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能跨越時空、性別與角色對話,因為職業需要,他們隱藏在人後,往往隱藏得越深就越成功。他們,就是配音演員。

配音演員用聲音“表演”,為角色注入靈魂,但卻始終被忽視。即使是聲名在外的配音大咖,他們的職業故事、生活狀態依舊鮮為人知。

昨晚,隨著聲音演員競技節目《我是特優聲》在B站獨播上線,配音演員——這個缺乏“存在感”的群體,終於被大眾聚焦,擁有了姓名。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以聲音為焦點

配音演員正在“被看到”

單看節目題材便能一目瞭然,《我是特優聲》是B站對市場差異化的一次細膩探索。節目關注的配音演員群體,即使隱藏於人後,卻依舊保持內心的熱愛。

《我是特優聲》開篇的群像描摹,質樸卻令人印象深刻——配音演員馬正陽從業五年,配音早已是他人生中的一部分;呂書君始終認為:“只要有角色配就很滿足”;錦鯉覺得,配音是他要堅持一輩子的事情……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因為熱愛,初心不改,《我是特優聲》真實放大聲音演員群體心聲,正因為如此,他們更有理由“被看到”。

英雄不問出處。節目邀請到的33位聲音演員,有人是行業裡早已“封神”的配音大咖,有人是來自配音工作室的新生代演員,當然更有初涉配音領域的學生以及自由愛好者。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當然,《我是特優聲》的創作核心絕不是用競技吸引眼球,它更是一次聲音演員展現專業態度與實力的集體亮相。第一期節目過後,它被很多網友視為了“新生代配音演員的亮聲平臺”、“聲控不能錯過的盛宴”,但同時,節目也成為了驗證配音演員專業性、可塑性的“試煉場”。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我是特優聲》中33位聲音演員除了以馬正陽、趙乾景這些從業時間較久的頭部配音演員,更有人氣網劇男主趙弈欽、“人形變聲器”姜峰、配音紅人谷江山等實力獻聲,他們不受外部條框的影響,表現出了年輕聲音演員的高水準。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在B站上,憑藉嫦娥、綠茶聲線走紅的配音演員姜峰,帶著“把現場導師都發展成自己粉絲”的flag來參賽,結果卻在第一輪試音搶番環節中表現得不盡如人意。但將遺憾留在舞臺的同時,也收穫了專業老師的指導,積累了寶貴經驗。

而演員趙弈欽,在《守望先鋒:雙龍》島田半藏角色的搶番過程,因獨特的聲音魅力以及情感的捕捉,獲得一眾配音演員的好評,更是成功拿下該角色進入公演。

因此,聲音演員是否能用聲音構築一個世界,引發聽者共情,在《我是特優聲》中一試便知。

有網友表示,最初被《我是特優聲》圈粉,是因為節目邀請的聲音大咖們都如同“人形變聲機”,他們的配音作品總能讓人驚豔。但看過節目後才懂得,原來每一部能驚豔耳朵的配音作品背後,都必定有著聲音演員不為人知的辛苦付出與執著堅守。

與此同時,《我是特優聲》更以業內人的專業視角,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疑問——配音是模仿秀嗎?配音的好壞評判只是聲音相似?配音只需要聲音好聽就行?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事實上,在業內,優秀的配音演員塑造角色重魂而不重形,模仿得像並不是配音的最高境界。那些寶藏配音演員,往往善於把握不同角色的特徵,因人制宜地為角色進行個性化配音,實現藝術理念與個人創作特色的統一。

專業、嚴苛、公正

全面激發聲音演員隱藏勢能

《我是特優聲》以“聲音選拔”為核心,選番、教學、訓練、公演等一系列流程的設定,將配音演員群體的“不易”真實而客觀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33位配音演員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首期節目選番過後的“盲聽試音”環節,以實力為標準,對配音演員們來講,既是“去濾鏡”的機遇,又是提升競技難度與壓力的挑戰。

短短90秒的選角時間、完全盲選不拼印象分、必須在兩三句臺詞間成功塑造角色並打動鑑聲員,疊加的難度係數讓觀眾體會到了優秀配音演員“養成”的不易。

聲線極具特色的錦鯉,精專於少年角色,但也因此被遏住了更廣闊的角色挑戰空間。太精準的技巧反而影響了他對角色“真實的感動”。

曾在《我和我的祖國》中為劉昊然配過音的歪歪,挑戰《唐人街探案1》中秦風一角原本信心十足,卻被於正評價“比較假”,這種當面的質疑,讓他開始懷疑自己,變得沒有信心。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小忻,缺乏臨場經驗,緊張到腿軟,努力靠深呼吸調整情緒。

