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喜劇電影為何變得不好笑了

如果有人問你“最喜歡的美國喜劇電影是哪一部”?你會如何回答呢?

我印象裡比較深的是卓別林的《摩登時代》(1936)、金·凱瑞主演的《變相怪傑》(1994)和《小鬼當家》系列1-3(1990-1997)。進入21世紀之後彷彿就是《泰迪熊》(2012)、《瘋狂動物城》(2016)等迪斯尼動漫類的搞笑電影比較多,而真人類的影片除了羅溫·艾金森主演的《憨豆特工》(2003)、華金·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2019),剩下的就只有維果·莫騰森主演的《綠皮書》(2018)了。

喜劇電影為何變得不好笑了

最近對影視劇幕後比較感興趣,先是看了後浪電影學院第十四期相關書籍中的《

故事創作大師班

》和《

編劇

》,之後又看了這本《

後危機時代美國喜劇電影型別研究

》,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這個門外漢感受到的竟然和專業人士分析的結論不謀而合。

喜劇電影為何變得不好笑了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吳瓊在書中分析了導致自然人喜劇衰落的原因:

1.迪斯尼的壟斷

迪斯尼旗下擁有漫威影業、迪斯尼動畫、皮克斯動畫、盧卡斯影業、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等幾大公司,北美市場佔有率將近40%之多。

迪斯尼動畫和超級英雄系列的電影幾乎是高票房的保證,所以自然人主演的喜劇類電影越來越不吃香了。

2.ZZ正確的道德壓力

如果是單純的鬧劇,比如《小鬼當家》之類的還好,如果是包含侵犯性幽默的喜劇,在號稱自由主義&尊重人權的美國,很容易被冠上侵犯了種族、性別、宗教、特定群體的名頭,導致喜劇精神中特有的言論free、嘲諷、冒犯等因素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3.喜劇精神在逐漸消亡

喜劇作為戲劇的一種型別,通常運用誇張、詼諧的表達方式,在不傷害的前提下表現生活中的醜、美或悲,讓觀眾在“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某種優越”時放聲大笑。

喜劇大師卓別林曾經說過“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如果表演者和觀看者任何一方產生了憐憫或厭惡等情感時,喜劇的效果都會被消除&破壞。在後現代的美國,喜劇的冒犯性對於中下階層來說太沉重了。他們對於尊嚴的渴望遠遠高於對冒犯的寬容。《綠皮車》之所以成功,很大因素是它在諷刺白人高高在上的種族主義,而不是貶低黑人。

喜劇電影為何變得不好笑了

同樣,喜劇表演者由於其滑稽的角色也在戲裡戲外經受著來自各界的評價和嘲諷。如果演員沒能很好地釋放壓力,也很容易像《小丑》裡的阿瑟那樣失去對喜劇的喜愛。

《憨豆特工》的主演羅溫·艾金森曾在採訪中表示,對於網路多次謠傳他已去世的事情,他從最初的難以接受到如今自我釋懷,只能微笑著回以“很抱歉,我還活著,而且活得很好!”

喜劇電影為何變得不好笑了

周星馳也曾說過,他拍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悲劇收尾,可是大家都覺得好笑。或許這就是應了那句“喜劇的核心往往是悲劇”吧。只有真正看懂了的人才能體會到掩藏其中的悲哀。

《後危機時代美國喜劇電影型別研究》一書在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別介紹了動作犯罪喜劇、動作冒險喜劇、浪漫喜劇、公路喜劇的型別界定與發展及其特點。其實每個電影的型別並不是單一的,有很多都是多種型別糅合在一起的,看了這些解釋後對喜劇電影的賞析水平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在第六章<喜劇精神與時代精神交融>裡,作者列舉了亞里士多德、弗洛伊德、康德、黑格爾等哲學大家關於喜劇精神的理論,諸如

“優越論”、“貶低論”、“道德論”、“智慧論”、“矛盾或不協調論”

等等,值得一讀,讀後受益匪淺。

喜劇電影為何變得不好笑了

後危機時代美國喜劇電影型別研究

檢視

最後引用書中比較喜歡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希望中國的喜劇導演能夠在借鑑美國喜劇的同時找到適合中國文化的方式拍出超越時代&環境&語言、文化制約的幽默且深刻的作品。同時也希望中國的觀眾們拋離“玻璃心”,能夠大度地接納和欣賞以悲劇為核心的喜劇。

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在電影的場域裡,人類對道德的熱愛不應以犧牲喜劇的冒犯為代價。時代精神與喜劇精神的融合,將促進而不是阻礙我們的世界最終抵達那個公平、正義、和平與充滿愛的烏托邦未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