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一週新書推薦」慾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時,它就會無限膨脹

「一週新書推薦」慾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時,它就會無限膨脹

記者 | 陳佳靖

編輯 | 黃月

1

《假如比爾街可以作證》

「一週新書推薦」慾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時,它就會無限膨脹

[美] 詹姆斯·鮑德溫 著 杜先菊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9-10

比爾街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市,是黑人藍調音樂的誕生之地,也是眾多美籍非洲裔居民最初落腳的地方。對於美國黑人而言,比爾街不僅僅是一條街道的名字,更是黑人文化的象徵,是他們在精神意義上的“根”。正如美國黑人作家詹姆斯·鮑德溫在小說《假如比爾街會說話》中所說,某種意義上,“每個美國黑人都出生在比爾街,無論他是在密西西比州的傑克遜市,還是紐約市的哈萊姆區。比爾街就是我們的遺產。”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紐約著名的黑人居住區之一哈萊姆區。主人公範尼與青梅竹馬的戀人蒂希相愛時,兩人都僅有20歲左右。然而,一場變故徹底扭轉了兩個年輕人的命運。範尼遭到誣告,被警方以強姦罪逮捕入獄,懷有身孕的蒂希必須和家人、律師趕在孩子出生之前,幫範尼洗脫罪名。藉由這個愛情故事,鮑德溫以極為細膩的筆觸揭示了美國在種族現實問題上的諸多困境。今年年初奪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項的同名電影正是改編自這本書。

1948年,對美國的種族現實極度失望的鮑德溫曾選擇移居法國,但隨後又因參與黑人解放運動回到美國。從上世紀50年代起,他陸續創作了長篇小說《向蒼天呼籲》《喬瓦尼的房間》《另一個國家》、散文集《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下一次將是烈火》等,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黑人作家之一。據悉,小說《喬瓦尼的房間》也由群島圖書策劃引進,預計將於明年出版。

《幻想故事集》

「一週新書推薦」慾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時,它就會無限膨脹

張檸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10

張檸的第一篇小說寫於1990年代,但以小說家的身份示人卻是最近的事。更多人熟知的是他作為文學教授的學術成就,近三十年來,他已出版了《感傷時代的文學》《再造文學巴別塔》《白堊紀文學備忘錄》等多部文集。今年,他的兩部小說也相繼問世,一個是年初出版的長篇小說《三城記》,另一個就是這部“為穿行在鄉村與都市的漫遊者尋找自我安放之處”的《幻想故事集》。

本書由三部分組成,其中,“羅鎮軼事”書寫童年回憶中的鄉村和小鎮經驗;“幻想故事集”是對廣州城市生活的敘述和藝術呈現;“曠野見聞”以三個不同地域、不同經歷的女性故事,呼應了當下全球女性平權運動的熱潮。這些故事“直面新興的現代城市文化和慾望的誘惑”:一方面,慾望代表著進步與解放;另一方面,當人們從農村進入城市生活、慾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時,它就會無限膨脹。

在後記中,張檸介紹道,《幻想故事集》的初稿寫於1995年,動筆的初衷是試圖超越“先鋒小說”的寫法,同時又不想落入古典現實主義的窠臼。對他而言,在小說中書寫幻想、變形、象徵、潛意識這些現代病症既是一次探索,也是一種“治療”。

《戰爭》

「一週新書推薦」慾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時,它就會無限膨脹

[德] 路德維希·雷恩 著 王之光 譯

低音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10

今年的11月11日是一戰休戰101週年紀念日。在這本根據“一戰”歷史改編的經典紀實小說《戰爭》中,作家路德維希·雷恩用樸素冷靜的語言,將讀者帶回了那個真實、殘酷又荒謬的戰場。故事中的主人公與作者同名,是德軍中的一名五等兵。在跟隨大部隊進軍比利時和法國的過程中,他親歷了前線的傷亡與恐懼,也體驗過收穫功勳的驕傲與喜悅,但在無休止的戰爭的摧殘中,他漸漸對戰爭的意義產生了質疑,最終只剩下牴觸和憎惡。

