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導 賞 員 和 他 的 城 市

“城市導賞員是怎麼煉成的”

文章中,導賞員電車分享了他9年來的導賞心路歷程。“導賞員”雖然獲頒最超前職業,但仍然面臨很多挑戰:未形成體系、國內認知度低、導賞團專業化不足……因此,我們想邀請更多不同城市的導賞員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經歷,記錄他對導賞的觀點,一起探討和傳播,為未來留下當今的記錄。

導賞、導覽、城市行走、citywalk、城市考古、深度旅遊……雖然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但是相同的是,

當中國的每座城市由於相似的城市化程序而越來越同質化的時候,我們想用行走講解的形式,把每座城市的特色保留、傳播

,講述它背後的建築、人文、社群、習俗等構成這座城市氣質的一切,而講述者就是在城市中最重要的存在——人。

導賞員可能是最瞭解一座城市的人之一。

本期我們將先從廣州出發,為大家帶來民間文保組織省城風物負責人,同時也是廣州城市導賞員——葉嘉良的故事。在成為導賞員之前,葉嘉良曾經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成為導賞員之後,大家紛紛叫他做葉sir,“也算是有點做老師的感覺”。隱藏的身份還包括民間文史研究學者、文保志願者、網站主編,但更重要的,在這一切身份標籤之前,他是一個熱愛和關心本土文化,並希望將廣州文化推廣普及給其他人的廣州人。在下文中,他將會談到他對導賞的看法,他的導賞和文化保育經歷,以及他所關心和期盼的一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導賞員:葉嘉良(葉sir)

文史獨立學者、

廣府文化推廣人;

廣州市少年宮「穿街過巷睇廣州」活動顧問;

廣府文化社團“省城風物”負責人;

越秀區旅遊局《遊走西門口》、《東山印象》手冊總主編;

資深導賞員。

地道廣州人,十多年來致力於近代廣州城市研究與本土歷史文化保育,與廣州市規劃部門合作保育70餘座歷史建築。

長期主持舉辦“穿粵時光”導賞活動,以戶外行走的方式帶領不同團隊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從多角度感受嶺南的歷史文化。

長期主持舉辦“穿粵時光”導賞活動,以戶外行走的方式帶領不同團隊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從多角度感受嶺南的歷史文化。

01

我是如何進入導賞這個領域的?

大家好,我叫葉嘉良,我們團隊省城風物是從2013年建立的,實際上我們從12年就開始專注做河南龍導尾一帶的導賞。

我自己是在龍導尾長大的,我們團隊是最早發掘它的原因是當時在龍導尾有一條規劃路準備開通。如果這條路開通的話,就會令整個龍導尾街區被破壞,整個社群肌理就會被破壞和消失。

我在龍導尾生活了十幾年,從小就在那裡生活,對龍導尾的感情很深。

- 從龍導尾開始 -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海珠區龍導尾(西風,Canton西風攝影)

其實西關和龍導尾他們的街區格局、建築、社群風味都是相似的。因為在清末,他們都已經慢慢產生“街坊”的住宅模式,這種住宅模式對於我們來說,無非就是一些街坊鄰里的關係。我有些親戚住在西關,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都會去,會發現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和我們的街坊模式並沒有太大區別,包括住宅、建築也是。

最大的不同是住的人。在當時,西關住的都是有錢人,大戶人家。而在我的認知裡,龍導尾是屬於平民居住的地方,平民居住的地方會有更多我們所說的“市井氣”出現。“市井氣”我相信西關也有,但是相比起來龍導尾會比較多。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荔灣區恩寧路(拍攝:tina)

還有一個區別更多地會出現在廣州人的認知裡。廣州人的認知裡面,有錢的人住在西關,有權的人住在東山,那什麼人會住在河南呢?沒錢也沒權的人。其實這個說法已經是比較客氣的,更直接的會稱其為“河南乞丐”。以前廣州有一句話叫“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間房”,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當時的人對“河南”(編者注:海珠區)嫌棄的程度。

很多人會覺得西關是廣州特色,但對於我來說不止西關是廣州特色,龍導尾也是。

龍導尾這裡還有很多的傳說。我們本地龍導尾的居民,會稱它作“龍肚尾”,龍導尾以外的人稱其為“龍導尾”,那麼“龍肚尾”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本地龍導尾的居民稱街市為“下水道”,這又是怎麼來的?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新年時期的龍導尾街市 Canton西風攝影

