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成為網紅,就可以走上人生巔峰?

最大的網紅孵化基地近日正式落戶武漢。據悉,作為網路直播內容生產商,最大網紅孵化基地集原創內容製作分發、網紅孵化、網路直播、電子商務以及線下活動等多功能於一體,依託完善的網紅孵化體系,將直播內容輸送到泛娛樂直播、電商直播、戶外直播等直播平臺。目前,該基地不同類別的網路主播人數已超過六百人。

成為網紅,就可以走上人生巔峰?

(活動當天,60名清一色青春靚麗的網紅出現在武漢創意天地,現場直播走秀,引來市民競相圍觀圍觀,網友也線上收看直播。)

據瞭解,該網紅孵化基地,針對藝人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將其成功輸送到泛娛樂直播、電商直播兩大直播領域,還可以承包線下各垂直領域廣告商演,進行更高效、覆蓋面更廣的傳播,功能相當完備。

微博圈粉、淘寶賣貨,許多網紅憑藉這個套路,就能走上發家致富之路,再加上網路直播、短影片先後流行,越來越多的網紅走進大家的視野,在直播平臺上唱歌、跳舞、和粉絲聊天,或者拍攝一段幾分鐘的影片,就能一躍成為月入過萬的網紅,而一大批網紅的走紅和其在粉絲中的無形的號召力以及強大的吸金能力,也讓人們越來越看好“網紅經濟”這塊大蛋糕。如今這般大規模的網紅孵化基地誕生,不得不讓人感嘆一句,現在的“網紅生產線”真的越來越專業了。

網紅=賺錢?

縱觀網際網路時代,其實網紅經濟從很早就開始了。

從天涯、貓撲、榕樹下火起來的一代網紅如安妮寶貝、痞子蔡等等,憑藉文筆才華擁有大批粉絲,到以芙蓉姐姐、鳳姐為首的網紅2·0,再到憑藉段子手、電商模特、知名ID為主的短影片配合圖文的坐擁大量擁躉的三代網紅,到如今網路直播大行其道,四代網紅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

隨著網際網路的更新換代,人們發現,原來原本的草根、素人也可以像明星名人一樣,對一件產品、一個觀點、一個問題擁有表達的權力,並且得到很多人的追隨,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能力自己生產內容,自主消費內容,再由粉絲使用者買單,社交資產實現變現,“網紅經濟”從此生機勃發。

現在,“手速快”的網紅孵化基地可以在一個月內將素人培養成網紅,足可見為了分“網紅經濟”的蛋糕,網紅和粉絲以及這幕後的包裝公司有多拼!

目前,網紅憑藉自己的名氣和號召力變現有多種方式,以網紅種類區分,有三種。

知識社群型網紅的“知識變現”

這類“網紅經濟”,以羅振宇的邏輯思維為代表,許多知乎大V、自媒體大V的存在滿足了大家低搜尋成本獲取知識的需求。

隨著網際網路生態的不斷完善、移動網際網路的突飛猛進式發展和消費觀念升級,曾經的“免費知識網際網路”,在內容創業、知識電商和網際網路分享平臺的裹挾下,漸漸升級為”付費知識網際網路”,主張“為知識付費、為價值買單”的知識電商。

一些傳統的媒體人、知識網紅和內容製造者,已經順利完成轉型,佔據了知識側入口,收穫了大量忠實粉絲和客觀的經濟收益。

短影片或直播型網紅的“流量變現”

從2016年開始短影片迎來春天,“小咖秀”、“快手”、“秒拍+微博”輪番上場,其中,被稱為當年短影片第一的秒拍,達到了日均上傳影片量150萬,日均播放量達17億次,全網日活躍使用者6000萬。

在眾多“短影片+社交”的泛娛樂化轟炸下,湧現出大到Papi醬這種為自己引資1200萬的大咖,小到微博上圈粉十幾萬的初級網紅。“網路紅人”的存在,就是網紅經濟存在的基礎,粉絲越多,他們宣傳的產品就更有市場。

短影片之後便是網路直播,諸多直播平臺如花椒、映客、一直播一手捧紅的網紅多如牛毛,再加上這些形形色色的網紅本身就是一個個低價高產的流量黑洞,他們的變現能力不可小覷——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網路表演(直播)市場整體營收規模達到304。5億元,網路直播使用者規模達到4。22億人,年增長率達到22。6%。

電商類網紅的“買買買變現”

目前電商類的網紅多以銷售服裝以及美妝為主營業務,張大奕,雪梨,林珊珊,滕雨佳,左嬌嬌,大喜等是其中比較成功的網紅,她們利用新浪微博作為流量入口吸引粉絲。

這類“網紅經濟”,粉絲基礎好粘性大,自帶流量。傳統淘寶店鋪推廣有首頁櫥窗等,費用高而且效果也不好。而網紅大多有良好的粉絲基礎,比如張大奕在新浪微博上有400萬粉絲,這些粉絲不止帶來大量流量降低了推廣費用,而且忠誠度高。另外,她們的產品定位適宜,模式簡單——網紅拍照-粉絲反饋-打板生產-上架,大大縮短了傳統服裝製造的生產週期。

與過去的明星藝人相比,網紅相關聯的商家售賣的產品也是針對大眾市場,網紅的推廣價格低、效果良好,價效比更高。

這是“網紅經濟”最好的時代,也是危機四伏的時代

諸多大規模網紅孵化基地的誕生,標誌著“網紅經濟”真的已經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不過,在這其中也是風險暗存,有人說有的“網紅經濟”只是乘上了時代的順風,湊巧而紅,並不是本身就具備爆款因子,過於虛浮,根基不穩,起得快,摔得慘。

首先就是相同、相類似的內容太多太多,再加上有的產品質量低下、粗製濫造,導致使用者體驗很不好。

提起那些相似的產品,恐怕“網紅臉”最能代表其中給人煩厭的感覺,面對千篇一律、沒有特色的產品,使用者已經過度審美疲勞。

再加上“網紅經濟”越來越傾向於打造“網紅”,抄襲、質量問題層出不窮,網紅店鋪的常規退貨率達20%-30%,在促銷時退貨率甚至高達50% 以上,,專注在“網紅”本身的運營,卻容易忽視背後產品的真正的品質與價值。久而久之,誰還會為“網紅經濟”買單?

除此之外,網紅缺乏准入門檻、內容低俗化,有的宣揚的價值觀導向也有問題,都使得這種經濟模式備受質疑。比如之前多家媒體報道在快手、火山等短影片平臺存在大量自制“名牌”及未成年孕婦攀比等亂象,許多直播平臺上還存在很多沒有內涵、炫富、低俗等不利於未成年成長的內容,這些現象現在都缺乏有力的監督管理。

更有甚者,網紅“辭職專拍短影片、或者網路直播月入百萬”等現象被刻意放大後,已經存在一些青少年、大學生輟學、辭職效仿案例,“做網紅比讀書更有用”?這些被引導的大學生只看到了“網紅經濟”的紅利,而繁榮的“網紅經濟”卻沒有告訴他們在那些所謂成功網紅的背後,有多少犧牲品。

如今,

“網紅經濟”從專注人逐漸轉向專注產品,這未嘗不是一個好現象,傳統網紅經濟一味重視導流手段的經營方式已經發生轉變,再加上國家相關主管部門近期重拳頻出,形成對短影片、直播、自媒體平臺的監管“風暴”,可以期待,未來的“網紅經濟”會從快車道逐漸駛入正軌。

(來源:中國之聲微信公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