與反戰文學經典《西線無戰事》的作者雷馬克一樣,雷恩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戰壕小說家。“一戰”期間,出身貴族的雷恩曾在威望極高的薩克森王家第一近衛擲彈兵團服役,擔任過連長和營長。因此,在對戰爭的觀察和反思上,兩位作家的作品都顯現出了過人的深度。不同的是,《戰爭》雖然聚焦於一戰,卻從始至終沒有對戰鬥過程的直接描繪,在雷恩筆下,戰爭並不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而是嚴肅冷峻、無需渲染的現實。這或許是為何《戰爭》雖與《西線無戰事》在同一時期誕生,卻在名氣上略顯遜色的原因。

對於讀者而言,《戰爭》的平鋪直敘可能是沉悶的,但也因此更加逼近客觀與真實。在回顧“一戰”歷史時,這本書引人思考:戰爭對於每個參與其中的個體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

《男性妥協:中國的城鄉遷移、家庭和性別》

「一週新書推薦」慾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時,它就會無限膨脹

蔡玉萍 彭銦旎 著 羅鳴 彭銦旎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9-07

三十多年前,隨著中國進入經濟改革和社會轉型的重要階段,一場大規模的城鄉遷移就此拉開帷幕。“農民工”成為了這些遷移人口的新身份,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工作體驗、經濟收益以及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主流研究中,已有不少學者關注到移民家庭中勞動分工的變化,卻鮮少有人關注他們的情感和親密關係。本書的兩位研究者發現,男性農民工的聲音和主體經驗在學術討論中一直是缺失的,這很可能是由於人們普遍認為他們是父權制的受益者。為彌補這一空缺,兩位學者走訪了深圳、廣州和東莞的多個“城中村”,對266名農民工進行深入調研,試圖從男性視角展開討論。

他們在書中指出,“男性妥協”是男性農民工在面對城鄉遷移帶來的種種轉變時做出的策略性的迴應。由於長期在外,男性農民工面對的挑戰是多重的:夫妻間的家務分工不平等、父職的缺席、盡孝的艱難、與親人不斷加深的情感鴻溝等,都使得男性農民工在家庭中的傳統支配地位受到挑戰。他們不得不做出妥協讓步,譬如,透過發展出一套反霸權男子氣概的話語,來重塑自身在家庭中的地位。與此同時,作者也指出,“男性妥協”更多還是實用主義的產物,這意味著,它所帶來的性別關係的改善只是一種臨時效應,“一旦那些迫使男性農民工妥協的條件消失,更加傳統和保守的性別關係可能會復甦。”

《伊斯坦布林三城記》

「一週新書推薦」慾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時,它就會無限膨脹

[英] 貝塔妮·休斯 著 黃煜文 譯

理想國·上海三聯書店 2019-10

伊斯坦布林位於巴爾幹半島東端,橫跨歐亞大陸,其地理上的特殊性註定了這座城市不平凡的命運。拿破崙曾如此評價:“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伊斯坦布林必定是它的首都。”這種稱讚絕非過譽。從史前時代開始,這片土地就成為了眾人爭搶的物件。從古代時期的拜占庭到奧斯曼帝國的君士坦丁堡,再到如今的國際大都市伊斯坦布林,幾千年來,這座城市見證了世界權力格局的動盪。直到今天,當人們追溯東西方在經濟、文化、軍事和信仰上的種種糾葛與淵源時,伊斯坦布林仍是不可忽略的一環。

在這本講述伊斯坦布林的歷史著作中,人們得以重新領略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以及它在人類歷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全書共含七十八個章節,從公元前6000年一直延續至20世紀,完整展現了伊斯坦布林的三次“變身”。可貴的是,英國曆史學家休斯在描繪歷史風雲變幻的同時,也將統治者、權貴與民眾的際遇納入其中,並輔以大量插圖和參考文獻,構成了一部富有生命力的世界史。正如休斯所言,“對眾多宗教的信徒和東西兩個世界而言,伊斯坦布林不僅是一座城市,它還是一種隱喻和觀念、一種可能性。它描述了在想象中我們希望前往和安頓靈魂之處的模樣。”

《遺失的靈魂》

「一週新書推薦」慾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時,它就會無限膨脹

[波蘭]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著 喬安娜·孔塞霍 繪 龔泠兮 譯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9-11

