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河南一小偷半夜偷雞,被戶主扔鞭炮嚇死,家屬索賠50萬,後來怎樣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陳寔的官員,他品行高潔,為官清廉,受到了世人的敬仰。每次百姓們出現紛爭,都會去找陳寔評理,而陳寔總是能夠公正判決,詳細地說明白是非曲直,百姓們都十分信服,沒有一個事後埋怨的。後來人們就感慨說:“寧願受到懲罰,也不願被陳寔批評。”

河南一小偷半夜偷雞,被戶主扔鞭炮嚇死,家屬索賠50萬,後來怎樣

有一年,陳寔的家鄉發生饑荒,很多人因為找不到活幹,就去幹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這天晚上,有個小偷躲進陳寔家的房樑上,準備趁陳家人睡著了下來偷東西。其實陳寔早就發現了小偷,但是他卻並不聲張,而是讓人把子孫後輩都召集來,對他們講人生道理。

陳寔對子孫們說:“

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樑上君子者是矣!

”躲在房樑上的小偷聽到後滿面羞愧,立馬跳下來對陳寔說:“對不起陳大人,是我錯了,我以後一定改正自己的過錯。”

這就是“樑上君子”的典故,出自宋朝史學家范曄所編撰的《後漢書·

陳寔

傳》。據史書中記載,這個小偷經過陳寔的教誨後,日後果然改過自新,成為了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古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看來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河南一小偷半夜偷雞,被戶主扔鞭炮嚇死,家屬索賠50萬,後來怎樣

然而,在現實中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有時候還為了一點錢財故意訛詐別人。例如河南的南陽市就曾發生過這麼一個案件,一個小偷半夜闖入別人家偷雞,結果卻被戶主扔鞭炮嚇死。這本來就是小偷有錯在先,他被鞭炮嚇死錯不在戶主,可是小偷家屬卻索賠50萬。

孫阿姨家住在南陽的一個小村子裡,丈夫常年在外面打工,她則在家照顧女兒讀書。農村人都有飼養家禽的習慣,孫阿姨為了增加收入,也養了不少小雞,等雞長大了不但能賣錢,下的蛋也能燉給女兒吃補身體。隨著小雞一天天長大,孫阿姨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用不了多久這些小雞就能拿到市場上出售補貼家用了。

有一天,孫阿姨突然發現自己家養的雞少了幾隻,回想起昨晚上院子裡傳來的聲響,孫阿姨的心裡頓時咯噔了一下,自己家的這些雞怕是被偷雞賊給惦記上了。在農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有幾個無所事事的閒漢,整天就喜歡乾點偷雞摸狗的事情,只要知道誰家的小雞長大了,準會去隔三差五偷幾隻解饞。

河南一小偷半夜偷雞,被戶主扔鞭炮嚇死,家屬索賠50萬,後來怎樣

丟的幾隻雞雖然並不值多少錢,可這些小雞畢竟是孫阿姨一點一點養大的,傾注了她不少的心血。如今被人偷去解饞,自然讓孫阿姨感到十分憤怒,為了保護自己辛苦養大的小雞,孫阿姨去街上買來了記掛鞭炮,打算偷雞賊再來時給他一點警告。

在之後的幾天夜裡,孫阿姨一直在留心雞舍裡的動靜,可能是因為偷雞賊上次偷的雞還沒有吃完,這幾天夜裡一直相安無事。正當孫阿姨以為偷雞賊不會再來時,這天夜裡院子裡突然又傳來一陣聲響,很明顯是偷雞賊又來她家偷雞了。

孫阿姨膽子比較小,不敢去院子裡檢視,她躲在窗戶後面點燃了一枚鞭炮,朝院子裡扔了出去。原本寂靜的夜裡突然響起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雞舍裡的小雞受到了驚嚇開始咯咯亂叫。孫阿姨不知道偷雞賊走了沒有,於是就衝著院子裡喊道:“你走吧,俺們養個雞不容易,下次不要來偷雞了,再不走我可要報警了。”

河南一小偷半夜偷雞,被戶主扔鞭炮嚇死,家屬索賠50萬,後來怎樣

孫阿姨一連呼喊了好幾聲,可院子裡始終沒再傳來動靜,孫阿姨也不知道偷雞賊走了沒有。她自己膽子小也不敢出去檢視,於是就打了隔壁鄰居家的電話,讓鄰居過來給自己壯壯膽。等到她和鄰居來到雞舍附近時,發現偷雞賊倒在地上早已沒了呼吸。

因為出了人命,孫阿姨馬上就報了警,警方對整件事進行了詳細調查,最後認定孫阿姨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直到此刻,孫阿姨的心中才鬆了一口氣,她也沒想到自己只是扔了一枚小小的鞭炮,竟然把對方給嚇死了。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個偷雞賊看來只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不過,雖然警方認定孫阿姨不用承擔責任,但是偷雞賊的家屬卻不幹了,他們認為偷雞雖然不對,可畢竟是死在孫阿姨家院子裡的,無論如何孫家都要承擔責任。於是他們起訴到法院,要求孫阿姨賠償50萬給他。

河南一小偷半夜偷雞,被戶主扔鞭炮嚇死,家屬索賠50萬,後來怎樣

對於孫阿姨來說,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麼,這起案件後來又是怎樣了結的呢?法官經過審理後認為,孫阿姨扔鞭炮的舉動屬於正當防衛,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不受侵犯,而且扔鞭炮也並未超過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因此,孫阿姨不用承擔任何責任,更不需要賠償偷雞賊家屬一毛錢。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喜歡偷別人家東西的人,倒並非是因為沒有飯吃。他們大多是抱著佔便宜的心理,認為自己偶爾偷一次無關要緊,漸漸就染上了好逸惡勞的惡習。古語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一個人放縱慣了,小的過錯也可能引起大的後果,就像本案中的偷雞賊,只為了滿足口腹之慾,結果卻丟掉了性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