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劉伯敏:無畏創客,乘風破浪

最美絲路青年系列訪談和傳

播 · 江蘇青年故事

作者 |《中華兒女》記者 梁偉

編輯 | 陳晰

劉伯敏:無畏創客,乘風破浪

劉伯敏在蘇青合夥人江寧園區

一個人或許選擇不了自己的出生環境,卻可以選擇自己的成長道路。他,在貧苦的生活環境中頑強成長。經歷過痛苦、孤獨與無助,也收穫更多的愛與鼓勵。從一個被眾人幫助的青年創業者到為眾多青年創業者插上“翅膀”的創業導師,這一路,他僅僅用了七年。

他,就是“包子哥”劉伯敏,南京蘇青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劉伯敏就是這樣的人,經歷生活磨難後,心中依舊有激情,有目標,有夢想。他說,“如果一輩子的目標過於遙遠,可以為每個人生階段設定一個目標,朝著目標去奮進,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只要內心有目標,身體就會前行,未來就會走得更遠”。

放牛娃的春天

1988年,劉伯敏出生於甘肅隴西縣福星鎮一個山村。母親是農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裡的韭菜、洋蔥和土豆就是一家人不變的吃食。父親是一名代課老師,沒有編制,每月僅僅300元代課費是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在劉伯敏記憶中,父親是堅韌的人,他熱愛自己的工作,雖然每天去學校要走一個多鐘頭,但無論颳風下雨,父親從未遲到過。那時候父親最大願望就是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劉伯敏或許就是那一刻最迫切想走出去的孩子。

“父親對自己要求嚴格,對我更是嚴厲。無論做人做事,必須要有規矩。兒時我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後能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民教師,但要有編制。”劉伯敏說。

因為家庭條件艱苦,劉伯敏比同齡孩子成熟很多,對金錢的渴望也更加急切些。從小就幫家裡放牛,讀初中時,他會在閒暇時間做些小生意,過年賣花炮,趕集賣水果,掙點錢補貼家用,從而減輕父母經濟壓力。高中時,聽說三叔在內蒙古做焊工,收入頗豐,劉伯敏產生學技術的念頭。那個暑假,踏上開往內蒙古的列車,他不知道未來的路到底會怎麼樣,該如何才能走下去,有些許害怕與無助。但是劉伯敏又默默告訴自己,只要努力,一切都會改變,一切皆有可能!

電焊工作極具特殊性,如果技術不熟練,可能會帶來很多意外的傷害。倘若對於弧光不加以保護,會傷害人的眼睛和面板;倘若不戴完整的手套移動剛焊接的部件,會灼傷手;甚至不加保護的焊渣敲打都會傷人……

劉伯敏說:“沒學歷,沒文憑,只有滿腔熱血,我什麼也不怕。因為年少,因為不服輸,我想證明自己,別人能做的工作,我也可以做到!”

電焊最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學習。技術來自經驗的積累。劉伯敏身上有好幾處燙傷傷疤,都是在剛接觸焊接的時候留下的。剛開始對焊接不瞭解,流程不熟悉,在焊接的時候,溫度很高的鐵水時不時飛濺到他身上。帶著傷繼續苦練,劉伯敏學會了電焊,這門技術即使在若干年後的今天,他依然熟練掌握。在那個階段,每個暑假跟著叔叔去外地打工攢學費。巨大的工作量直接導致了劉伯敏第一次高考失利。

劉伯敏:無畏創客,乘風破浪

劉伯敏參加金磚五國青年峰會及中拉青年會議

高考失敗讓劉伯敏收拾好行囊,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工作艱苦,哪怕是按時按量地完成了工作,也常常遭到包工頭訓斥。劉伯敏感到委屈,認為是自己“農民工”的身份,才會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是歧視。他認識到,能夠幫助自己真正走出這層巒疊嶂大山的唯一途徑,只有學習。他要真正地走出去!他給自己定下目標,就是讀一所本科院校。