有很多的東西我們不知道它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只能從上一代從老一輩那裡去了解,但是為什麼它們要叫這個名字,老實說連老一輩的人也解答不了,因為他們也是從他們的上一輩那裡知道是這麼叫而已。

但河南地究竟是不是真的如俗話所說,我們需要一些歷史證據來說明。

我覺得我們不可以再這樣籠統地告訴下一代,這個地方叫“龍肚尾”,這個名字總有一個來源,這個來源是什麼,所以也是我們目前面對的局面和想解決的問題。

在研究歷史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我也認識了一些專業人士,例如陳曉平老師,他的一些方法,可以找到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資料。

- 從向上申報到向公眾傳播 -

在掌握這些方法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慢慢大規模地找到資料,越找就會越發現原來對於這個地區,你知道的其實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慢慢地就會想要全面瞭解自己住的地方,從一個地塊發展到一個片區,再到全市,河南地文化學社和省城風物就是這樣一步步成型了。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河南地文化學社成員合影(南都網)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省城風物和廣州街坊情成員對地上的石碑進行觀察記錄

進入導賞的範疇是當時在做的歷史建築資料蒐集。在收集過程中我發現了很多歷史和故事,而我只需要把這些資料整理上交申報就可以結束了。

比如利用學術搜尋引擎搜尋資料文獻,利用圖書館和檔案館翻查館藏的檔案資料和報紙等等。

我們找到的是在一定區域範圍內的比較集中的資料,所以我們考慮用什麼方式,例如行走,將這些資料、研究成果,做一個近距離的推廣,於是就有了後來我們稱為“導賞”的行動。起初我們用過其他不同的名字,總之我稱它為一種行走活動。

我原來是讀師範專業的,因為一些原因沒有繼續做老師。但是我把在師範專業裡學到的東西運用在行走活動中,將整個過程變成一個課堂。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叫我葉sir,也算是有點做老師的感覺。但是和以前相比,涉獵的範圍會更廣。學校老師只會講一門科目,例如語數英,但是在行走活動過程中,就不止一科了,因此導賞員對各種事物的涉獵面會更廣一些。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葉sir在引導參加者觀看槳欄路建築

我現在的正職是在一個網站做主編,主要是推廣廣州文化。希望將來可以將一些自己的研究成果集結成書或者出一個合集,也算是對廣州文化有點貢獻。

02

如何理解導賞

與此同時我在思考,我們在做的這些研究,為什麼只能把資訊往上傳而不往下傳呢?我們其實應該把這些蒐集回來的資料往下傳,讓更多人知道。

有些人不贊同導賞=旅遊,我覺得首先要看導賞和旅遊區別是什麼。

大家不反對旅遊,但是為什麼有些人聽到旅遊會很反感?其實他們反感的是旅遊裡面的購物行程/去一些很“大路”(編者注:指大眾、普通)的地方。當然這些“大路”的地方不是所有人都反感,但是當他已經有了一次普通旅遊經歷的時候,他再來這個地方,就會想要去看一些和第一次不一樣的東西。

- 導賞=深度遊?-

人們最反感的是旅遊裡面夾雜了太多的購物點,而導賞可以把他們不喜歡的這些內容剝離,喜歡的內容可以保留。這也是導賞和深度遊相似的地方。

但深度遊畢竟也是旅遊的一種,它需要專業的人員去講解,需要持證上崗或者是專業的導遊。而在導賞裡,

從這個角度來說,導賞和深度遊類似,有一些深度式的講解。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葉sir在城市規劃展覽館中導賞廣州城市發展史

從字面意思上解釋,導賞就是“引導欣賞”。“欣賞”和“看”是兩種不同的範疇,所以旅遊我們可能只是去看,但是欣賞不一樣。比如當我們去到一個地方一個建築,“哦這個建築很漂亮修復的挺好”,那我們就只是“看”這個建築,而“欣賞”更注重這個建築的細節;“帶你去看”和“引導欣賞”也不一樣,前者是我只負責把你送到這個地方,指給你看就結束了,引導欣賞是我帶你去了,還要指出來哪些地方是值得留意的。

講解的人不一定是導遊,他可以是這裡的街坊鄰里、一些學有所長或是專注於這個地方研究的人。只要他擅長某個方面的知識,又可以在這方面和參加者有一個深入的探討甚至是引導,我覺得這就是導賞。

我覺得“導賞”這個詞,是著重將這些與眾不同的、更深層次的地方展現給參加者;“導”指講解的人,所以對講解人有很高的要求,而“賞”則是對受眾有很高的要求,是“帶你去看”的一種昇華。就比如說我們剛剛做過的

