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尚/ 正文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120年前,熱血少年梁啟超揮揮小手寫了一篇小文,名為《少年中國說》。

自此,那句“少年強則國強”就一直迴盪在在珠穆朗瑪的高空上,生生不息了。

小小的少年在國之重任的感召下,開始認認真真搞學習。

但就有人明明白白用功,成績偏偏就是上不去。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前幾年有好事者就問了:這是為啥子嘛?

沒成想,咱們祖國的花朵卻直言不諱道:校服醜到讓我沒心情學習!

??????????????

行的吧,這回答也是大寫的服氣。

這幾年,每每說起校服,大家一言難盡,三緘其口,表情更是“五光十色”。

到頭來,心中的萬千話語都彙總成一個意思——

醜 醜醜 醜

這簡直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呀。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幾十年都沒變的紅、白、藍、綠、黑,卻翻來覆去,翻來覆去,各有各的醜。

出鏡率最高的

炫酷藍白

,是劉若英也成全不了的瀟灑與冒險。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也有大片大片的藍,穿上秒變藍精靈本藍,忍不住就想哼: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他們活潑又聰明,他們調皮又靈敏。。。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也有學校保不齊是崇拜神威能量,想讓孩子們能像奧特曼打怪獸一樣攻下一道又一道的難題。

於是訂購了一批

紅、白搭配

的漂亮小衣服。但是吧,這個度是很難拿捏的,一不小心就跑偏了。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要麼就跑去向西紅柿炒蛋看齊,要麼就紅兮兮有了紅衣小女孩的既視感。

也有的學校突發奇想,不拘一格,劍走偏鋒,就是要“平平無奇”。

所以,

抹茶綠、夢幻紫、橡皮白

呼啦啦遍地開花。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那麼問題來了,咱們的校服真的就這麼差嗎?

其實不然,

先來康康國民女神林徽因12歲那年的校服美照吧。

只見她上衣斜襟立領七分袖,下身高腰百褶配黑襪皮鞋,端莊大氣,素雅得體。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右一為林徽因

盈盈娉婷,“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若要評選校服最美的院校,北京安培華女中簡直就是穩贏的節奏。

講起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明從未斷代,久以“禮儀之邦”盛名在外,穿衣這事兒從來就沒有馬虎過。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文人騷客揮斥方遒,意氣風發,最是懂得瀟灑浪漫,收放自如。

春秋戰國時,孔子他老人家格外重“禮”。“仁德”“禮德”更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

上課時,他要求童鞋們要青衣青帽,穿戴齊整。衣冠端正才能表示尊師重教的嚴謹態度嘛。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到了漢代,文冠上書又發展出來個

“簪白筆”

之俗。

文官上朝奏事,本來是要把想說的話寫在竹簡上的,寫完再老老實實把筆桿子插入耳朵旁邊的頭髮裡。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後來,不知道是哪個小機靈鬼兒竟然從這一本是為了圖方便的做法中,發現了裝飾之美。

於是,後來七品以上的文官再上朝,都需要插一根毛筆,但並不沾墨,純粹成為一種起美化和標識作用的服飾制度了。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魏晉南北朝時,士大夫可不管你制度不制度的,飲酒行文,慷慨高談,要的就是個率性。

從這以後,學士文人們的制服風格也就沒了特別明確的要求。

宋代這段時期,又是代有人才出,尤其是傳奇兄弟“二程”以及傲嬌美男子蘇東坡、朱熹等一大波人,成為夜空裡最亮的星、星、星、星。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在他們的造作下,程子巾、東坡巾、逍遙巾紛紛出現,與眾不同最時尚,學習肯定棒。

清代時,儒學生的服飾——儒服已經成為類似校服的存在。

一水兒地青布直身的寬袖長衣垂至下腳踝,再搭配個四方平定巾。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穿儒服的利瑪竇畫像