今年10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因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受到公眾矚目。諾獎授獎詞評價奧爾加的敘事“富於百科全書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種跨越邊界的生命形式”。她善於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將民間傳說、神話、宗教故事等元素融入作品中,展現波蘭的歷史命運與現實生活。2018年,奧爾加還曾憑藉《雲遊》(Flights)摘得布克國際文學獎。她的另外兩部小說《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已有中文譯本。這本《遺失的靈魂》是她目前為止創作並引入中國的唯一一部繪本作品。在日前開幕的上海國際童書展上,這本書也將作為重點圖書與讀者見面。

《遺失的靈魂》是為兒童書寫的寓言故事,描繪的卻是當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人們只顧步履匆匆地向前走,卻把自己的靈魂遺落在身後。主人公楊就是其中之一,由於身體與靈魂的距離越來越遠,他犯上了胸悶氣短的毛病。後來,他遵循女醫生的建議,在原地等待靈魂追上來,情況才有所好轉。值得一提的是,繪本沒有按照常規從左至右、順序觀看的方式來敘述事件的經過,而是創造了一個身體與靈魂同步的平行世界,突顯了文字的深意。畫家喬安娜·孔塞霍使用石墨、木炭、彩鉛作畫,插畫作品充滿了東歐特色的疏離陰鬱,傳遞出了某種神秘的自然意象。

《保羅·史密斯的騎行剪貼簿》

「一週新書推薦」慾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時,它就會無限膨脹

[英] 保羅·史密斯 著 何兆志 譯

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9-06

關注時尚品牌的人一定不會對保羅·史密斯感到陌生。他是英國首屈一指的時尚設計師,被譽為“設計鬼才”,其同名品牌Paul Smith以“經典中耍點壞”的英倫風格著稱,已在全球各地擁有上百家門店。不過,這本書展現的並不是時尚設計作品,而是一位瘋狂的騎行愛好者的收藏簿。事實上,在學習時尚設計之前,史密斯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職業腳踏車手。年少時,為了收集相關資料、購買腳踏車零件和參加騎行俱樂部,他幾乎把零花錢全部花在了這項小眾運動上。可惜的是,十幾歲時的一場摔車事故使他不得不放棄夢想,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騎行的熱情。

從早期的騎行英雄法斯托·考皮和雅克·恩奎蒂爾,到英國當代的環法車手和世界冠軍,史密斯都瞭如指掌。他還與不少傑出車手成為了好友,也因此目睹了幾十年來這項運動賽事的諸多變化,這些都被他以獨特的圖文拼貼形式記錄下來。除此之外,保羅·史密斯還在書中展示了他多年來收藏的騎行服,以及參與自行車廠商和服裝公司的各類專案,其中就包括他在2013年設計的一款著名的粉色領騎衫,這件騎行服曾作為獎品之一被授予當年環意賽中的優勝者。史密斯表示:“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仰慕連續幾代的偉大車手們精湛的車技和無所畏懼的勇氣。”本書討論的核心正是騎行的藝術。

《迷人的液體》

「一週新書推薦」慾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時,它就會無限膨脹

[英] 馬克·米奧多尼克 著 孫亞飛 譯

未讀·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9-10

在機場安檢時,人們大都有過被沒收物品的經歷,其中一大類就是液體。即使是牙膏、唇膏、花生醬等看似不會流動的物質,也會被劃分為液體,這多少令人有些不服。既然X射線檢測儀可以透視行李箱,將明顯具有危險性的打火機或小刀辨識出來,為什麼卻不能放過一支護手霜?這些處於固態和氣態之間的物質真的如此危險嗎?

在這本《迷人的液體》中,倫敦大學學院材料研究所的專家馬克·米奧多尼克為讀者揭開了33種常見液體的奧秘。此前,他的另一本科普讀物《迷人的材料》曾一度風靡全球,並於2015年引入中文版。事實上,他的科研工作也包括探尋液體如何“偽裝”成固體,比如修路時用的焦油、瀝青,人們日常食用的花生醬、黃油等等,其實都是液體,而人們往往以為它們是固體。

米奧多尼克指出,這些液體都具有兩面性,根據不同的黏度、溶解度、可燃性等特徵,它們有可能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而對於某種特定的液體來說,它是好是壞,是健康的還是有毒的,是可口的還是讓人噁心的,這些都不太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能否駕馭它。瞭解書中這些迷人又危險的流動物質和它們背後的科學故事,有助於我們合理地使用液體,避免意外發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