隨著我的講解,你也是需要用一種欣賞甚至是鑑賞的眼光去看這個建築,瞭解這個地方的確是與眾不同,這和普通的“看”又不一樣。

,很多人覺得這裡是廣州很“大路”的地方,但其實還是主要看導賞員怎麼說,比如我們也做長堤路線,這也是個很熱門的旅遊景點,但只要你切入點不一樣,講出來的東西就會不一樣。

越秀山線路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葉sir在運用舊地圖向參加者展示相關知識點

除了要考慮切入點外,我會把導賞當作戶外課堂來做,因此一些昔日學到的授課技巧,我也會應用在導賞中。比如課堂教學中,“教具”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不要拘泥於地點,而要側重於它的切入點。

像這次越秀山導賞我就依照以前製作投影片的方法利用資料夾的封面進行演示,效果很不錯。所以我認為導賞員應不斷嘗試新方法,探索如何讓參加者更好地理解導賞內容。

我也會嘗試製作並在導賞中使用,因為導賞中有些原理或示意如果用實物的話會讓參加者能更好地理解。

最大的困難是導賞並不是剛需,導致它的市場很小。如果是剛需那市場可以很大,但同時也跟城市有關。最重要是這座城市能不能抓住它的特點,不過這已經不是我們導賞可以去把控的範疇。

因為我們做導賞的時候其實很依賴每一個導賞點,在引導別人來欣賞時,導賞點的建築物還在不在,還能不能被看見就顯得很重要。像我們親身去徒步也是希望能夠親臨現場看到甚至觸控到。

聽、看、摸都是一種體驗,這三者之間是有昇華的關係。首先是聽,第二層次是看,第三層次是摸。三者具備那就是比較完美的狀態,比如像東山線路,那邊有一個西班牙式別墅,光聽它就已經有故事了,去到現場看它的西班牙式風格都體現在哪,第三層次就是可以去觸控它的外牆,這樣感受是可以得到不斷昇華,體驗感也是向上的。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東山西班牙式風格別墅

但如今社會或者政府的做法是,有些地方涉及紅色革命就會被修繕得很漂亮,一些名人故居卻照樣很殘舊,或者某些地方現在已經被某些機構佔用,我們無法進去。

- 推廣導賞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我們導賞是可以去設計路線,但路線首先還是由各個導賞點組成的,導賞點不夠就不足以支撐整個路線。比如我們要設計一個華僑的導賞路線,首先也要政府將有關的華僑場所修復完善我們才能把它做好。如果那棟樓還是很破舊,那別人很難去欣賞它,我們也很難指導他們去欣賞這樣的建築。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未掛牌的歷史建築昌華新街16號

所以有些困難其實是需要政府的層面去解決的,有些困難是需要我們這些導賞的從業人員去解決的,還有些困難就像“導賞並不是剛需”這樣的問題,在他們眼中導賞屬於附屬品,甚至是可有可無的,這些我們也沒辦法去解決。

希望政府能夠更加重視,重要的場所地點應該得到修復,至少要將外觀修復一下,讓我們可以看到。

從公眾角度來說,假設來參加導賞的人都是想了解這些東西的,他對導賞內容本身是感興趣的,那我覺得這些對他來說就是剛需的。他不參加有可能是他不知道有這樣的活動,當他知道有這樣的導賞並且有了解的衝動時,那我覺得他會來參加。

- 導賞可以帶來什麼?-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參加者在導賞活動感想(圖片來朋友圈)

至於參加後有什麼收穫,我覺得至少他會了解到一些之前不瞭解的東西,多多少少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因為導賞是將以前的東西挖掘出來然後向公眾講述。在這個過程中,民眾可以瞭解到這些東西的來歷或者歷史,也會激發他們對於文化保育的一種關注。文化保育前人也有在做,那麼導賞也算是對後面的文化保育者的一種啟蒙。

也有人不明白為什麼要去關注文化保育的話題,甚至覺得老建築沒有價值,早日拆除建新房更好。

導賞也會為一座城市的文化保育帶來好處。

03

關於文化保育的故事

那麼導賞的職責就在於將這些建築的價值告訴他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導賞是有它存在的價值的,因為可以將這些建築、街區的價值告訴其他人。

我曾經參與過槳欄路十三行微改造。為何我會特別看重這個微改造?因為這是我們省城風物過去下了很大功夫,才將商鋪上面的牌匾還原。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新快報關於省城風物的藥行街提名報道