靖佩瑤,做了一年的準備只為“證明自己”,可三次選番皆以失敗告終,只能繼續挑戰難度係數更高的五盲考核,不由得灑淚當場。

但正如邊江對靖佩瑤的鼓勵:“你放心,你做的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即使暫時沒有達到一定效果,但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我是特優聲》恰恰對配音演員群體職業成長中的“不易”與拼搏、堅守進行了詳細註解,助力他們為自己發聲。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節目激發出了他們巨大的隱藏勢能。讓他們敢於走出舒適圈,針對教學階段被專業老師指出的短板一次次進行發聲訓練,投入極強的情感走心磨戲,努力突破自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配音演員馬正陽,作為一線配音演員,他用聲音塑造過《延禧攻略》中的傅恆、《琅琊榜2》中蕭平旌等等成功角色,對大多數新人來講,他的到來是種“降維打擊”。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但即使資深如馬正陽,依舊經歷了兩輪“翻車”。先是因太過“還原原音”缺少個人特色未被選中,而後又因為表現太平穩被其他選手擠掉。最後一輪,他放棄競爭力小的“穩妥”角色,遵從內心選擇,勇敢挑戰配音OG趙乾景,頂著高壓突破邊界,為自己打開了獲勝的局面。

如果不是《我是特優聲》,觀眾恐怕很難猜到,原來衡量優秀配音演員的標準竟然如此苛刻,還有他們在塑造角色時除了發聲,更會配合肢體表演,投入不亞於臺前演員的心血與情感。節目讓我們一次次看到了配音演員的初心。

為了締造公平、客觀的競技氛圍,節目組邀請到了實力戲骨李誠儒,業內大咖邊江、吳磊坐鎮鑑聲員陣容。李誠儒犀利、邊江溫暖、吳磊沉穩,三人的觀點相互碰撞,對配音演員們的表現做出全面、系統、專業的評價。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作為聲臺行表樣樣精通的老戲骨,李誠儒很在意配音演員對基本功的掌握,他希望後浪有過硬的實力,給出的標準——“把臺詞念準,讓人聽清”,看似簡單,實則對配音演員基本功提出了極高的標準。

“難糊弄”是李誠儒的一貫風格,他總愛一針見血地直指短板。但嚴格如李誠儒,看過一輪輪高水準的現場“廝殺”後也心生感慨:“我突然感受到配音演員的不容易”。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與此同時,首期節目的飛行鑑聲員,製片人&編劇於正、演員徐嬌的點評更拓展了觀眾對聲音演員的認知邊界。

尤其是於正,他有著專業且豐富的影視劇創作經驗,以及“穩狠準”的選角眼光。相比配音領域的專家,他視角更全面,眼光更“毒”,嘴也更犀利,就連發通關證書,也製造了“其實你也沒多好,只不過比他們好一丁點”這樣的金句。話雖苛刻,但對新人來講,同樣是一種激勵。

不止於試水

聲音競技探索配音文化的更多價值可能

近年來,B站已逐漸由“影片技術+硬核內容”聚集的使用者興趣平臺,開始向長影片領域發力,實現了對影片整體生態的突圍。從出品動畫、紀錄片、劇集,到2019年B站的跨年晚會,再到如今的聲音演員競技節目《我是特優聲》,B站正在慢慢實現對內容領域的“破圈”。

從平臺內容視角來看,B站在內容製作上一直以來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平臺優勢不容忽視。從B站的使用者畫像來看,使用者本身就對配音演員群體較為熟知,且對配音文化有著熱愛。《我是特優聲》恰恰對標這一核心使用者群,成功激發了本土配音圈的關注。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另外從B站的分發機制來看,節目更加聚合和使用者群分,利於垂直內容領域實現定製化推薦,這也讓節目觸達到更多有聲音審美訴求的使用者。而節目最終選出的五位聲音演員也將在平臺內外展現“聲音價值”。

配音文化植根於B站,又在B站實現良性迴圈,向行業展示了最優的文化孵化與反哺。配音演員與B站的合作相互賦能,前者難度係數極高的職業價值被大眾瞭解,而B站則對“聲音”這一垂直內容進行內容沉澱,探索聲音行業價值。

為配音演員找存在感?《我是特優聲》“以聲競技”背後的核心真相

再聚焦平臺外,放眼整個市場,影綜大熱、國創崛起、廣播劇等產業蓬勃發展,行業對於優質配音演員的訴求愈來愈大,配音行業逐漸有了被大眾“看見”的機會。《我是特優聲》的出現讓配音行業整體“被發現”,也正在成為引導配音行業從業者“不走彎路”的指南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