清末,中西交融,西式學堂、教會學校等湧現,中國近代學制逐步建立起來。

而從歐美和日本留學歸國的學生也帶回了西方的文化觀念以及穿戴習俗。

一時間,學生的著裝也呈現出新的面貌。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那時,“校服”這個說法似乎呼之欲出。

比如《奏定學堂章程》說:“近年來,各省學堂,冠服一端,率皆仿效西式,短衣皮靴,文武無別。”

意思是,各個學堂其實都已經有了各自的學生制服了。

但是,書面明確記載校服出現是在辛亥革命以後。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

1912年1月19日,第一個改造封建教育的法令《普通教育暫行辦法》頒佈。

同年9月3日,教育部公佈《學校制服規程令》,對學生制服作出明確規定,還是男女有別、四季不同的那種。

“男學生制服形式,與通用之操服同。”也就是說,男學生校服的軍裝元素佔比很大。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女學生即以常服為制服”,“常服”就是以往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傳統襖裙裝。

在顏色上,男、女學生制服都是“寒季制服用黑色或藍色”“暑季制服用白色或灰色”。

當然,支援國貨的態度也不能丟,“制服質料,以本國製造品之堅固樸素者為主”。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五四”運動以後,女學生的校服有了很大的改觀,成為當時社會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雖然仍是上衣下裳的形制,但延續傳統的樣式裁為清雅得體的設計。

上衣立領斜襟衣,倒大袖露出小半截藕色的玉臂,月牙狀衣襬自然垂在腰線。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下衣則為過膝百褶裙,再配上黑色矮跟皮鞋和白襪,真真兒是妙極了。

“文明新裝”襯托的女學生活潑靈動,婉約精緻,溫文爾雅,是當之無愧的時代經典。

相比公立學校,教會學校就更是講究。上述因因子小姐姐所就讀的北京培華女子中學即在此類。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人間四月天》劇照

深色上衣搭配過膝褶裙,領口和袖口還鑲有蕾絲。

腳蹬穿黑色長襪及黑色漆皮鞋,高貴優雅,引領了當時女裝屆的時尚潮流。

30年代,女學生的校服又有了改良旗袍和白襯衣+藍裙子的小清新樣式。不得不說,民國以降,校服真心養眼太多了。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而對於低年級孩子而言,校服則是童子軍服,其分為男、女兩式,男褲女裙,布料則是國產的斜紋布。

上衣皆選用西式連領,肩有肩章帶,胸前兩隻帶蓋口袋。

最後再繫上一方領巾,戴上一頂圓圓的大沿帽子,就完完全全齊活了。

到了60、70年代,物質匱乏,“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校服自然也莫得進展。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80年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極其精彩,相當精彩。

於是國民審美再度被喚醒。一時間,不換季也亂搭衣。

具體說到校服,不外乎兩種:普通中小學白襯衫、白球鞋配深色褲子或者揹帶裙。

外國語學校或者附屬中小學則偏好西裝式的制服款式。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90年代以來,校服開始“群魔亂舞”,本著

“樸素、大方、明快、實用”

的目的,走上了一條向運動服靠攏的“不歸路”。

各地各校,滿校園的“口袋服”,男男女女,上學“心死”。校服的敷衍設計、蜜汁配色,成為學僧們撂不下的一塊心病。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某些同學一上學就心情不美麗,是真的有被冒犯到。

近幾年來,校服有所改觀,風格也更加多元起來,日韓風、英倫風、塗鴉風紛紛湧現。

不同場合適用的制服也愈加豐富,尤其是畢業季的學士服和制服成為校園裡鐵打的話題。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每年夏初,綠蔭幽草,晴日暖風,布穀聲聲。又一代學子畢業了。

他們穿上學士服,和學校的一花一草拍照留念,再一一作別。

然後就離開了自己實力吐槽,卻又容不得別人半點質疑的學校。

支援國貨這件事兒,校服屆早早就開始了

而無論校服醜或否,在這個暑假過後,青蔥爛漫的校園生活都將定格成為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和旅程。

縱然有悵然若失,卻再也回不去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