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但是你真的知道唐詩到底有多少種嗎

周仕慧“《樂府詩集》各類歌辭中用到三三七式的樂府詩表”統計出《樂府詩集》中共有130題、166首詩作用到“三三七”句式。她將這些樂府詩分為古詞和文人辭兩類,前者“雜歌謠辭”最多,後者則多為“新樂府”,因而認為“三三七”句式的興起與民間歌謠有著密切的聯絡,且“文人詞的廣泛採用,強化了這種節奏型……隨著三三七節奏的廣泛流行,文人已經非常熟悉這種體式,並在各類樂府詩中採用”。

熟讀唐詩三百首,但是你真的知道唐詩到底有多少種嗎

這一總結雖然精練但稍顯簡略,這裡有必要將《樂府詩集》中“三三七”句式分佈較多的幾類樂府歌辭的特點進行說明。在十二類樂府歌辭中,除了郊廟歌辭、燕射歌辭以及近代曲辭外,其他每一類中都有“三三七”句式,分佈較多的是相和歌辭、雜曲歌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四類,分別有17首、36首、28首和42首。

熟讀唐詩三百首,但是你真的知道唐詩到底有多少種嗎

將以上四類歌辭中的“三三七”句式分佈情況作以下簡要說明:1。相和歌辭:出現通篇使用“三三七”句式的樂府詩,分別是《平陵東》(古辭)、《陌上桑》(魏文帝、魏武帝)二首、《鞠歌行》(晉·陸機、謝蕙連)二首、《順東西門行》(晉·陸機、謝蕙連)二首。其餘幾篇則均出自中晚唐,作者分別為顧況、王建、齊己、貫休,這些作品中三言較多,非嚴格意義上的“三三七”句式。2。雜曲歌辭:唐前出現在魏晉以及南朝宋、梁、陳等時期,其餘皆為唐代詩作。唐代的詩人,除盛唐的王勃、李白外,多為中晚唐詩人,有張籍、王建、白居易、齊己等。

熟讀唐詩三百首,但是你真的知道唐詩到底有多少種嗎

唐前作品中出現有同一詩題、同一句式多人創作的情況,即《長相思》。推測這種含有“三三七”句式的曲調在當時應頗為流行。內容上,唐前的作品概為抒發個人哀怨幽思之作;盛唐的則多涉邊塞之事;中唐的幾首特別是張籍、王建的詩作,已多諷興時事。3。雜歌謠辭:含歌詞和謠辭兩大類,均分佈有大量的“三三七”句式,屬於民間歌謠,具有便於傳誦、易於傳播的特點。歌辭大多為百姓歌頌官吏之作,且多為漢世民歌;謠辭多為時事讖語,從古辭到漢唐皆有。4。新樂府辭:主要分佈在樂府雜題和白居易新樂府中。白居易的新樂府詩,除了五首兩字題樂府詩是七言長篇外,其餘詩作中報傳腿幾乎都含有“三三七”句式,有壁常的是其變體,如“三七”、“三三七七”、“三三七華環立七七”等。比較規律的是,句首一般均使用“三三七”句式,起到領起全文所詠之物的作用,但大多句式靈活,存在八言、九言、十言等句式。白居易在其新樂府中對於“三三七”句式的應用可謂信手拈來、變化靈活。樂府雜題中“三三七”句式的分佈規律與此大致相同。

熟讀唐詩三百首,但是你真的知道唐詩到底有多少種嗎

雜歌謠辭自不待言,皆為民間歌謠。相和歌辭中的樂章古辭原本“皆漢世街陌謠謳”,也是在民間歌謠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另外,我們還注意到,在“三三七”句式的樂府詩中,有很多即是典型的“行體樂府”,而王福利師在《行體樂府四題》中曾論述說:“就‘行’體樂府的歸屬而言,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將其歸入‘雜題’,在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中,儘管在燕射歌辭、鼓吹曲辭、相和歌辭、相和六引、相和曲、相和歌辭諸調曲(平調、清調、瑟調、楚調)以及近代曲辭、舞曲歌辭、雜曲歌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中,均有或多或少的出現,但事實上,郭茂倩最終還是將其視為‘雜曲歌辭’。”又說:“這些雜體樂府,無論是‘雜曲’也好,‘雜舞’、‘雜樂’也罷,在其產生初期,顯然是與雅正樂舞曲相分判的。”“與雅正相判”則說明雜曲歌辭在其產生初期也應為俗曲,這也暗合了雜曲歌辭的民間屬性。因此,從《樂府詩集》中“三三七”句式的分佈情況上看,白居易新樂府的句式特點源自民間歌謠應是沒有疑義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