在徵得父母同意之後,在好心老師幫助下,他在高三學生已經開學一個月之後,回到夢想中的課堂。經過一年努力,劉伯敏成績有了明顯提高,無奈英語基礎過於薄弱,和本科院校擦肩而過。沮喪之中,家裡有親戚來勸慰,“不讀書也好,繼續做電焊,收入也不錯,用不上兩年,家裡就能蓋新房”。老師也來勸他,“讀不了本科,讀個大專也成,憑你的能力,絕對不會被一個證書束縛”。但是在那一刻,劉伯敏有些倔強,他要實現自己的目標。

看著父親染霜的頭髮,母親緊鎖的眉頭,劉伯敏壓力很大,甚至感覺到精神的煎熬,他知道自己只能堅持下去,因為只有堅持,才有希望,只有堅持,才能改變命運,這或許就是他最後的機會。最終,經過又一年努力,他考上南京工程學院,成為村裡第一個本科大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劉伯敏出奇的平靜,彷彿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5000塊錢學費,當時對他的家庭來說是個天文數字。放暑假的時候,他跟著叔叔去工地上燒電焊,一個月掙了2000塊錢。剩下3000塊錢是村裡父老鄉親十塊二十塊給湊齊的。“就是靠著這5000塊錢,我邁出了去南京發展的第一步。”

我們的青春海闊天空

2010年8月底,劉伯敏坐上開往南京的火車,整整一天一夜。剛下火車,他就被熱“暈”了。他戲言,人生二十來年,從未經歷過如此炎熱的天氣。雖然身體有些不舒服,但是精神卻極度興奮,尤其是從火車上下來,一切都是新鮮的。坐上“小火車”後,更是感到新奇不已。數月後,他才知道,那不是小火車,而是地鐵。

初到南京的劉伯敏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上過網。或許那時的他根本不敢想象會在這麼大的城市擁有屬於自己的家,他想的還是畢業後回到隴西,努力考個公務員,或者做一名有編制的老師。

交完學費和住宿費後,劉伯敏身上只剩下50塊錢,那時候他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用自己的雙手掙錢,不再向父母伸手。曾經的磨鍊讓初入大學的劉伯敏比其他同學更能吃苦,空餘時間幾乎都被兼職佔滿了。舍友起床的時候,他已經在食堂開始兼職,舍友午休的時候,他在發傳單,舍友睡覺的時候,剛完成奶茶店工作的他還沒有回宿舍。大家都在感嘆劉伯敏的辛苦時,他卻笑著說:“這和電焊的工作相比,已經是無與倫比的輕鬆。”

忙忙碌碌的校園生活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大一下學期的時候,劉伯敏有些困惑,“家人鄉親供我來讀大學,難道只是為了端盤子洗碗嗎”?恰逢此時,某新品牌飲料公司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要求參賽團隊幫他們設計營銷方案,然後實戰營銷。大學專業學的正是市場營銷,又有著豐富兼職經歷的劉伯敏瞬間看見了希望。

劉伯敏與十多位同班同學組團參賽。因為沒有經驗,大家合力做出來的專案策劃書“慘不忍睹”,只能靠實戰營銷去反轉。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比賽居然持續了整整一年時間,從初賽到複賽,再到決賽,從北京到上海,再到廣州,非常辛苦,還需要一定的經濟保障。大筆的花銷讓早先存了點錢的劉伯敏入不敷出,為了將比賽進行到底,猶豫許久的他還是撥通了父親的電話。

“父親往我卡里打了一萬塊錢,不知道這些錢他是怎麼籌來的,他就讓我好好闖,說反正家裡已經一窮二白,就算闖得不好,最差也就這樣了。”劉伯敏說。這是他上大學後唯一一次向家裡要錢,或許也是人生中最後一次向家裡要錢。在之後他的宣講中,提到過這段經歷,“自己選的路,就算是跪著,也要走得漂漂亮亮的,這背水一戰,只能贏”!

