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除了用人不善,還有什麼原因?

「本文來源:亮劍東南」

熱愛歷史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最早和最大規模的圍剿戰——秦趙長平之戰,說到長平之戰要說到秦昭王四十七年,那時打響了戰國末期最決定性的長平戰爭,雙方分別為國力強大的西方秦國和經歷了胡服騎射改革的趙國,然而此次戰爭以趙國失敗而告終,從而加速了秦國統一,作為戰國曆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除了用人不善,還有什麼原因?

▲長平之戰網路圖

歷史背景

趙國讓人熟知的戰國七雄之一,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經歷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以後得到了進一步轉折,趙國隨之實力在不斷蒸蒸日上,在戰場上打了不少勝仗,甚至趙王親自打探秦國地形情報喬裝入秦,準備為攻滅秦國做準備,然而經歷了長平之戰,由白起帶領的秦國軍隊大滅趙國四十五萬人,趙國元氣大傷,隨之無法再與秦國抗衡。

秦國位於趙國的西面,戰國時期為一個諸侯國,隨著國力的不斷強盛,秦國隨之成為中原爭霸中的戰國七雄之一。

周赧王五十四年,秦王率領軍隊攻打韓國緱氏,韓國大為吃驚,且感到危機爆發。之後一年秦國佔領上黨,上黨頓時流離失所,百姓紛紛逃亡趙國,於是趙國便派出軍隊在長平接應逃亡百姓。隨即一年後秦國在長平對趙國的軍隊發起主動攻擊,趙國任命廉頗為主將前去迎敵,在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廉頗率領的軍隊被秦軍擊敗,秦軍攻破趙國重要陣地,廉頗不得已讓趙軍修築堡壘以抵禦秦軍的進攻,並且堅守堡壘防禦陣地且不出戰應敵,趙軍的連連敗退以及廉頗的屢次三番戰敗,讓趙王對於廉頗堅守陣地而不出戰迎擊秦軍而感到極為不滿。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除了用人不善,還有什麼原因?

▲長平之戰網路圖

可是實則廉頗的策略是為了消耗秦軍的實力,尋找合適的時機出擊迎戰秦軍,可是與此同時秦軍大量召集年輕壯士修築渠道,鞏固糧草的運輸途徑,為戰爭的持久消耗做出充足的準備,所以秦軍有了暢通無阻的糧道,讓秦軍更快的得到糧食補給,而趙國沒想到戰爭的持續,演變為一場相互消耗的持久戰,由於本身的糧食匱乏,造成了趙軍陷入無糧可食的危機,秦軍趁次,不斷派出軍隊騷擾趙軍後方的糧食補給,更是讓趙王火燒眉毛,同時趙國外交失敗,呈現出孤立無援的狀態更是雪上加霜。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除了用人不善,還有什麼原因?

▲長平之戰網路圖

趙國大敗

由於趙王早已對於廉頗軍隊的屢次戰敗感到不滿,加上廉頗的固守堡壘而不戰,秦國丞相使用反間計,散播流言說:“廉頗不是秦國對手,秦國最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趙王反而聽信流言,下令將趙括立馬找來,並問話是否能夠擊潰秦軍,趙括聲稱:“秦國如果派的是白起,應付考慮一下便可,但現在派出的只是王齕,他只不過是廉頗的對手,對於我來說不過是手下敗將。”趙王在召見趙括之後,起初讓樂毅擔任主將,可被樂毅拒絕,只好讓趙括擔任主將,可藺相如及趙括極力勸阻趙王,但趙王不顧勸阻派出趙括來替換廉頗為主將,趙括接替廉頗率領軍隊後,改變了原先廉頗的軍中制度與策略,隨即下令出兵迎擊秦軍,與此同時秦王得知趙王聽信反間計並且換下了廉頗,由趙括擔任主將後,秘密下令白起為上將軍,改王齕為副將,且讓軍中所有人員嚴守秘密不得走漏風聲。

趙括任命主將後,率領軍隊對秦軍主動發起進攻,然而白起將計就計下令秦軍佯裝被趙括軍隊擊潰並撤退,然而趙括不知秦軍早已將主將換為白起,立刻下令乘勝追擊秦軍,一直追擊到秦軍陣地堡壘,然而此時的趙均無法擊破秦軍早已用兩年時間修築的堡壘,陷入僵持的困境。此時正中白起的計謀,白起立馬下令突襲趙軍後方,已達到讓趙軍無法退軍的目的,又下令一支精銳部隊進攻趙軍中部,使得趙軍的主力軍被分割為兩個互相孤立的部隊,並且將趙軍的糧道攔截。

隨即白起對趙軍發起多次攻擊,趙軍屢屢挫敗,不得不就地防禦以待援軍救援。周赧王五十五年農曆九月,趙軍由於被秦軍攔截糧道,以長達四十六天無糧可食,趙軍軍心混亂、互相殘殺。趙括只好帶領剩餘的趙軍衝出重圍,卻突破不了秦軍的包圍圈,在最後一次突圍中被秦軍亂箭射死。由於趙軍無人率領,剩餘的趙軍士兵便向秦軍發起投降,可白起認為趙軍士兵變化無常,不可留下後患,於是下令對手無寸鐵的趙軍發起消滅。長平之戰,致使秦國軍隊斬殺趙軍45萬人,趙國舉國譁然且元氣大傷,使得趙國無力對抗秦國,秦軍的勝利,也為秦國完成統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除了用人不善,還有什麼原因?

▲長平之戰網路圖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的原因

長平之戰使得趙軍全軍覆滅,據記載長平戰爭導致了秦趙兩國傷亡人數高達六十萬人,而此次戰役被譽為春秋戰國時期交戰時間最長、軍事規模最大、帶來的代價最大的戰爭。趙國以失敗而告終,任由秦國宰割,這場戰爭結束後也被人們認為其原因有用人不善,趙括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也為此次戰爭趙國失敗的罪魁禍首,所以直到現在流傳成語“紙上談兵”,然而事實難道真是因為一個人所導致的嗎?