十三行現存的樓只是殘舊,但不破爛。雖然看起來很殘舊,但是每一棟房子裡面還住著人,所以沒有那種凋零的感覺。但是因為它外部環境太差了,現在外面都是經營服裝批發的生意,我覺得整治是有必要的。我們每次去做調研實勘的時候,就算站在那裡不動,也成為了妨礙交通的一份子。

- 十三行改造民間文保小組-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廣州十三行的現狀(吃喝玩樂in廣州)

我們曾經向荔灣區政府提過建議,但最後他們對這個事情沒有迴應。後來荔灣區政府說要對槳欄路和十三行進行整修的時候,我們就很擔心一些老房子、人文肌理的東西會被破壞:雖然槳欄路房子上面的招牌字跡已經被人破壞,但它原來的整體結構還是保留得很不錯,所以我們想去做保護這些老招牌相關的事情。

可想而知,這個環境長期下去,周圍的居民就會不堪其擾然後搬走,這個街區的居民也就越來越少。

施工隊經理收了這份檔案,但其實結果大家都知道,最後還是修成了統一的樣式。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十三行微改造說明檔案

後來我們為了槳欄路、十三行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保護小組,去做拍照統計、資料蒐集。我們發現雖然有很多房子被重新粉刷了,但也發現凡是被列為歷史建築、文物的房子,他們都沒有粉刷,這是不幸中的大幸。

我們就用一個60頁的資料夾,將拍下來的每一棟樓的照片,用彩印將它們打印出來,然後在上面註明這是哪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最好保留,這個地方又是什麼。然後將這些東西打包發給施工隊的經理,讓他們注意保護這些東西。

李眾勝堂是民國時期廣州經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藥業商號,我們現在看到的保濟丸最開始就是產自李眾勝堂。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李眾勝堂舊址(今槳欄路17號)

不過這次整修有沒有好的地方呢?當然有。

長樂路44號這個地方原來是一個普通的房屋,但是它上面有一個字跡印痕寫著“梁培基發冷丸”,原來的色彩已經掉了,然後我們就很擔心施工隊會將它用一層油漆掩蓋過去。後來我就將梁培基發冷丸的廣告照片提供給他們,施工隊的師傅將上面的招牌名字提取出來,再放回這棟樓的牆面上。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像李眾勝堂、回春堂這些沒有被列入歷史建築或者文物的,它們商鋪原有的招牌就被塗掉了,還有李眾勝堂有一個窗花以及窗外的裝飾被人鑿掉了。

雖然跟原來的字跡不是完全一樣,但總

算把梁培基藥房舊址

十三行和槳欄路代表了廣州曾經輝煌的貿易和藥業歷史文化。

的痕跡保留了下來。如果有人走過就會知道,曾經這個地方就是梁培基的藥房舊址。

對於他們政府、施工隊在文化保育上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批評,但做得好的地方也一定要表揚。

我覺得文化這種東西是應該去保留的,不應該是施工隊或者政府的一種恩賜,這才應該是正確的修復方式。

從民間角度去講,我去表揚他們的這一做法,是

就像剛才我所說的梁培基修繕過程,我也會將它作為導賞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我可以將我剛剛說的溝透過程以及最終結果告訴來參加導賞的人們。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梁培基藥房舊址(今長樂路44號)

希望要透過讚揚,讓越來越多這種上“正軌”的修補出現。

普通公眾如何去參與文化保育?很簡單,每個人都可以去做的是——我們的歷史建築、文物建築都有公佈具體名單,如果大家有心去參與的話,

- 普

因為我們現在遇到的情況是非常多的,如果萬一發現它有圍蔽,像準備開工/裝修/建設等等,你可以先去看看它有沒有施工牌掛出來,如果它沒有任何標識掛出來的話,那我們可以馬上打電話,12345,要求他們停工。

也可以多參與一些導賞活動,甚至可以是推薦身邊有興趣的人參加。無論導賞活動是收費還是免費也好,如果你想在這一方面去出一分力,

通公眾和文化保育的距離有多遠?-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省城風物的微博記錄了文保志願者的“掃街”日常

還有就是我覺得要有心,所謂有心,對於文保界來說就是掃街。我覺得掃街對於文化保育是很重要的事情,

大家就可以拿著這個名單,在你身邊居住的附近一帶,看看名單上有哪幾座,平時走過路過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它有沒有被圍蔽和施工。

