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外太空的莫扎特》口碑折戟,陳思誠的IP“宇宙”為什麼不靈了?

誰也沒有想到,作為“暑期檔”的頭號種子,由陳思誠導演,黃渤、榮梓杉主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剛上映不久就迎來了口碑的“滑鐵盧”,豆瓣評分已經跌至4。8分,甚至有網友辛辣點評,該片簡直讓人“如鯁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針氈”。

《外太空的莫扎特》口碑折戟,陳思誠的IP“宇宙”為什麼不靈了?

同樣的導演,同樣是大卡司+大製作,《外太空的莫扎特》為什麼沒能重現“唐人街探案”系列的輝煌?有哪些不足之處值得創作者們引以為誡?

貨不對板,“萌物”不萌

從目前觀眾的反饋來看,《外太空的莫扎特》口碑折戟的原因可以說是多重的。

首先,就是非常致命的定位不清晰。上映之前,該片以暑期檔的頭號種子的勢頭,集齊了黃渤、姚晨、範偉等黃金卡司的強陣容,再加上導演陳思誠透過“唐探IP”和“誤殺IP”積攢下的影響力,都讓網友認為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全年齡向奇幻喜劇。

結果直到觀眾走進了影院才發現,《外太空的莫扎特》更像是一部有著圈層屬性的兒童片,同樣是外星人不小心來到地球,與地球人發生情感互動的內容,該片過於簡單直白的故事框架,稍顯牽強的邏輯與人物動機,尷尬又“片湯”的臺詞,讓它做不到像《長江七號》那樣“老幼皆宜”,因此整部影片的真實表現與影迷們對它的期待相比完全偏航,導致微博上“貨不對板”吐槽聲絡繹不絕。

《外太空的莫扎特》口碑折戟,陳思誠的IP“宇宙”為什麼不靈了?

為了讓這樣一個內容簡單的作品儘可能向市場青睞的工業化大片靠攏,達到收割票房的目的,導演陳思誠在製作上確實是花了心思的。

據悉,該片中有將近2000個特效鏡頭,書橋之上御空行走,透過石頭雲梯登上高塔,俯瞰金黃色調的北京等畫面,都品得出經費在燃燒的味道。只可惜在國產電影工業化水準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些視覺奇觀確實已經算不上新鮮且有想象力了,連全片中最高潮的段落,巨型積木樂高船夜遊北京上空,也有很多網友認為並不像導演所想象的那麼夢幻、浪漫,反而讓人感到“莫名其妙”、“腳趾摳地”。

第三,作為該片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本該是“萌物”的外星人莫扎特,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吸粉”價值。縱觀好萊塢電影市場,《加菲貓》《泰迪熊》《大偵探皮卡丘》《帕丁頓熊》這些作品能夠取得十分優異的票房,“萌物”的力量不可小覷,它們或呆憨可愛,或機靈活潑,瞬間就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而莫扎特從外形設計上來講,並不符合大多數人對“萌”的定義,以至於即便它有著纖毫畢現的毛絨質感和栩栩如生的神態表情,也很難成為該片的看點之一。

笑點生硬尷尬,核心挖掘不夠

作為一部彙集了黃渤、範偉、姚晨、賈冰等眾多喜劇好手的電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在“笑點”的製造上也不能令人滿意,除了由“假外星公主”姚晨領銜的騙子團伙,在與真外星人的奇妙碰撞中,體現出了反差喜感,產生了不少令人捧腹的火花,大部分包袱都十分的生硬甚至尷尬,“不好笑硬咯吱人”的感覺撲面而來,連帶著這些好演員的表演也都變成了“春晚小品”般的浮誇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情感核心,任小天(榮梓杉飾)對天文學有濃厚的興趣,一直渴望探索地外文明,但是他的父親任大望(黃渤 飾)卻一直希望兒子能練好鋼琴,將來出人頭地,“雞娃”讓兩人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

《外太空的莫扎特》口碑折戟,陳思誠的IP“宇宙”為什麼不靈了?

