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如何從投資者的角度看懂財務報表?

如何從投資者的角度看懂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相當於是把一個企業方方面面的資訊做了一個數字化展示,這正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審美觀一樣,不同需求的人看報表的角度以及作用點也會是不一樣的。

財務人員看報表,主要是看是不是合法合規,賬做得怎麼樣;審計人員看報表,主要是看邏輯,這賬是真的還是假的;稅務人員看報表,主要是針對各個財務科目看該繳的稅有沒有繳齊……因為各自角度和立場的差異,往往到了報表公佈時,股吧論壇裡能吵成一鍋粥!而要看懂財務報表又得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看不懂的,完全就是雲山霧罩狀態,連話都插不上。

作為股市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是透過財務報表找出企業的投資價值,

當下

業績表現的好壞及對未來發展的預判。如何從投資者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財報報表,我們的體會是:

1、首先要學會以常規的角度結合行業差異來看待企業的發展。

2、對待業績波動很大的企業,要更進一步以證偽的態度, 用非常規的角度去還原那些財務科目後面資金的真正流向。

因為這樣的企業,往往是“公司說一套,報表做一套,事實又是一套”!哪怕看不到明細和底牌,也至少要知道坑在哪裡。

通俗點講,

財務報表分析,就是搞清楚一家企業“掙錢”和“持家”的能力。

說到掙錢,也就是主要經濟來源,對企業而言就是主營業務

,對一戶家庭而言就是工作,主業收入來源如果是吃息和收租,這也是工作。

企業每年的經營性利潤就來自於收入減去成本再減去各種費用以及企業所得稅之外的其他稅收。

家庭到年底工資收入盈餘,就是把工資收入減去上班過程的餐費、通訊、交通、應酬等等費用。

請注意,

財務定義與日常描述有很重要的兩點差異

1、收入與成本是對應的:

在主營業務中能確定、能說了算數的才叫收入,與之直接對應的才叫成本及費用,跟收入無關的就不能確認為成本和費用。這就好比公司買了一臺電腦,放在技術部作為研發使用,放在市場部作為銷售市場使用,這些跟公司最後的業務收入有關係,那就可以納入到生產成本和費用裡。而這臺電腦如果放在公司前臺,屬於行政範疇,跟公司收入無關,那就不能確定為成本和費用,只能算是公司的資產採購。這就好比一家人,如果家裡大人報了一個跟自己工作有關的培訓班,那這和自己的收入是有關的,就會影響自己一年最後的

淨收入

水平,而如果這筆錢是花在給孩子的興趣班,那麼這筆錢就跟自己的收入和成本無關了,屬於家庭開支的範疇。

企業的收入、成本怎麼定義,支出部分怎麼劃分,這和家庭的“掙錢”、“持家”就是一個意思了。

同樣一筆錢,錢怎麼花,怎麼記賬,對於家庭而言,可能對於日子過得好不好最終影響不大,但對於企業而言,影響就非常大了,因為它會最終影響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稅!

2、收入、利潤與現金流的區別:

企業的收入和家庭收入也要看是不是回的是“真”錢,對企業而言,簽了合同的就叫收入(專業名字叫“責權發生制”)。對個人而言,簽了勞動合同就視同每個月我就能有這麼多收入了,但紙面上是這麼多,發工資也有規定時間,不是隨到隨發,也並不代表最後能到手這麼多,有可能老闆欠工資了,或者自己表現不好被扣錢了,這就催生了另一個財務定義——““現金流”,現金流就是看實打實的有多少資金流出入和流出(專業名字叫“收付實現制”)。

如同一個家庭每天要考慮的“柴米油鹽”,

分析一個企業的財務報表,首先就是要把“掙錢”和“持家”兩大塊邏輯分開,然後再根據這兩大塊所對應的很多具體科目,來評估“掙錢”、“持家”的能力和質量。

核心財務報表就是三張: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反應的是企業賺錢的能力,資產負債表反應的是企業持家的能力,現金流量表反應的是企業賺的錢是不是真錢和資金運營能力。

