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2014年,俄羅斯建成新西伯利亞布格林斯克(Bugrinsky)橋(圖1),這是一座公路系杆拱橋,雙向6車道,橋寬36。9m,主跨達380m!我國在建的濟南齊魯黃河大橋是一座公軌同層設計的三跨系杆拱橋,雙向8車道,橋寬60。7m,最大跨達420m!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1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布格林斯克橋(2014)

一座看似常規的系杆拱橋,為何有如此可觀的跨越能力?仔細觀察可發現,這些拱橋的吊杆佈置方式與常規的系杆拱橋有所不同。這就是本文討論的網狀吊杆拱橋(Network Arch Bridge,簡稱網狀拱)。

從傳統系杆拱到網狀吊杆拱

這個話題,要從系杆拱說起。眾所周知,拱的水平推力得依靠堅實的地基承擔。當地基不適於抵抗水平力時,可以在同一拱的兩拱趾(拱腳)之間增設水平柔性拉桿(稱為系杆),形成系杆拱;或者,借用能承受拉彎作用的梁(稱為系梁或剛性梁)來承受水平力。這樣,拱的水平力就不用墩臺承受了。

按現在的慣常說法,對採用豎吊杆佈置的系杆拱,根據其拱肋和系杆(梁)的相對剛度大小,可分為柔性系杆剛性拱(圖2a,即系杆拱)、剛性系杆柔性拱(圖2b)和剛性系杆剛性拱(圖2c)。後兩種,實際上是拱-梁組合結構。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2 各類系杆拱橋(紅線表示系杆或系梁)

系杆拱橋的構思,由來已久。早在1482年,達芬奇就曾繪製過系杆拱橋的草圖。在歐洲博學家威朗茲歐(Veranzio,1551-1617)的著作《新式機器》中,也可看見系杆拱橋的想象構圖。至於系杆拱橋的工程應用,依筆者拙見,大致始於19世紀上半葉。

1849年,英國工程師布魯內爾採用熟鐵建成跨度62m的溫莎鐵路橋。這座橋的構造與圖2b相近,只不過豎杆間增設了十字交叉的斜杆。1841年,美國工程師惠普爾(Whipple)獲得弓弦式桁架橋的專利。所謂弓弦式桁架,就是指上弦杆呈弧形,下弦柔性杆水平佈置,其間佈置若干豎杆及節間交叉斜杆的桁架。1869年建成的惠普爾鐵橋(圖3),跨度33。5m,橋寬7m;上弦壓桿採用鑄鐵,下弦拉桿採用鍛鐵。可以看出,把這橋稍加改造(去掉交叉斜杆,讓豎桿直接吊住橋面),就是一座現代系杆拱橋了。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3 美國惠普爾鐵拱桁橋(1869)

剛性系杆柔性拱也稱為朗格爾拱,這是以奧地利工程師朗格爾(Langer)的名字命名的。1858年,朗格爾提出在等高鋼板梁頂面增設柔性拱(設定鉸接豎吊杆);因柔性拱是用來加勁鋼樑的(而不是剛性梁服務於柔性拱),故這樣的構造也叫朗格爾梁。1883年,建成第一座朗格爾梁橋。順便提及,自錨式懸索橋也是朗格爾在1859年最早提出來的。

剛性系杆剛性拱也稱為洛澤拱,這是以德國工程師洛澤(Lohse)的名字命名的。19世紀下半葉,德國出現了上下弦杆均為弧形的桁架橋,稱為雙凸透鏡式桁架或魚腹梁,採用的是德國工程師保利(Paoli)在1865年提出的專利。美國匹茲堡在1883年建成的Smithfield街橋(圖4上),就是一個典型橋例。洛澤將透鏡式桁架改為上下佈置弓形桁架、中間只佈置豎杆的結構,並按此建成過數座橋樑(其中之一就是德國漢堡北易北河橋,圖4下)。這樣的結構,看上去融合了魚腹梁和系杆拱的構造特點。不過,它後來是如何演變成“剛性系杆剛性拱”的,還有待探究。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4 美國Smithfield街橋(上,1883)和德國漢堡北易北河橋(下,1872)