我有幾張在北京路馬路上拍的老照片,當時拍的人很隨意,他只是站在十字路口,對這個方向拍一張,再向那個地方拍一張,但是我現在做的研究,可能就是要根據他那時候拍的這張照片來分析,比如這張照片當時拍了哪些街景、店鋪掛了什麼招牌。我可以透過這些招牌判斷這裡到底是哪裡。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上世紀40年代末漢民北路的彩照(圖片來

上世紀40年代末漢民北路的彩照(圖片來源:ebay)

這張照片是1949年的時候,關於北京路的彩色照片,很罕見。它拍出來我就知道這裡是中華書局,那個是中央大酒家,然後有了這張照片我就可以對應的去查這棟樓是現在的哪一棟,很多時候做研究就是要找一個點。

你可以在我們的導賞活動中,去嘗試發現一些你平時不知道的線索,你外出經過的時候就會知道原來這棟樓它有故事,下一次再走過的時候,如果這裡出現什麼風吹草動,你就能馬上警覺。

所以我們去做文化保育,我們是需要不同層次的人。有人是專門做研究,有人是寫書的,有人做分析的,但是最起碼是有人做拍照的,最重要是留下資料。

因為每拍下一張照片,就有可能成為這棟樓將來修復和以後歷史研究的依據。

04

關於導賞和廣州這座城的未來

所以這些照片,它會成為我們研究北京路歷史發展很重要的資源。很多時候你可能只是隨手拍一張照片,過了幾年這裡拆掉沒了,但我們可以透過這張照片尋找它曾經的痕跡。

你可以做那個幫忙留下資料的人。

如果我們一個專案,一個行業只有投入而沒有產出,這個行業是不能發達而且沒有前景。

因為我們相信未來越來越多的人會採取自由行、揹包客的方式,既然他選擇了這種方式,那麼他就希望能去一些看一些不是那麼“大路”的東西。只要他的這種想法存在,導賞就會有它的生存空間。

- 導賞會有它的生存空間嗎?-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葉sir在講解越秀山線路

我認為導賞一定要走商業,一定要有市場,一定要有產出。

比如上海來的客人你沒必要帶他去看沙面;北京來的客人可以考慮珠江遊之類的;另外我覺得我們可以考慮從本地的導賞出發,再和其他地方的路線進行對比,或者和其他地方組成一個主題,變成系列性的導賞。

至於這個空間如何擴大,我覺得需要各種導賞的從業者、政府可以一起去探討這件事情。

我們廣州是全中國最小的租界,上海是全中國最大的租界,天津是全中國國家最多的租界。而這些地方有他們各自的特色,而且租界裡面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比如上海有很多建築物我們發現它的轉角位都是截了一個角,漢口、天津也是。為什麼?因為他們這裡很多時候是租界的地方,外國人設計的房子到了轉角位的時候,為了吸引左右兩邊的人流,所以把轉角位截了,而中國人自己建的樓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這些樓在廣州租界以外的地方是基本上見不到的,唯一見得到的就只有沙面租界。還有為什麼廣州這個城市開放的最早,唐朝的時候廣州就有蕃坊,也是全中國和外國人接觸的最早的城市,但為什麼它的租界卻是最小的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而從從業者的角度,我覺得首先要對現有的線路進行分類和整理,同時要根據客戶特別是外地客戶的特點考慮線路,儘量不與他熟悉的環境產生雷同。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廣州沙面(拍攝:tina)

還可以去看不同建築師設計的建築差異。天津可以看基泰工程司設計的,或者是沈理源設計的建築物;去到漢口可以看景明洋行設計的;去到上海可以看公和洋行設計的;去到廣州可以看始平洋行設計的建築物……究竟這幾個洋行的建築物有沒有因應不同地方的特色而進行一部分的改進呢?

比如我想去做租界導賞,漢口、上海、天津、廈門、青島的,再和廣州的聯絡起來。

這些需要你把所有城市的問題串起來一起看,你才會有感覺。

廣州這個城市還沒找準它自己的定位。為什麼?因為廣州一直在和別人比較。

我們宣揚廣州有2000年的歷史,但是我們的2000年比不過西安和北京,留下的東西也不算多;廣州的輝煌在近代,十三行最早開埠,但是近代的精華是在上海和天津。如果說我們是一個革命的城市,武漢是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是民國時期的首都,這兩個城市留下來民國的東西比廣州要多。其實廣州還沒找得準一個定位。

