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唐代詩人愛植樹:杜甫和農夫打成一片,白居易堪稱“種樹迷”

□鄭學富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花草樹木有著深厚的情感,不僅喜愛植樹種花,還留下了許多和植樹有關的詩文。

749年春,陽光明媚,惠風和暢,漂游在南京的李白漫步郊外,茂密的桑樹已是蔥蔥郁郁,蠶兒也開始吐絲了。望著清新如畫的江南春色,李白觸景生情,思鄉、思親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寄東魯二稚子》一詩,全詩由江南春耕時節寫起,繼而對自己三年前在家中樓旁栽下的桃樹展開描寫,由樹及人,抒發對兒女的一片想念之情,懷鄉土之心、思兒女之情躍然紙上,悽楚動人。全篇如同一封家書,言辭親切,情景並茂,感人至深。

唐代詩人愛植樹:杜甫和農夫打成一片,白居易堪稱“種樹迷”

李白因在朝中受權貴排擠,懷著抑鬱不平之氣離開長安,開始了生平第二次漫遊時期。李白攜妻子許氏、女兒平陽投奔在濟寧為官的親戚。據《太平廣記》載:“李白自幼好酒,於兗州習業,平居多飲。又於任城縣構酒樓,日與同志荒宴,客至少有醒時。邑人皆以白重名,望其裡而加敬焉。”其中提到的“酒樓”即現在的濟寧太白樓。李白居濟寧期間,兒子伯禽出生,夫人許氏因病去世,後又娶劉氏女為妻,生子頗黎,李白喜歡植樹,他偕同夫人、女兒在太白樓旁親手栽植桃樹。之後,開始到江南漫遊。

李白借居南京已接近三年,暢遊在吳地春色裡,更是心潮澎湃,浮想聯翩,想到自己浪跡江湖,住無定居,老家的田園誰來耕種?春耕的事已來不及料理,今後的歸期尚茫然無定。想起自己臨行前親手栽下的桃樹如今已經是枝條高聳,花繁葉茂,一別至今已是三年,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更是想起了嬌女平陽在樹下玩耍嬉戲時的情景,手摺花朵倚在桃樹下盼我回家,如今不見了父親的面,眼淚會嘩嘩如同泉水一樣流淌。小兒伯禽已經與姐姐一樣高吧,他倆並肩雙行在桃樹之下,沒有了母親,此時不知有誰來撫摩其背,愛憐他們。想到此,常年在外漂游、心情寂寞的李白不由得思緒萬千,肝腸寸斷。撕片素帛寫下遠別思親的情懷,寄給遠在濟寧的家人:“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唐代詩人愛植樹:杜甫和農夫打成一片,白居易堪稱“種樹迷”

濟寧太白樓

760年春天,在成都城西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望著一座新落成的草堂,欣喜不已。儘管不是高樓大廈,但是對於顛簸流離、寄人籬下的杜甫來說,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住處。他撫今追昔,回望自己的坎坷之路,唏噓不已。杜甫感慨萬千,寫下了《狂夫》一詩“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此時正值春季,為美化居住環境,杜甫自己動手植樹,他四處尋找樹苗花草。杜甫在《詣徐卿覓果栽》一詩中描述找尋苗木的情景,“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石筍街中卻歸去,果園坊裡為求來”。求得苗木以後,杜甫在草堂前種花植樹,飲酒賦詩,酒酣耳熱後,竟與當地的莊稼漢、老農夫扳脖子摟腰,廝混在一起,“相狎蕩,無拘檢”。其實這也流露出杜甫的本色,深入民間,體察民情。

唐代詩人愛植樹:杜甫和農夫打成一片,白居易堪稱“種樹迷”

成都杜甫草堂(吳一峰繪)

樹木栽植好後,杜甫精心管理,細心呵護,修剪、施肥、澆灌,儼然就是一位經驗豐富、辛勤勞作的園丁。他在《惡樹》一詩中寫下自己管理樹木的感受:“獨繞虛齋徑,常持小斧柯。幽陰成頗雜,惡木剪還多。枸杞因吾有,雞棲奈汝何。方知不材者,生長漫婆娑。”當然,杜甫在詩中用比喻或象徵手法,表達了自己對依靠權貴、佔據高位、對國家無益卻生活得意小人們的憤慨之情。

819年春,一艘大船在長江邊的忠州城停泊靠岸,從船上走下來一位中年人,此人就是新任忠州刺史、時年46歲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輛五馬朱輪的專車等候在岸上,按唐朝規定,刺史可乘坐此檔的“專車”。然而,忠州竟連一條能行馬車的平路都沒有,盡是崎嶇陡峭的石磴路,白居易只能徒步而行了。

夜晚,在忠州官衙的白居易徹夜難眠,他想到了繁華的京城,曾任左拾遺的白居易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因此頻繁上書言事,甚至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曾令唐憲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這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其後白居易又被誹謗:母親看花而墜井去世,白居易卻著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遂以此為理由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如今儘管是提拔了,但是卻被派到這個荒蠻之地,白天行路難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現在他的眼前,他的心情糟糕極了,當晚寫下了《初到忠州贈李六》的詩,發出怨嘆之聲:“好在天涯李使君,江頭相見日黃昏。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蕪只抵村。一隻蘭船當驛路,百層石磴上州門。更無平地堪行處,虛受朱輪五馬恩。”

唐代詩人愛植樹:杜甫和農夫打成一片,白居易堪稱“種樹迷”

白居易

抱怨歸抱怨,但是作為一方“父母官”的白居易仍然是盡職盡責的。他漫步忠州城時,見四周的山崗滿目荒蕪,目透十里,發出了“巴俗不愛花,競春人不來”的感慨。他穿布衣,蹬草鞋,微服私訪,訪貧問苦,弄清了百姓不願栽樹的原因後,他苦口婆心,動員民眾植樹栽花,並親自到城郊和百姓一起栽樹種花。他在《東坡種花》一詩中寫道:“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有購花者,不限桃李梅。百果參雜種,千枝次第開。”

白居易堪稱“種樹迷”,他做過多處地方官,官做到哪裡,他就把樹就種到哪裡,每到一處都要栽花種樹。為了培育管理好所栽下的樹苗,他每日帶領童僕,除草、中耕、施肥、培土、澆灌。樹木成林後,白居易看到自己親手栽植的樹長大成林,種下的花卉爭相盛開,喜上眉梢,漫步其間,寫了很多寄情於樹木、花草的閒適詩,如“手栽兩松樹,聊以當嘉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在他的倡導帶領下,忠州昔日的窮山禿嶺,後來成為青山綠水,到處鬱鬱蔥蔥、綠樹成蔭,百花爭豔、萬紫千紅。

唐代詩人愛植樹:杜甫和農夫打成一片,白居易堪稱“種樹迷”

白居易在調離忠州回京城時,對忠州的一草一木都懷有感情,依依不捨,他在詩中寫道:“三年留滯在江城,草樹禽魚盡有情。何處殷勤重回首?東坡桃李種新成。花林好住莫憔悴,春至但知依舊春。樓上明年新太守,不妨還是愛花人。”即使到了京城為官,仍念念不忘在忠州的植樹種花的歲月,他曾在詩中說:“每看闕下丹青樹,不忘天邊錦繡林。西掖垣中今日眼,南賓樓上去年心。花含春意無分別,物感人情有淺深。最憶東坡紅爛漫,耶桃山杏水林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