除了豎吊杆,系杆拱橋的吊杆也可採用其他的佈置方式(如扇形佈置,斜向佈置等)。最具代表性的是丹麥工程師尼爾森(Nielsen)在1926年提出的斜吊杆佈置(不設豎吊杆,見圖2d),後來稱之為尼爾森拱或尼爾森體系。斜吊杆的立面佈置,可以不交叉(圖中實線所示);或僅交叉一次(即增加圖2d中虛線部分)。

設想對系杆拱半跨均布載入,對豎吊杆拱,未載入側靠近拱趾的幾根豎吊杆會因鬆弛而退出工作,這導致對應部位的拱和梁的彎矩增大;對尼爾森拱,未載入側的半跨則只有部分間隔分佈的斜吊杆退出工作。可知,用斜吊杆代替豎吊杆,儘管拱肋和梁的軸力不會有顯著變化,但彎矩及豎向撓度卻可減少。另外,斜吊杆也增強了系杆拱橋的整體剛度和穩定性,結構自振頻率得到提高。

1933年,尼爾森在法國建造的Castelmoron橋(圖5),這是一座無交叉斜吊杆的鋼筋混凝土系杆拱橋,跨徑140m,為當時同類橋樑跨徑之最。不過,由於吊杆材料和計算手段的制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建造帶交叉斜吊杆的尼爾森拱橋。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5 法國Castelmoron橋(1933)

世界上帶交叉斜吊杆的大跨度尼爾森拱,始於20世紀70~80年代的日本。在日本,這樣的橋被稱為尼爾森-洛澤橋。典型的橋樑包括:Ounoura橋(跨度195m,1972年),Utsumi橋(跨度219。6m,1988年)等。10多年來,尼爾森拱橋得到更多關注。荷蘭2013年建成De Oversteek公路橋,跨長285m;2016年開通Zandhazen雙線鐵路橋,跨長255m。我國高鐵也建成若干座跨度百米左右的鋼管混凝土尼爾森拱,如武廣客專胡家灣橋、京滬高鐵蘊藻浜橋等。

若把斜吊杆再加密,系杆拱的受力行為是否會更好?實際上,在尼爾森體系問世之前,德國人就嘗試過了。1878年,在德國東部城市裡薩,就曾建過一座斜吊杆相互交叉的鐵路系杆拱橋(圖6)。不過可以想象,在那個年代,如此複雜的橋樑結構的計算設計困難、構造施工繁雜,很難有競爭力。於是,這樣的創新實踐也只能淺嘗輒止了。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6 德國裡薩易北河鐵路橋(1878)

到1955年,挪威阿哥德大學的Per Tveit教授在他當時的碩士論文中提出了網狀吊杆拱橋(圖2e)的概念,其基於尼爾森拱,“網狀”的定義是:一部分斜吊杆與其他斜吊杆至少交叉二次。

網狀拱的顯著受力特點,就是拱肋和系梁所承受的彎矩小,且分佈更加均勻。圖7所示為三種吊杆佈置方式,及其拱肋和系梁在L/2、L/4處彎矩影響線的對比。相較而言,網狀拱的拱肋和系梁的彎矩影響線幅值最小,而且減幅明顯。這意味著網狀吊杆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拱肋和系梁的彎矩,由此拱肋和系梁可設計得更為纖細,結構更為通透輕盈,材料也會少用一些,這樣經濟性及美學效果就顯現出來了。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7 不同吊杆佈置的系杆拱彎矩影響線對比

按筆者的理解,網狀拱的顯著結構特點,是可以把網狀吊杆視為調整拱結構力學行為(包括穩定、動力行為)的一種手段。網狀吊杆不僅僅是簡單的傳力構件,更是結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圖2c所示的這類拱橋,無論其是下承式拱或是中承式拱,提籃拱或外傾式拱,規則拱或異形拱,單一材料拱或多種材料拱,都可透過網狀吊杆的最佳化佈置,取得良好的效果。按Per Tveit教授的說法,若設計施工精良合理,網狀拱通常較傳統系杆拱可節省40%的建造成本。