最核心的財務資料就是三項:收入、淨利潤及經營性現金流。

除了觀察這三項資料值的變化情況,還要看的是淨利潤與經營性現金流的偏差情況。因為企業一旦出現資產轉移性質的專案投資、原材料採購或有較大的應收、應付變化時,淨利潤值和經營性現金流可以偏差得非常遠。而這個“非尋常偏差”又往往是發現企業是否存在財務造假或者企業大股東是否有轉移公司資產嫌疑的重要切入點。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這屬於常規,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就是

非常規

。投資者財務分析的能力,更要體現在非常規情況裡。比如大存大貸、商譽過高且不減值,費用資本化、應收賬款不計提或計提比例過低、在建工程長期不轉資產等等情況。

我們一個個重點分析!

大存大貸,

講的是一個企業賬上既有很多的現金,但同時又存在大量的負債,這麼看是不是像平常我們見到的一些看似衣著光鮮,但實際上吃頓飯都指望別人買單的成功人士們?往輕了講,是這個企業管理者經營管理步子邁得太大,資金面比較緊張。債務情況不能虛構,也沒人虛構,但往往出現這種情況的,往重了講,那很可能賬上的錢都是假的,虛構了收入和應收款,這是一種典型的財務造假。

商譽過高且不減值

,指的是企業對外投資時,投資款大於被收購淨資產的部分叫商譽。這部分作為一種資產,像前臺買的電腦一樣,也是有折舊和逐年分攤的。一家企業花100萬買了家淨資產50萬的工廠,超過的這50萬就叫商譽,而這部分我可能是15年或20年需要分攤掉。如果收購的這家工廠業務發展是興興向榮的,那這50萬商譽以及逐年折價哪怕比較少都沒問題。可如果收購的這家工廠業務發展不好,並且實際還值不到50萬呢?因此,商譽過高且不減值,往往被一些黑心管理層當成透過關聯交易轉移公司資產的重要手段。這跟我們平常自己花大錢買了新包包或運動鞋,騙家裡老爸老媽是100塊買的A貨是不是很像?

費用資本化,

就是將本應該計入成本費用的部分更多地計入公司的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部分,這就好比本應該是技術部和市場部的電腦,偏偏做賬的時候記到了行政部。乍一看,有點匪夷所思,這麼做有含義嗎?這麼做的更多是一些輕資產的網際網路或軟體公司,將費用更多計入公司資產部分,一是減少了成本和費用,

提高

了公司的利潤率,二就是增加了公司的淨資產,讓公司看上去的家底更雄厚。是不是有點打腫臉充胖子的意思?

應收賬款不計提或計提比例過低

,則屬於美化財務報表了。對於每家企業而言,或多或少的都會有應收款,而應收款時間一長,就應該做一定的壞賬計提,比如3年計提減多少,5年減多少?而不減或減得很少的企業,就是想讓自己賺的錢更像是真錢。

在建工程長期不轉資產

,簡單講就是企業每年蓋了很多廠房,買了很多生產裝置,蓋房和生產線投產是有時間週期的,而在完成後,這些投入在財務報表中就要從在建工程一欄轉移到股東資產中的,而長時間不轉,往輕了講可能是公司為了少交驗收後的房產稅等,暫時先放著了,往重了說,那就是這些在建工程可能都不屬於自己的,沒有產權不能轉資產。這麼做,要麼就是美化報表,將一些沒產生經濟效益,虧損的開支,本應該計入成本和費用,但又不想影響利潤水平,就放在了專案投資和在建工程中。這麼做,需要在成本和費用中分攤抵消掉,要麼就是財務人員連基本的造假都懶得做,直接讓這部分錢憑空消失了。

如果把投資也納入一門學科範疇的話,它不像其他自然理科類學科,不學就真的不懂。投資學更像是屬於社會學範疇,與其他社會學研究的問題一樣,有很多的底層邏輯,就像《道德經》裡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相通的。

投資學中很多研究方向其實也並不是那麼晦澀難懂的,很多體現的也是柴米油鹽類的生活哲學,投資者如果能更多地從人文的角度去歸納和演繹,不光能更好地求證自己的邏輯,也能讓自己表達的內容更加的通俗易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