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我發現,越是自私的父母,越是容易對孩子生氣發火

本章是《父母情緒管理》的第21章。

無論在文章還是影片中,我一直在跟大家強調一個問題,那就是教育孩子,父母必須要學會控制情緒,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生氣發火。

原因也很簡單,只要你生氣發火,就說明你被情緒所控制,那你的教育行為首要目的就不是為了教育孩子,而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不是以教育為目的的教育,你覺得能它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嗎?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寫作業磨嘰時,你應該提醒他,讓他趕緊去寫,而不是對他生氣發火。當你生氣發火之後,孩子的情緒也會被啟用,這時候他帶著情緒去寫作業,你覺得他的作業能寫好嗎?

可以這麼說,情緒失控是教育的大忌,所以我一直在跟大家強調情緒控制的重要性,並且專門寫了這樣的一個專欄,目的就是幫助大家更好地控制自己,保證教育效果。

而最近我在研究情緒控制時,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越是自私的父母,在面對孩子時越容易控制不住情緒。

我發現,越是自私的父母,越是容易對孩子生氣發火

為什麼越是自私的父母越容易生氣發火

一開始,我對這個結論還有懷疑,但是深入思考一下後,我發現這其實是正常的,確實從邏輯上來說,越是自私的人越容易對別人生氣發火。

首先,自私的人更看重自己的利益

越是自私的人,對自己的利益越是看重,因此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害,他們更容易感知到,也就更容易做出反應。

那些比較大方的人,你侵犯他一些小利益,比如說用他的牙膏了、洗衣粉了,用了也就用了,他可能察覺不到,或者說即使察覺了也不太在乎,當然情緒上也就很難產生剝奪。但是對於那些比較自私的人,他比較小氣,你用一點他可能就胡i發現,也更容易不高興,心裡就會產生負面情緒。

同樣的道理,當這樣自私的人成為父母之後,孩子不聽話,就等於給他們製造了麻煩,需要他們花費時間精力來解決,那這顯然就是傷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越是自私,對自己的利益越是看重,那孩子的問題,父母就會越覺得煩,也就越容易對孩子生氣發火。

其次,自私的人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自私的人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凡事總想著自己,因此他們才更顧及自己的利益,忽略別人的利益。

舉個例子,就拿玩手機來說吧,當他們玩手機時,他們就會給自己找理由,說自己玩手機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孩子玩手機,他們就覺得這是不對的,是沉迷手機,要改。典型的雙標,判斷對錯不是以一個公平的準則,而是以是否對自己的有利。

但凡自私的人懂得換位思考一下,站在別人的看到別人的利益、別人的需求,那他就會理解別人的行為,也就不至於那麼生氣了。就拿孩子玩手機來說吧,但凡他換位思考一下,想一想自己在面對手機時也是特別沉迷,控制手機對孩子來說確實很難,那他就理解孩子沉迷手機,也就不會對孩子沉迷手機過於生氣。

我發現,越是自私的父母,越是容易對孩子生氣發火

簡單地說,自私的父母往往太重視自己的利益了,不想孩子給自己製造麻煩,這使得他們很容易就受到刺激。在加上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換位思考,這就使得他們在看待孩子行為時更容易看到問題的負面。二者相互疊加,就使得父母特別容易情緒失控了。

那怎麼辦呢?歸根結底,父母要改變自己,要學會換位思考。

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

這樣的父母要想控制情緒,那就必須要做出改變,要學會多做換位思考,不要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為。

當你覺得孩子行為有問題時,你需要切換一下角度,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維重新看待問題,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是完全正常的。一旦你理解了孩子行為是正常的,那你就不會對孩子生氣發火了。從孩子角度來說,既然他的行為是正常的,那你對他生氣發火有什麼用呢?正常人都有的反映,你批評指責他的正常幹什麼?難道指望他變得不正常?

就比如說孩子玩手機吧,你站在孩子角度重新看待他玩手機的問題,你就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沉迷。你說孩子每天上學這麼累,平常也沒有業餘活動,那你說他能不喜歡玩手機嗎?再加上手機利用了人的本能,可以及時反饋,因此就容易讓人沉迷,成人都控制不住自己,更何況孩子呢?一旦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了這些,那你還會對孩子生氣發火嗎?這不是孩子故意想這樣,你批評指責他有用嗎?

而且換位思考還可以帶來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發現導致孩子問題產生原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