自20世紀60年代至今,世界上約有30個國家(主要是日本、德國、挪威、美國等)建成網狀拱橋超過120座(含幾座鐵路橋),其中大多數是在過去20年裡建造的。第一座網狀拱是Tveit教授參與設計的挪威Steinkjer公路橋,跨度79。75m,1963年建成。同年建成的德國費馬恩海峽大橋,跨度248m,公鐵兩用,是早期網狀拱橋的經典代表。見圖8。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8 挪威Steinkjer橋(左)和德國費馬恩海峽橋(右)

下表列出了世界上已建成的十大網狀拱橋。我國的濟南齊魯黃河大橋建成後,其跨度當躍居世界第一。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2f所示的剛架系杆拱,屬於一種外部超靜定的少推力組合體系。限於篇幅,這裡從略。

網狀拱橋構造及例項

對網狀拱橋的主要構造特點,簡要分述如下。

拱肋

拱肋多為鋼箱和鋼管結構,或鋼管混凝土結構,很少使用鋼筋混凝土。由於拱肋和系梁的彎矩小,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結構自重,拱的軸力也隨之降低,因此拱肋比常規拱橋更為纖細。另外,拱軸線多采用圓弧形,兩端一定長度範圍內的半徑可適度減小,矢跨比大致在1/7~1/5。

系梁

多種形式,可以是鋼樑,或混凝土梁,也可採用組合梁。因主樑的彎矩不大,梁高可遠小於常規拱橋。

吊杆

通常採用由圓鋼、條鋼、高強鋼絲(含密封鋼索)、鋼絞線等材料製成的柔性吊杆,其中圓鋼居多(連線方便,易於檢修)。2020年德國建成的斯圖加特輕軌網狀拱橋,跨度107m,首次採用CFRP吊杆。吊杆直徑僅為32mm,橫截面積不到傳統鋼吊杆的1/4。根據吊杆型別,吊杆與拱肋及系梁的連線可採用鉸接、焊接、錨固等方式。

網狀吊杆的數量,通常是其他型別系杆拱的2~4倍。若吊杆數量過多,不僅浪費材料,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根據現有的工程實踐,吊杆下端點的間距一般在2~5m之間。有文獻給出了單片拱的合理吊杆數量:跨度100m時,吊杆數為36~46;跨度150m時為38~48;跨度200m時為40~50。

吊杆的佈置形式多樣。常見的幾種方式為:(1)恆定傾角:吊杆下端點沿跨度等距分佈,吊杆與主樑成恆定夾角α(45°≤α≤75°);(2)遞增(減)傾角:吊杆上端點沿拱軸線等距分佈,吊杆與主樑夾角α逐漸增大(減小);(3)法線等夾角:吊杆上端點沿拱軸線等距分佈,吊杆與拱軸線的法線成恆定角度α;(4)下端點間距漸變:吊杆上端點沿拱軸線等距分佈,吊杆下端點間距逐漸變化。另外,吊杆兩端錨頭的分散佈置(參見圖10),有利於吊杆的維修更換。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10 挪威Brandangersundet橋基本佈置

車輛及橫風等活載容易引起柔細吊杆的振動,可能導致各吊杆在相交處碰撞。依據動力分析結果,可視情況在吊杆相交處設定減振裝置,以防止吊杆相互碰撞,減小吊杆振動,降低疲勞損傷。常見的減振裝置見圖9。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9 網狀吊杆交叉點處設定的減振裝置

施工

多采用先梁後拱的支架施工方法,也可採用斜拉扣掛按先拱後梁的次序施工(如德國費馬恩橋)。頂推方法時有應用,包括系梁頂推、拱肋沿拱軸線方向頂推(如俄羅斯布格林斯克橋)或整跨頂推。條件允許時,也可採用大件拼裝、整體浮吊或提升的方法。

例項

限於篇幅,僅介紹2010年挪威建成的Brandangersundet公路橋(圖11上)。該橋主跨220m,橋寬7。6m;拱肋採用兩根外徑711mm、壁厚40mm(在拱趾附近增至60mm)的空心鋼管,矢高33m;橫撐也採用鋼管,直徑250mm,壁厚5mm;系梁為兩道0。4m厚預應力混凝土梁,中間車道板厚0。25m;主跨兩端還分別設有35m、30m邊跨,採用梁高1。2m的預應力混凝土梁;每根拱肋豎面內,大致按“法線等夾角”方式佈置44根直徑42mm的密封鋼索吊杆,鉸接。構造佈置見圖10。

該橋主跨結構僅重1860t。先在岸邊支架上澆築混凝土梁並張拉預應力,5個月後(為減少混凝土徐變影響)分三大段吊裝拱肋並張拉吊杆;最後用2臺浮吊運至橋位處架設就位(圖11下)。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11 挪威Brandangersundet橋(2010)

網狀拱可用於高鐵橋樑嗎?

