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端午起源傳說之孝女曹娥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與清明節、中秋節、春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也稱端陽,此外還有很多別稱,比如:重五節、午日節、女兒節、天中節、孝親節等等。有關端午節的由來,說法有很多。比如有紀念伍子胥之說,有紀念屈原之說,有吳越圖騰祭祀之說等等。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端午起源的另一種說法,那就是紀念孝女曹娥投江。

端午起源傳說之孝女曹娥

曹娥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孝女,她是漢代會稽上虞人。曹娥的父親名叫曹盱,書中記載,曹盱是一名巫祝,能歌善舞。在漢安二年,也就是公元143年的五月初五,曹盱在迎接伍子胥的祭祀活動中不幸溺亡於舜江,並且一直尋找不到屍體。當時曹娥只有十四歲,為了尋找父親,曹娥傷心欲絕,晝夜沿江,嚎啕大哭。就這樣過了十七天,曹娥也投江自盡了。

過了五天後,曹娥的屍體抱著父親曹盱的屍體浮出了江面,因此成為奇談,一直傳到了縣衙。當時的上虞縣令度尚特意為之立碑,並讓他的學生,著名文學家邯鄲淳作誄詞頌揚。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曹娥碑》,又稱為《度尚曹娥誄詞》或《曹娥誄詞》。據說,《曹娥碑》立碑後,引得無數文人墨客憑弔。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便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曹操和楊修等等。曹娥的孝行也隨之聲名遠播。

端午起源傳說之孝女曹娥

此後,曹娥所住的村鎮更名為曹娥鎮,殉父之江也改名為曹娥江,朝廷還建立了廟宇慰其孝心,人們都尊稱曹娥為“孝女娘娘”。為了紀念曹娥的大孝,後人便在五月初五,即端午節的那天,舉行祭祀儀式紀念曹娥,而五月初五端午節也被稱為孝親節。

端午起源傳說之孝女曹娥

孝道是中華民族最深遠的倫理觀念,“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曾感慨道:“讀盡天下書,無非一孝字。”一個孝字,就可以折射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總體特徵。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大家更應該藉此機會繼承和發揚孝文化,用行動詮釋孝的內涵,共同營造敬老愛老、感恩父母的社會風尚!

本文內容為原創,未經過原作者或者現釋出者的同意,任何個人或單位都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