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記者從谷愛凌那兒問不到的或許在這裡可以看見答案

記者從谷愛凌那兒問不到的或許在這裡可以看見答案

記者從谷愛凌那兒問不到的或許在這裡可以看見答案

記者從谷愛凌那兒問不到的或許在這裡可以看見答案

◎董銘

當美美在“竹林密境”的深處遇見與自己年齡差不多大的母親時,這個畫面和瑟琳·席安瑪的《小媽媽》如出一轍。這並不是說石之予在模仿法國著名女導演,而是這種少女成長的必經階段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代際間是如此相似,從女孩到女人,就是一個“變紅”的過程。

作為一名重慶出生,兩歲就移民加拿大的華裔女性,石之予的族裔和成長環境在如今的好萊塢頗為典型,譬如去年憑藉《尚氣與十環傳奇》成為漫威新英雄的劉思慕,也擁有明顯的多元文化屬性(兒時從哈爾濱移民加拿大)。他們在校園中接受的是西方教育理念,融入的是西式社交環境,但同時又要在家族中遵守傳統的東方文化,自小就處於一種更為強烈的矛盾和碰撞之間。從這個角度來看,《青春變形記》甚至可以視為一部女版《尚氣》:主角都從古老的中國血脈中繼承了某種“超能力”,之後又反抗父權或母權的控制,最終透過放飛自我的“有條件升級”,實現了新一代移民的蛻變成長。

當然,比起《尚氣》裡不知節制的堆砌東方元素,著眼於中學生日常生活的《青春變形記》要可愛得多,如果刪去“變身紅熊貓”的奇幻設定,這部動畫片的主線其實就是一個少女到了叛逆期,與古板的母親發生衝突,最後雙方和解的青春成長故事。而亞裔作為北美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模範少數族裔”,新移民和移二三代之間的價值觀差異更加突出,移民後代在當地社群的接納問題也頗為複雜。

劉思慕的《金氏便利店》和吳恬敏的《初來乍到》中都有所觸及,而在伍思薇的《真心半解》裡,女主艾莉更是身處“小鎮難以融入”和“父親難以溝通”的雙重困境之中。相比之下,《青春變形記》裡的美美要幸運得多,同樣是中學女生,在2002年的多倫多,她可以置身於相當包容的環境,在多族裔的校園裡有自己的姐妹團,父親開明且細心,即便變身為紅熊貓,也頗受大家的歡迎,要是擱在這兩年,妥妥兒一網紅。

如果說亞裔“讀書好”是一種北美特有的“刻板印象”,那《青春變形記》等亞裔電影人主導的作品則在無形中強化了這種印象,家中那些嚴厲的古老規矩和古板的父母形象被反覆渲染,片中出現的那幅“孝道圖”則分外扎眼,顯得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畢竟,在現實世界中,“亞洲出虎媽,教出優等生”是如此深入人心,剛剛在冬奧會上大放異彩的谷愛凌,恰恰就是這一概念的最新代表。

《青春變形記》開場十分鐘的美美,彷彿就是谷愛凌的童年寫照:各科成績全優,文體才藝也不落下,在媽媽的嚴格培養下,擁有超越同齡人的自信和自律,這種學霸當然令人羨慕。可就像谷愛凌在鏡頭前問記者“你們誰看到我媽媽了?”美美在衝撞媽媽後也心疼地把她拉回圈中,這些優秀的移民孩子對於強勢母親的感情是複雜的,她們既有服從和依戀,也有反抗和叛逆,媒體從谷愛凌母女那兒問不到的,反倒可以從《青春變形記》中尋見一絲痕跡。畢竟,那些鮮活的生活細節,都來自於石之予本人的成長經歷,她同伍思薇、王子逸、劉思慕、吳恬敏、奧卡菲納等在好萊塢站穩腳跟的亞洲移民後裔電影人一起,正在輸出亞裔族群的故事,雖然免不了一些刻板和迎合,但總比盎撒主流居高臨下的獵奇要好得多。

正如美美的姐妹團裡,也有白人、印度裔和其他亞裔同學,學校裡的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父母的苛責、社會的歧視,而美美家因為是“祠堂的守護者”,所以顯得格外古板和保守,像一群半大孩子開派對這種事情,幾乎不可能發生在他們的房子裡。影片中稍顯遺憾的是,女導演最想表達的“女性意識”悄悄讓位於了未成年人的“獨立意識”,所謂“變紅”寓指的月經焦慮,最後又落回到了反抗媽媽的管教。在這個獨特的“母系氏族”中,從媽媽到外婆,乃至於更早的遠祖,一直都是採取壓抑下一代的自主性,透過“封印熊貓”等儀式來進行強勢管理,其緣由多少有點語焉不詳,最後的放棄也只是一念之間。具體到美美身上,她最終說服媽媽的理由只是為了友情,相當於大喊“我就要和閨蜜們一起去追星,老媽你別攔著我了!”就讓曾經也是少女的媽媽讓步了……這種青春片套路,其實放在男孩身上也成立。至於變身後是否會發生“綠巨人”那樣的反噬,動畫並沒有真正的展開或提供治癒方案,片方或許是限於篇幅和定位,淡化了更深層面的思考,也沒有涉及到對父權和社會性的拷問。

最後來說影片的製作水準,有皮克斯的技術團隊作支援,有石之予本人的美術功底和對中國元素的熟悉,《青春變形記》放在整個好萊塢動畫序列中依然處於領先,例如紅熊貓的毛髮,那種蓬鬆質感配合上少女的表情、動作,顯得十分生動;那些東方式的建築和道具也很居家,沒有過分炫耀“龍”的圖騰,讓人想起導演之前摘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那部《包寶寶》。而從建模和人設上看,因為主角是青春躁動、精力無限的女生們,這次皮克斯處理得更為滑稽、低齡,一些喧鬧的場面還有點向“藍天工作室”和“索尼動畫”靠攏。全片沒有太多動作戲,真正的大場面只有最後的演唱會高潮,好在成長的細節足夠逼真,像20年前流行的電子寵物,令粉絲們尖叫的初代偶像男團,偷畫心儀男生的小本本……這些都能引發觀眾的懷舊和認同感。畢竟,誰還沒年輕過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