很多人認為在長平之戰之中,如果趙王不聽信反間計,將廉頗換為王括是否是不一樣的結局,

可是事情真是如此嗎?在史實當中其實哪怕是廉頗在面對秦軍也是處於劣勢,趙軍雖好戰於野戰但卻不是秦軍對手,即便是老將廉頗所帶領的軍隊也是屢次敗於秦將王齕,可王齕雖是秦國大將,但他的才幹相比於白起等秦國大將上有所差距,所以由此可見秦軍和趙軍的軍事實力上的懸殊,加上雙方交戰地區多為丘陵地帶,山間樹林連綿起伏、秦軍強於步兵,而趙軍強於騎兵、使得缺少地形的先天優勢,趙軍只好連連敗退。

廉頗的策略以守為攻正是因此最好的辦法,在軍事實力與地形上的差距只好堅壁以待秦,可是以當時的趙國難以接受廉頗的策略,因為此時的趙國原本想著僅僅只是擊退秦軍而不是變為一場持久戰爭,加上戰爭開始廉頗的屢次戰敗損失眾多重要陣地,長期的消耗使得趙國無力在進行持久戰爭,糧草運輸也是趙國從牙縫裡擠出來運輸前線,廉頗的固守不出相互僵持,使得趙國在本來糧食儲備不足的條件上雪上加霜,加上了趙國的外交失敗,讓趙王火燒眉毛,再聽信反間計則決定不再信任廉頗,由趙括上陣。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除了用人不善,還有什麼原因?

▲長平之戰網路圖

然而趙括的主動出擊秦軍也是趙王不得已的命令,趙括也深知趙軍野戰不如秦軍且雙方有著軍事上的懸殊,可趙國一直消耗也是死,何不主動出擊殊死一搏,可在老謀深算的白起面前,這位年少的將軍不敵秦軍終以慘敗告終。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除了用人不善,還有什麼原因?

▲長平之戰軍事戰略圖

誰勝誰敗,將定天下

趙括雖然負有主要責任,但中了秦國的計謀,讓趙國的四十五萬人喪生於此,其根本原因還是秦、趙兩國的實力懸殊和趙國內部乃至國君的昏庸無能,在面對這場關乎國家生死的戰爭中,沒能及時應對和在面臨危機做出充足的準備,趙王及朝堂之上沒有意識到此次開戰即為生死之戰,從一開始原本以為只是擊退秦軍而已,沒有想到與秦國開戰做出充分準備。而對於其對手秦國又是怎樣的呢?

秦國早已認識到此次戰爭為與趙國的生死決戰,加上秦王的老謀深算及聽取大臣的良言獻策,早已做好了與趙國開戰的準備,中原之上秦國與趙國互相併列、終究會是你強我弱的局面,不能共存所以兩國的交戰是一觸即發,只有大破趙國,秦國才能實現統一,所以此次戰爭乃是秦國上下為之付出的一次重大戰爭。

秦趙兩國皆為戰國時期大國,但在長平戰爭之前,秦國國力遠超趙國。秦國在經歷了商鞅變法以後,注重農業及商業發展,將“耕戰”視為國策,把農業作為國之根本,但反觀趙國,注重商道,諸侯與商人之間關係緊密,視錢財為第一位,從而沒有紮實的國之基礎。加上秦國有著“天府之地”巴蜀和關中兩大糧倉作為堅實的後盾,使得秦國糧草和兵力一應俱全,且遠高於趙國,秦國隨時應戰。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除了用人不善,還有什麼原因?

▲長平之戰網路圖

秦國自強大以來、擁有眾多運輸要道,在魏國將河東四百里地獻給秦國之後,在長平戰爭開戰之前,秦國早已苦心經營了數十年,所以秦國擁有強大的運輸樞紐,使得在長平戰爭開始,能夠源源不斷向前線輸送糧草。相比於趙國由於本身的糧食匱乏加上不能及時向前線輸送糧草,也從而導致了消耗亦是等死的局面。

趙國朝堂乃至趙王的狂妄自大導致的外交失敗也為此次戰爭的重要原因,當戰爭初期,趙王狂妄地認為能一人抵抗秦軍,並不向各國求助,在戰爭持續了兩年後,嚴重的糧食匱乏以及資源的不斷消耗,才想到向各個求援,可此時各國早已被秦國收買,坐觀龍虎之爭、拒絕向趙國伸出援手哪怕是糧食的供給。秦國在戰爭開始之前一直以來保持糧草及資源的充分,也知道與趙國的戰爭必將是一場惡戰,所以秦國用足有利條件,讓在與趙國開戰之際避免無法國家的參與,大肆賄賂各國,讓他們做事不理,從而達到消耗趙國,讓趙國活活拖垮,成為外無援助,內無糧食的絕境。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除了用人不善,還有什麼原因?

▲長平之戰軍事戰略圖

所以從長平戰爭可以看出趙國在對戰爭的重視程度、國力支撐、外交上皆輸於秦國,只能與秦國拼個魚死網破,落入秦國的陷阱,任其魚肉。趙王的年輕稚嫩,沒有秦王的老謀深算、沉穩佈局,終究使得趙國大敗,而趙括以及四十五萬英勇士兵成為了犧牲品,長平之戰中的趙國慘敗,讓趙國由此數十年內無法喘息,再也無力對抗秦國霸主,也因此秦國立足於中原沒有可抗衡的國家,統一天下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趙國因為犯下的巨大錯誤走向滅亡,實在是可悲可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