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讀《道德經》百遍,悟到成事的這個規律:成敗關鍵在於這三個認知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千面略懂先生

、國學思維與認知課、飛輪認知課堂

歡迎大家來學習《道德經解密81講》!

我之前組織過很多有關《道德經》零散的文章,而這次,將會在這些文章的基礎上,做一個思想上的提升,系統地談《道德經》。能讓大家全面、系統地學習它。

希望你能有所收穫,今天講第一講,請您閱讀。

“讀懂了《道德經》,你這輩子就只剩下成功了。”

近日,在一個社交群中無意讀到了以上這句話。先不討論言者是誰,只是單憑這句話,就可知這人一定沒有讀懂《道德經》。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了美之為美的內涵,那麼醜的內涵也同時完成了。知道了善之為善的內涵,那麼不善的內涵也清楚了。

舉個簡單例子,你知道了怎麼評判一個人是否漂亮的標準,那麼醜的標準也相應出來了,這也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前後相隨的根據。

根據這一關係,得知一個道理:天下萬物都是相互生成、相對立而存在的。這與八卦圖中的陰陽學說相似,也稱為對立統一論。

也就是說,成和敗是矛盾對立的一對,是無法分割的。你不能只接受成功,拒絕失敗,這是在違背宇宙執行的規律。而一個人要想成事,在讀懂《道德經》的基礎上,必須要具備以下這三個認知:

01

若無失敗,成功就是空想

讀《道德經》百遍,悟到成事的這個規律:成敗關鍵在於這三個認知

無論是事物還是觀念,兩者之間都是相生相剋。若是“相生”關係,就會越來越趨近,勢力也會越來越大。若是“相剋”關係,就會疏遠,透過外力加持才會拉近距離。

而成功和失敗是自然存在的二元,兩者既相生又相剋,互相依託而存在,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行。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先接受失敗,否則一切登峰造極都是空想。

正如尼克拉斯·鄧恩所說:“在這個複雜的世界,為了找到最終的成功之路,創新舉措有時先要經歷失敗。”

讀《道德經》百遍,悟到成事的這個規律:成敗關鍵在於這三個認知

在如今這個成功學氾濫的時代,很多人都懷揣著一個幹出一番大事業的夢想,但真正能實現的卻屈指可數。究其原因,是因為目標太遙遠,看不清現實,又接受不了失敗,最終只能活在幻想當中。

這一點,在一些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身上尤為明顯。優越的教育背景,從他們接到通知書那天起,就被賦予了較高的期待值。直到幾年之後畢業進入社會,他們的期待值仍只增不減。

只是,除去優越的學歷,面對要求越來越高的職位匹配度,能力和期待總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那些絕不允許失敗的枷鎖,讓這些沒有社會經驗的小年輕無限陷入死迴圈。

讀《道德經》百遍,悟到成事的這個規律:成敗關鍵在於這三個認知

事實上,從小學時老師和父母就曾教過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換個說法理解,比起成功,失敗才是陪伴我們最久的親密夥伴。

如果你想要成功,那便要學會與“失敗”這位親密夥伴友好相處。當你坦然接受每次失敗,從中總結經驗、步步糾正,那麼再大的失敗也會是另一種成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