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張北縣元中都博物館

在張北,經常會看到“中都”這兩個字,如:“中都大街”,“中都草原”。中都指的是元中都。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雨中走進元中都博物館

霏霏細雨中,走進元中都博物館,瞭解到不少元朝的歷史知識,給張北的旅居生活增加了一些理性認知。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張北鎮出土的元朝瓷香爐

關於元朝統治者,有兩人必須說說。一位是“老成”。1206年,蒙古族部落首領鐵木真一舉統一了草原上的各個部落,被推舉為大汗,建立起了“大蒙古國”,稱“成吉思汗”(俺簡稱“老成”)。老成制定軍事、政治、法律等制度,還創制了文字,由此掀開了元朝的起源。元朝建立後,老成被追尊為元太祖。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成吉思汗畫像

館內有一張老成的大幅照片,說明被冠以“偉大軍事家”。為啥這樣稱呼呢?因為老成開展了大規模軍事活動。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蒙古士兵與戰馬

您知道嗎?蒙古早先只是北方草原一個部落的名稱。自老成統一各部落之後,所轄的各部百姓統稱自己為蒙古人。“蒙古”一詞於是成為當時各部的共同稱謂。從1211年起,老成率領蒙古鐵騎兩次大舉進攻金,佔領了金中都(今天的北京),武力直達黃河北岸。

總去打仗,這身子骨肯定受損呀!1226年,老成率兵南下進攻西夏,第二年就病逝於西夏。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元中都宮廷場景

這元朝在中國歷史上可不簡單。自13世紀開始到1279年,元王朝先後征服了西遼、西夏、金、吐蕃、大理、南宋,完成了統一大業,實現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統一格局。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1330年的元朝行政區劃圖

館裡有一幅1330年的元朝疆域圖,俺看了感覺特震撼,您瞧了也得伸大拇指,疆域那叫一個遼闊。

另一位就是“老忽”。為了適應統治的需要,元朝統治者們建立了上都和大都兩個都城。1264年5月,元世祖忽必烈(俺簡稱“老忽”)開始建大都,12年後基本建成。俺經常去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溜達,那個地方就是歷史上的元大都。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元中都宮殿復原模型

老忽可不簡單,元大都的設計構想除了吸收草原舊制外,還充分繼承了中國古代都城的傳統,這一點是另一座草原都城上都所不能比的。大都把封閉式裡坊制變為開放式的街巷制,四通八達的棋盤式街道打破了隋唐城市規劃中坊的消極作用,體現出全新的城池規劃理念。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元朝四足蓮花同燈

這位說了,您不是去參觀元中都博物館嗎?怎麼聊了那麼多元朝和元大都的事呢?您別急,這是必須交代的鋪墊。從元中都博物館出來,俺又驅車十幾公里,去了元中都國家遺址公園。到了那兒,再好好跟您聊聊修建元中都的事。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元中都遺址國家考古公園

您看到的是元中都遺址中的宮城南門遺址,位於宮城南牆正中,為元中都宮城正門。整體結構包括闕臺、墩臺、隔牆、門道、登城馬道及門內矩形廣場。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臺體包磚及角柱石

看,闕臺臺體全部包磚,轉角處立角柱石,門道地面鋪砌灰巖條石。俺輕輕把手放到角柱石上,立馬有了一種歷史穿越感,要知道,它可是700多年前的“古董”呀!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穿越歷史的感覺

大德十一年(1307年)即位不久的元武宗下令:“建行宮於旺兀察都之地,立宮闕為中都。”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這裡是元中都遺址

元中都的佈局規劃和建築特點與蒙古帝國時期的都城和林相去甚遠,而與作為中原傳統都城典範的大都相似點最多,無論是三套城垣配置、中軸對稱的佈局特徵,還是三出闕角樓、工字殿的建築風格等均是一脈相承。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元中都皇城城垣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皇城東門遺址

元中都之前,元王朝已經建有哈刺和林、上都、大都三座都城,並確立了大都、上都的“兩都巡幸”制度,那武宗為何又要另建中都城呢?

專家給出瞭解釋:一是地理位置優越,二是戰略形勢重要,三是地處位置適中,四是受多京制影響,五是海山(武宗)個人因素。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元中都建城說明牌

然而,武宗個人因素卻是短暫的。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武宗在大都病逝,仁宗(武宗之弟)即下令“罷建中都”。元中都從建立到廢止不到五年時間,但作為元朝行宮仍沿用了多年。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在專家指導下村民用“洛陽鏟”進行勘探

在元中都遺址公園內,幾個村民在考古專家的指導下正在用“洛陽鏟”進行勘探,走過去跟他們聊了起來。“挖出來過文物嗎?”“沒有。這裡沒怎麼住過人,哪來那麼多好東西呢!”村民指的是元中都的短命經歷。

“洛陽鏟”是中國河南洛陽附近村民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的,後人逐漸加以改進。洛陽鏟是中國考古鑽探工具的象徵,學會使用洛陽鏟來鑑別土質,是每一個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元中都遺址中心大殿出土的柱礎石

元世祖老忽建立了元大都,老忽的曾孫元武宗海山建造了元中都。“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中都城發現的意義,不僅對於研究中國歷史、探討中華民族的形成道路具有重要價值,且對於國際學術研究,尤其是北亞歷史的發展研究同樣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家在張北·雨中補課元中都

張北位於壩上地區

元中都在張北,張北位於張家口的壩上地區。所謂“壩”,是指內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分水嶺。元中都的興建,徹底改變了壩上地區的歷史地位,使張北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