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鄭莊公說出的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如這個詞有名

關於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這個故事還流傳下了一句名言,多行不義必自斃。幾乎成為了鄭莊公一生最著名的話語,然而,老樂認為,這句話並非是鄭莊公最著名的話,而是另有一詞。是什麼呢?這還要從共叔段這個“熊孩子”說起。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鄭莊公說出的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如這個詞有名

熊孩子大多是被母親慣大的,有母親在背後撐腰,共叔段也不例外,他得到了“京”這個城池,依舊不本分,將都城蓋得非常大,並且招兵買馬,招降納叛,積草屯糧,發展自己的勢力,而後更加貪心不足,逐漸蠶食著在他封地之外的鄭國土地。這些事情莊公都看在眼裡,即使他沒有親眼看見所有的事兒,但大臣們也反覆向他彙報:比如共叔段在違規擴建自己都城的時候,有人就說這樣不可以,蓋的都成比君主的都城都要大多好,怎麼可以呢?這不符合等級,不符合禮法。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鄭莊公說出的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如這個詞有名

但莊公當時表現卻很無辜,說這也沒辦法呀,母親想讓他這樣做,我能怎麼攔呢?總之,一有大臣向他彙報,說公叔段做得過分的時候,莊公總是會找出各種理由,把這個事壓下去,史學家在評價這段事情的時候,用了四個字——處心積慮。關於這一點,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也有所分析,鄭莊公並不是真無辜,因為母親的偏愛溺愛,所以才不得不滿足弟弟的一切要求,他同時還跟手下人說共叔段遲早“多行不義必自斃”。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鄭莊公說出的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如這個詞有名

可實際上,鄭莊公本人乾的勾當,可以說對周王室沒有一樣是義舉,因此這個處心積慮,充分暴露出鄭莊公就故意放大共叔段的各種缺點與不足,然後才有足夠的理由消滅地,這當然不是一個真正的君王,一個兄長應該做的。做君主的面對臣下有問題時,他應該及時的指出,而後該懲罰懲罰,該正變改正;做兄長的,看到弟弟犯錯誤的時候,更有推卸不掉的教導責任,反而像鄭莊公這樣,如此縱容,然後只為以後收拾他,打敗他,甚至是消滅他,哪個親哥哥會這樣呢?當然就是處心積慮,可見,這一家兩代三口人,武姜,共叔段,鄭莊公,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鄭莊公說出的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如這個詞有名

結果武姜到最後覺得自己的愛子共叔段,已經可以打得過哥哥寤生的時候,立刻找兒子共叔段傳統,約好某一天,趁著鄭莊公不在,母親在城內開門,讓共叔段進來偷襲鄭國,便大功告成了。然而。這一切早在鄭莊公這個大兒子手裡掌握著,但他專門設好圈套和陷阱,等著弟弟來打他,最後大獲全勝。共叔段的結局是下落不明,但無論是死是逃亡,他再也沒有機會成為國君的弟弟,享受他本應該得到的一些優越的生活條件。武姜這個當媽的就更“悲劇”了,鄭莊公打敗弟弟之後,留下了一句讓所有母親都會寒心千古的話:不及黃泉,不復相見!故事發展到這一步,這三人既沒有無辜的,也都是傷透心的,而且傷心的恐怕不止是他們當事人,也有我們這無數的,看到這些故事的人。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鄭莊公說出的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如這個詞有名

而且更讓人覺得可悲可嘆的是,史書上有兩個字,非常傳神地描繪出了鄭莊公的狀態,那便是莊公在掌握了足夠的情報,知道弟弟要打自己的時候,只講出“可矣”。這兩個字,完全是一副設好圈套,專等獵物進入陷阱,成竹在胸的樣子,通俗的說就是:兄弟,老孃,你們折騰吧,終於折騰到頭了,我終於等到這一天,可以跟你們新賬老賬一起算了!想想作為母子,作為兄弟,最終落到了“可矣”這兩個字上,是一種多麼可悲的結果!所以老樂認為,鄭莊公一生最著名的話,不是多行不義必自斃,而是“可矣”這兩個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