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筷子舞”具有一定的時代代表性

在哈尼族居住的地方南糯山,有著別具一格的茶葉文化,是著名的

“普洱茶”生產地。哈尼族有著悠久的農耕文化背景,哈尼人們信仰神明,崇拜大自然,熱愛每一塊土地。所以,哈尼人們世代常會用舞蹈的形式來表達對神明、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哈尼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中到現在仍保留著哈尼族族生活的文化狀態。雲南省境內的哈尼族舞蹈,大都為娛樂、祭祀、生產舞蹈。而這些舞蹈的共通點都具有真誠樸實、外柔內剛。生活在江城縣哈尼族,舞蹈中比較流行的有“阿米車”、“跳笙”、“噶尼尼”。

“筷子舞”具有一定的時代代表性

其間還有一種比較傳統的舞蹈就是

“筷子舞”,除了當地的一部分人知道外,還藏在深閨人未識。此舞蹈雖不被很多人所認知,但舞蹈的典型動作“擺胯”、“扭腰”與哈尼族其它舞蹈有著相似的風格共同點,也都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動作發展組成,體現了哈尼人質樸的情感、淳樸的民風。“筷子舞”屬於“噶尼尼”裡面其中的一種舞蹈形式。其實,舞蹈存在有一段歷史了,至今缺乏較好的挖掘整理。舞蹈表演的內本質相同。都是兩個民族對自身生活的追求與嚮往,都是時代變遷的產物,都是人們對生產勞動的不斷提煉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筷子舞”具有一定的時代代表性

哈尼族和蒙古族的

“筷子舞”原本都是屬於各族自身的自娛性舞蹈和宴樂舞蹈形式。舞蹈是為了表達人們在喜慶節日是心中的喜悅,伴著現場的氣氛而即興的舞蹈,道具都屬生活物品,舞蹈中都需敲擊節奏而舞,用這樣的形式來與他人進行交流傳遞情感。這樣的自娛性舞蹈節奏輕鬆、歡快,節奏感很強,動作變化多樣,舞蹈中人們容易融入其中。兩種民族的“筷子舞”起源都是有由男性來跳,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演變為男女都可以表演,這兩種民族的“筷子舞”都具有一定的時代代表性。

舞蹈的動作風格特點不同,首先,是由於區域環境的不同,兩種民族都以獨立的方式存在於自身的環境與民族中。其次,舞蹈動律體現一個民族的舞蹈特點的標準。

“筷子舞”具有一定的時代代表性

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以放牧為生,生活在廣闊的大草原上,所以蒙古族的性格是很豪爽、熱情開朗的。就形成了上半身要保持圓滑鬆弛,雙臂要柔軟舒展,下肢要保持躺拖狀態,膝蓋部份要平穩,上身微微向後傾斜,最主要的動律就是體現在肩部上。而哈尼族主要是生活在山區和半山區,以農耕為生,所以哈尼族的體型大多是下肢較粗,這樣就形成了下穩上活,扭身擺胯,扭身起伏,轉肩,重拍了往下的動律特點。哈尼族和蒙古族所生活環境、性格特徵的不同,自然舞蹈的風格就不同。道具形狀不同,使用方式不同,雖都屬擊伴奏,但在擊打與舞蹈中,哈尼族的

“筷子”舞蹈需邊唱邊跳,風格質樸而渾厚;蒙古族則用雙手持筷,敲擊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地面發出聲音,製造喜慶的氣氛,節奏鮮明,氣氛歡快,豪放大氣是蒙古族的舞蹈風格。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