我覺得下一步可以考慮這些城市系列導賞,外面的人可以進來,我們也可以走出去。

廣州東山在上個世紀20年代開發的時候,它的主力軍就是華僑。一直到50年代的華僑新村,它的主力還是華僑,前後延續了40多年。而且廣州有很多和華僑相關的建築,這是和其他城市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華僑大廈、愛群大廈是華僑回來最喜歡住的地方;我們現在海珠廣場的西面,星寰那個地塊原來計劃興建一個歌劇院,也是為華僑服務;廣州還有很多工廠、實業是華僑投資,包括最早的有軌電車、廣州的四大百貨公司都是華僑投資……華僑對廣州貢獻很大,但是政府沒有把華僑作為這座城市的特質。如果這個特質不定下來,其實我們城市宣傳是很失敗的,武漢叫做東方芝加哥,上海叫做遠東巴黎,而廣州好像沒有這種稱呼。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華僑新村俯瞰圖《廣州華僑新村》畫冊

這種情況其實應該在政府層面進行改變。一部電視劇《安家》,掀起了上海老洋房的熱潮,借用這個思維,我們的宣傳部為何不能在廣州實景拍攝一部講述華僑的歷史大劇呢?

- 廣州擁有獨特的氣質嗎?-

…用華僑這個主線把近現代廣州的歷程全部串起來,不也是一部鉅作嗎?邀請名導演和實力派演員來出演,花精力寫一個好劇本,廣州的東山洋房、華僑新村就是最好的拍攝地,閒置不用,白白浪費,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大家也會說廣州是一個包容的城市,我覺得廣州的城市精神不是包容,如果我們自己都說廣州這個城市是包容的,廣州最終會被包容這個詞害死。包容就意味著對外所有東西都要忍,只要你不忍我,無論是壞習慣還是其他,我就會說你不包容我。現代城市大部分是移民城市,廣州包容,深圳、上海、北京包不包容呢?這麼多打工仔去深圳,如果不包容能站得住腳嗎?

廣州最多是什麼?廣州最多的是華僑相關的東西。

尊重的意思是你月入六百元和你月入六萬元,你都可以在這種城市生活,我不會趕你走;廣州的尊重是你講普通話我尊重你,你講白話我尊重你;廣州人是你喜歡做什麼你不損害我的利益我尊重你。廣州真正的特質是尊重不是包容,只有尊重你才可以理直氣壯的和別人說,你不尊重我,就不要想著我尊重你。

從晚清華僑如何出洋謀生講起,到怎樣支援孫中山革命(孫中山說華僑是革命之母),再到辛亥革命後華僑回廣州投資在東山建洋樓,興辦實業,支援抗戰,直到解放後第二代部分華僑回國定居,籌辦廣交會,在華僑新村安居,經歷十年浩劫的風風雨雨,再到改革開放後第三代華僑率先回國投資參與建設…

葉嘉良:我們不可以把這裡的故事籠統地告訴下一代|導賞員故事

廣州街頭(拍攝:tina)

所有的移民城市都是包容的。既然它是一個普遍性,它就不可能成為廣州的城市特性,所以包容絕對不是廣州特色,廣州的特色是尊重。

我覺得導賞對廣州來說有一個好的作用,是令更多的人認識這座城市,認識它的過去,認識它的特質。

所以你要在這座城市立足,你就要尊重這座城市,因為它的特質是尊重。

我其實很希望有一句話是,我們導賞現在是需要廣州,因為我們的導賞全部都是做廣州的東西,我們只能依靠廣州這個城市,我們的導賞才能做下去;但是我要強調的是,我希望調轉這句話,廣州需要導賞。怎麼樣算是廣州需要?

- 導賞+廣州=?-

所以我覺得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大家想從書裡瞭解廣州,凡是帶有“廣州”二字的,大家慢慢去找,總會找到合適的。而如果想從導賞了解,我覺得比如沙面、長堤、龍導尾這些老城區的導賞,尋古的、商貿的、革命的都可以嘗試去參加,因為不同的維度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這個不是認識這座城市的唯一方式,但是這個是最快捷的。

那就是政府認同、來旅遊的揹包客認同,他會主動去找導賞。

如果大家覺得廣州是一個怎麼樣都講不清的城市,當你參加多一些導賞,看多一些事物,你還是不知道怎麼去形容廣州,那這個城市就是講不清的。

歡迎評論告訴我們

採訪:tina

文字整理:Emily、星晨、臉叔、tina

圖:除標註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tina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