莫扎特的到來讓任小天意外的成為了“音樂神童”,父子間也透過這個機會促進了溝通,完成了與夢想和各自內心的和解……

“尊重孩子的夢想,儘可能的讓他們去仰望星空,自由飛翔”的主題看似溫暖又充滿著“政治正確”,但仔細想想這種“夢幻”的大團圓結局似乎很難戳中觀眾的內心。

一部作品想要引發共鳴,創作者必須要敏銳的洞察到社會情緒的走向,在當前這個經濟持續不景氣,內卷愈發嚴重的社會大環境中,“快樂教育”無異於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烏托邦”,“海淀媽媽”“上海媽媽”等新名詞頻頻衝上風口浪尖,比起過度“雞娃”引發孩子反抗,更痛苦的是地域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家庭經濟水平的參差不齊,導致一大部分孩子根本沒有被“雞”的機會,失去了僅有的上升通道。

《外太空的莫扎特》口碑折戟,陳思誠的IP“宇宙”為什麼不靈了?

和父母的焦慮相對應的,是當下的孩子們也早早的在現實的毒打中學會了妥協、務實,考公、考編成為了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人數每年都在上升中。可以說,所謂的“夢想被限制”與複雜的社會系統運轉、思潮的變換息息相關,父母與子女掙扎在其中各有各的無奈。

《外太空的莫扎特》面對著這個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話題,卻根本沒有想要深入挖掘,而是選擇了一種安全卻懸浮的表現手法,輕輕拿起,又輕輕放下,不免讓人覺得可惜。

從“唐探”到“莫扎特”,永不止步的“宇宙”夢

2013年,陳思誠與甯浩、路陽、郭帆等電影從業者透過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起的“中美電影人才交流計劃”,進入好萊塢派拉蒙考察、學習。

在這段時間裡,好萊塢成熟的產業思維讓陳思誠備受震撼,也讓他明白了單純個體內容生產的侷限性,只靠票房,盈利終歸是有限的,應該為觀眾提供有情感伴隨屬性,具備持續生命力的內容IP,甚至可以讓其產生輻射功能,打造一個包括劇集、遊戲、實景樂園、衍生品的全產業鏈條。

“唐人街探案”系列可以說讓陳思誠基本上完成了這一夢想,三部電影的鋪陳,一部網劇形成聯動,再加上還在策劃中的動畫版,毫無疑問已經是國產電影IP“宇宙化”運營的標杆,將整個電影行業推進了工業化的新階段。

《外太空的莫扎特》口碑折戟,陳思誠的IP“宇宙”為什麼不靈了?

之後,高口碑的《誤殺》與《誤殺2》,又讓陳思誠解鎖了一個新的IP,而作為國產電影市場中的頭部導演,陳思誠的野心當然不止於此,《外太空的莫扎特》在立項之初,就已經公開了要打造“親子科幻宇宙”的想法,特別是如果能借助片中“莫扎特”的形象,開啟各種衍生品的大門,陳思誠電影產業化的大目標,又將攻下一座新的“城池”。

只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陳思誠具有前瞻性格局的商業思維,終究還是需要優質內容的承託,這也是“唐探IP”“誤殺IP”之所以能夠成功的本質。

回顧2015年上映的《唐人街探案1》,作為一部模擬好萊塢工業化標準生產的商業大片,它創新的融合了推理、懸疑、搞笑、人性等多重元素,內容豐滿、節奏明快,且不乏製作精良的大場面與熱鬧的動作戲,對主流受眾觀影需求的巧妙迎合,讓它在當時幾乎沒有同類競品,不出意料的收穫了8。23億票房。

《唐人街探案2》與《唐人街探案3》不僅保持了這種鮮明的個人風格,且透過第一部的積累,角色與劇情的延續,讓該系列以宇宙的形式和觀眾產生了穩固的情感連結,票房接連再創新高,達到了33。97億和45。23億。

而“誤殺IP”則走在了另外一個方向上,該系列將暗黑冷硬的犯罪與柔軟悲憫的親情相結合,故事紮實,推理反轉經得起考究,達到了國產懸疑型別片的頭部水準,分別拿下了13。33億和11。21億的票房。

而反觀《外太空的莫扎特》,上映六天僅僅斬獲票房1。36億,說是慘淡也不為過,這讓“莫扎特”究竟還值不值得“宇宙化”變成了有待商磋的問題,不過有一件事還是很明確的,如果陳思誠在未來還是想要去延伸這一IP的生命力,如何突破“兒童化”“幼稚化”,講出一個成熟完整的好故事,是他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