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一村一貌 郫都區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可感可知”

閒置的川西民居“變身”農夫記憶博物館、工匠館、家風堂,開發共享田園體驗農耕,聘請文化村長、文化顧問挖掘農耕文化歷史……近日,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先鋒村系列“花式操作”,讓這個普通小村落搖身一變為傳承弘揚農耕文化的“網紅村”。

先鋒村的“變身”過程在當地被形象地稱為“打平夥”和辦“九大碗”。所謂“打平夥”,就是“眾籌”,由村支部號召,村民一起定“選單”。其中,村兩委負責做好“四道菜”,整好院落的“面子”:汙水管網和化糞池,道路、外牆、門頭等外圍風貌改造提升;做好文化氛圍營造;遊客匯入和經營人員培訓;主導產業培育和引導。村民負責做好關於院落“裡子”的“五道菜”:拆除違建和私拉亂接;改廁改廚並接入汙水處理設施;搞好院內改造和裝修;做好家庭衛生,養成良好習慣;自主經營家庭產業。

這樣的“變身”在郫都區並非孤例。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第二批全國試點區,郫都區以“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為總目標,將抽象的理想信念轉化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可感可知的具體物象,全覆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建成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10個、實踐站147個,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

在安德街道安龍村,家家戶戶門前都有幾盆精心製作的盆景,憑藉良好的花木種植基礎和氣候水土條件,安龍村把“盆景”從產業變為風景,成為鄉村旅遊靚麗的風景線,吸引了眾多遊客;在唐昌鎮戰旗村,“一個主題、五學四悟、三辦兩新”的“15432”學習模式,讓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在友愛鎮石羊村,原有川西林盤內的溼地水塘、村莊荒地、破敗房屋被予以保護性改造,建設成為“文化大舞臺”“村民議事廳”“鄉賢工作室”“村民食堂”等實踐陣地,成為村裡聚賢借智,脫貧致富的絕佳平臺。(記者 羅之颺)

【來源:四川省文明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