為了在實戰營銷中取得好成績,他和團隊成員發動了周邊一切人脈和資源。天熱,飲料是大眾都需要的。他們從市場需求出發做了一套營銷方案,先開啟校園裡的學生市場。

一邊在校園裡做零售,一邊在學校的論壇裡發起團購。當時,新生都會點選學校論壇,正值軍訓期間,飲料消耗大,銷售量馬上飆升。他們還走進蘇寧廣場,在繁華地帶銷售飲料。

“那一年過得很辛苦,總是滿街跑,碰壁很多次,便利店、超市、公司……賣東西真的不是容易事。”劉伯敏說,“但也非常有意思,因為參加比賽,不僅要把課堂裡學到的知識與現實情況結合起來,更要在實踐中提高團隊協作、談判溝通等綜合能力,對於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就業競爭力,非常有幫助”。

在團隊成員共同努力下,劉伯敏團隊的銷售額登上榜首,最終在強手如雲的創業大賽中榮獲亞軍,並得到大賽提供的創業獎金20萬元。在大賽頒獎典禮上,劉伯敏代表團隊上臺發言。“我說的話別人聽不太清楚,就越來越緊張。燈光打在身上,忽然兩眼發黑,什麼也看不見,腿也抖得不行。我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練好普通話,在越來越多的人面前,更好地展示自己。”

劉伯敏:無畏創客,乘風破浪

劉伯敏參加第四屆上合組織青年交流營

20萬元放在眼前,劉伯敏有些猶豫。團隊裡有人提議按人頭分錢,也有人提出拿出一些犒勞大家。思考許久之後,劉伯敏說,“花掉也就沒了,不如拿來創辦公司”。這個想法不僅得到成員們支援,還得到學校方面幫助。最終,他們將其中5萬元捐獻給西北山區的希望小學,剩下15萬創辦了人生第一家公司,團隊其他同學也正式入職,公司業務是面向大學生和企業的培訓以及服裝租賃。大二下學期,劉伯敏的身份就已經是公司總經理。

成功的“江寧合夥人”

2013年,電影《中國合夥人》全國熱映,影片中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讓劉伯敏和他的兄弟們感到熱血沸騰。“我們當時熱淚盈眶,入戲太深,不能自拔!我們決定要做‘江寧合夥人’,把江寧這些初創期的青年團聚起來,一起出去談業務也有氣勢,打包談判更有說服力。”劉伯敏笑著說。

這一年,劉伯敏在為公司尋找新專案和投資人時,偶然結識了南京包子鋪的創始人。該品牌因為缺乏體系建設和宣傳營銷,再加上江浙一帶包子行業競爭激烈,已經在競爭中有些落伍。這位創始人被劉伯敏的經歷所打動,聘請他擔任公司總經理,那時候的他還只是一名大三學生。經過市場調研,劉伯敏將目標客戶瞄準都市年輕人。他對包子鋪進行了網際網路改造。一方面進行網路營銷,公司陸續有了自己的網站、微博、微信和手機APP。“我們開發了手機終端,年輕人可以用手機下單支付。我們透過最近的門店送貨上門,來不及吃早飯的,也可以預訂到單位。”另一方面建設中央廚房、成立蔬菜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強對食材的控制,保證對各個銷售網點的供應鏈控制,從而實現成本控制與品質控制。關於店鋪選址,劉伯敏在微信中開放平臺,顧客可在平臺中提供建議,劉伯敏帶領人員考察,一旦決定開店,提供線索者可以獲得數千元獎勵。

接手兩年多,劉伯敏讓包子鋪從起初20家門店發展到260家,越來越多的媒體關注到這個年輕敢幹的甘肅小夥,很多人親切地稱呼他為“包子哥”,劉伯敏也喜歡這個稱呼,因為“接地氣兒”。

當公司一切走上正軌之後,劉伯敏選擇了離開,團隊需要他,他要去迎接更大的挑戰。他希望全身心投入到“江寧合夥人”的事業中,從創業者轉身成為服務創業的人,他的目標就是幫助更多青年正確創業,為青年創業插上翅膀。在共青團南京市江寧區委協助下,江寧高新區為他們提供1500平米辦公場所,十多家企業聚集在此辦公,這就是最初的孵化器。作為“江寧合夥人”青年創業者聯盟會長,劉伯敏立志打造全週期企業辦公服務商,滿足中小微企業需求的共享辦公業務,還提供“企業辦公諮詢專家”系列服務,服務內容涵蓋選址、定製裝修、智慧辦公、高效空間、企業服務、投融資對接……