網狀拱橋可應用於公路橋和常規鐵路橋樑。高鐵橋樑更注重結構的動力行為,動撓度等變形也直接關係到軌道平順性和行車舒適度。因此,高速鐵路橋樑必須具有足夠的豎向、橫向和扭轉剛度。

為考察網狀拱橋用於高速鐵路橋樑的可行性,筆者曾開展過主跨128m的網狀吊杆高鐵系杆拱橋(雙線,最高時速250km/h)的試設計研究。擇要介紹如下。

圖12所示為試設計橋樑結構的三維示意和吊杆立面佈置。採用下承式全鋼拱-梁組合結構,Q345q鋼,道砟橋面,跨度128m。拱肋採用提籃形式,傾角9°。拱軸線為圓弧線,矢高21。76m,矢跨比0。17。全橋設定2×46根直徑80mm的圓鋼吊杆,吊杆下端沿跨徑等距分佈,傾角在55°~80°之間。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12 試設計橋的三維示意和吊杆立面佈置

截面佈置上,兩根拱肋和系梁均為箱形截面,其間設定箱形端橫樑和T形中間橫樑,橫樑上佈置帶倒T形小縱梁的正交異性鋼橋面板。主要尺寸見圖13,其中拱肋和系梁的截面高度僅取為2m,約為目前國內高鐵同等跨度鋼系杆拱橋對應構件尺寸的60%。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圖13 試設計橋的構件截面及尺寸圖(單位:mm)

基於《高速鐵路設計規範》(TB 10621-2014),採用Midas/Civil軟體建模,按ZK活載和13種荷載組合進行了靜力分析和驗算,結構的變形、應力和應力幅等各項指標均小於規範限值。採用Midas/Civil軟體及西南交通大學橋樑結構動力分析軟體BDAP建模,進行了動力行為分析和驗算,結構的自振頻率、車橋耦合分析的各項指標(跨中豎橫向振動位移和加速度,車輛的脫軌係數、減載率、橫向力、豎橫向加速度、舒適度等)均滿足規範限值。

對比了國內某客專線某鋼系杆拱橋(採用剛性豎吊杆,跨度128m)的用鋼量。結果表明,採用網狀拱橋方案可節省鋼材約22%,達600餘噸。

儘管還可進一步最佳化,上述試設計結果已表明網狀拱橋具有應用於高鐵橋樑的可觀潛力。

系杆拱橋的發展,已逾一個半世紀。縱觀其發展脈絡,可看到橋樑工程師為追求結構更合理、材料更節省、造型更美觀的目標而付出的持續努力。

網狀拱脫胎於尼爾森拱,具有受力效能好、結構剛度大、節省材料、輕盈美觀等優點,這得益於網狀拱橋的力學行為可透過網狀吊杆加以改進或最佳化。

網狀拱橋不僅可用於公路和鐵路橋,也有潛力在高鐵橋樑領域內一試身手。

網狀拱橋並不是新鮮事物,過去建造得不多,可能受到傳統穩妥設計理念的一定製約;近20年來建造得較多,得益於橋樑工程在材料、設計、施工等方面的進步,也表現出橋樑工程師追求輕盈美觀拱橋形式的熱情。

(作者注:本文根據微信文章《亞東橋話20:什麼是網狀吊杆拱橋?》修訂而成,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諸多文獻資料,不一一列出,在此一併致謝!)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拱橋新寵:網狀吊杆拱

本文刊載 / 《橋樑》雜誌

2021年 第5期 總第103期

作者 / 李亞東

作者單位 /

西南交通大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