寫作成為孩子的終身優勢?來聽聽《張泉靈的作文課》

《張泉靈的作文課》張泉靈表示,自己被家長問得最集中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家孩子為什麼寫作文不是流水賬,就是乾巴巴?”在她看來,寫作應該是一個輸出內心感受的過程,如果孩子從根本上就沒有開啟感受力,沒有輸入,何談輸出?

“如果把作文比喻成一個人,那麼觀察與想象就像是一個人的兩條腿,缺了任何一條都會舉步維艱。從小學會觀察方法,養成想象習慣,對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和提高孩子的寫作素養至關重要。”同時,“寫作本質上是一場思維的體操,是一門有法可循的藝術。只有發現根本問題,找到正確的工具去解決,才有可能讓孩子也做到‘下筆如有神’。”

在張泉靈的記憶裡,自己小時候所接受的寫作訓練,可以簡單概括為“多讀多背多看,等著開竅”,然而這種學習沒有章法,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也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效,“我當時就很想知道,那些讀了、背了、看了的東西,到底在頭腦裡經過什麼樣的加工,才能變成一篇優秀的作文呢?”

此後,張泉靈與教研團隊接觸了大量教育學、心理學、戲劇表演學、文學、經濟學等不同領域的專家,發現原來在不同的學科裡,其實早就存在各種好用的思維工具,只是並沒有人把這些工具綜合起來,形成幫助表達的系統方法。

如何讓寫作成為孩子的終身優勢?來聽聽《張泉靈的作文課》

張泉靈這一套系統的寫作工具與思維模型,被形象地劃分為五感小人、放大鏡、小翅膀等觀察工具,小沙漏、魔法棒、向日葵模型等思維、想象、閱讀工具……並被收錄進了新書《張泉靈的作文課》。而在此之前,它們已經在由她主講的“泉靈的語文課”中得到了實踐應用。

據介紹,“泉靈的語文課”作為少年得到的知名課程,自2019年上線以來就備受關注。近年來,課程邀請到沈祖芸、申怡等語文教育領域學術專家共同教研,被引入全國多省市小學的語文課堂,如今已成為線上教育行業中“大語文”的代表性產品之一。

不過,當被問及押中中考作文題這一突破點,張泉靈的迴應很實在:“其實這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考題是有規律性和延續性的。”以北京市的考題為例,兩個選題中必有一道想象題,而想象類作文中能改變的也無非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大要素,只要帶著學生多練手,總有一天能“撞”上。

而從近年來課程與考試改革的趨向中也不難意識到,語文不僅是一門重要學科,也是跨學科過程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之一。因此張泉靈表示,打造語文課的初心,正是基於家長們對“提升孩子語文能力”的真實而迫切的需求。

澎湃新聞記者瞭解到,《張泉靈的作文課》系列圖書一共分為兩輯四冊。第一輯為基礎篇,分別為《這樣觀察,作文更豐富》和《這樣想象,作文更精彩》,首發後得到了語文特級教師史建築、語言學者李倩、北京大學教授李鵬飛、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等業內專家的推薦。第二輯則是進階篇,分別為“寫人作文”與“敘事作文”,更適用於高年級學生。張泉靈希望,這套作文書能與“泉靈的語文課”一樣,幫助孩子搭建語文能力體系,讓寫作成為孩子的終身優勢。

除了“泉靈的語文課”,少年得到近年也在綜合素養類音影片課程上集中發力。在逾300門課程、五萬條音訊內容中,不乏知名經濟學者薛兆豐、國學大家鮑鵬山、知名古生物學者邢立達等大咖作為主講人開堂授課的身影,目前已涵蓋美學、詩歌、古文、地理、科幻等眾多領域。

從語文課到作文書,從大語文到綜合素養,少年得到圍繞“底層能力”與“終身成長”,力求在教育行業跑出自己賽道。從主持人轉型創業者,張泉靈直言二者的初心很接近,都是抱著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想法在行動,而得到市場反饋的速度更快,自然承擔的壓力也更大。“但我覺得在做那些沒有嘗試過的、有挑戰性的事時,我整個人生的色彩更豐富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