2018年,在共青團江蘇省委指導下,“江寧合夥人”提升格局,目標服務全省青年,升級改造為“蘇青合夥人”,蘇青合夥人也成為江蘇共青團服務青年創業的品牌專案。劉伯敏於同年成立蘇青科技有限公司,承接蘇青合夥人專案落地運營。

在團省委推動和支援下,蘇青合夥人成為青年創業者身邊不佔股份的合夥人,透過空間服務、社群建設、資源對接、政策指導、創客培訓、融資服務等內容,構建園區青創服務鏈。現國內外已建立孵化基地、產業化基地、綜合性功能園區等不同型別的31個創業基地(三個海外離岸孵化器),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這些年,劉伯敏的事業越做越大,但家鄉人似乎還是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想起當初鄉親們為自己籌集學費的場景,他決定拾起舊業,帶領更多基層青年和鄉親們走上致富路。蘇青投資了食品加工企業江蘇包子哥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蒸出媽媽的味道”。短短三年時間,“包子哥”門店已有150多家。品牌落到南京諸多小區、菜場門口,成為親民的早餐品牌,也成為鄉親們致富的一條道路。

“這樣一個品牌的誕生,為很多從基層創業,特別是願意服務基層的青年,插上夢想的翅膀,也幫助了很多家鄉的親戚朋友,讓他們的生活有了保障,同時促使‘包子哥’品牌發展,一舉多得。”劉伯敏說。

蘇青合夥人走向國際化

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作為青年企業家代表之一,劉伯敏的創業專案獲得很多人稱讚。

一年後,受俄羅斯青年聯盟邀請,劉伯敏擔任創業導師並任團長,帶隊遠赴俄羅斯烏法進行友好交流,作為“一帶一路”絲路使者,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這是我第一次走出國門,我在烏法見證了中俄青年的友誼。”劉伯敏說,“雖然交流有語言障礙,但是我是有目標的,我希望將中國青年的創業模式帶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為國外青年也有創業意願,完全可以合作”。

劉伯敏:無畏創客,乘風破浪

“包子哥”劉伯敏展示自己的產品,為產品代言

果不其然,一個對創業頗有興趣的俄羅斯青年找到劉伯敏進行交流。倆人用手機翻譯軟體溝通了許久,這個俄羅斯青年最終成為劉伯敏的合作伙伴。當年7月,“江寧合夥人”與俄羅斯聯邦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有關方面共建的合夥人眾創空間正式落戶烏法,代表了新時代青年創業管理模式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對接融合,也拉開江寧合夥人邁向國際化的序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出行不下15次,我們中國青年一直都是自信而有魅力的,希望外國友人透過我們瞭解中國,知道今天的中國究竟是什麼樣。”劉伯敏說。

2018年8月24日,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交流專案基地(南京)在南京建鄴人才服務大廈揭牌成立,這是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交流專案的成果之一,為兩國青年跨國創業提供更多資源和政策扶持。

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交流專案是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俄羅斯青年事務署支援,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與俄羅斯青年聯盟共同主辦,兩國相關青年機構和大學具體承辦的創新型青年人文交流專案。作為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交流專案基地南京負責人,劉伯敏表示:“作為一個國際創新創業平臺,將為俄羅斯創業專案落戶南京蘇青創業園提供免費工作場地,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兩國青年來南京成長髮展。”

在南京十一年,劉伯敏每天都在成長。他說,南京是一所極具包容性的城市,也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城市,讓他這個曾經的“放牛娃”有了華麗轉身。在這片土地上,他有了事業,這一切是當初來到南京時不敢想像的,自己的日子越過越好,父親也在去年成為一名有編制的人民教師。

對於未來,劉伯敏許下承諾,希望能實現“百城合夥人”夢想。他希望在100個城市建立100個合夥人專案,服務1萬家企業,幫助10萬名創業者,為全國各地的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和幫助,讓更多普通創業者共享發展之路。

[ 本文刊於《中華兒女》雜誌2021年第19-20期 ]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