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過橋米線緣何過橋?除了秀才和賢妻還有這些典故!形似說更為靠譜

說起米線,如今市面上最為知名的就是過橋米線了,過橋米線起源於雲南,是雲南引以為豪的一種小吃。那麼

大家為什麼會將過橋米線稱之為過橋米線呢?

其實其中還涉及了幾個故事。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秀才和賢妻的故事。

相傳在明末清初,在雲南的蒙自縣有一位書生,為了安心讀書考取功名,便在蒙自南湖的中崧島上蓋了一座草廬潛心攻讀。這樣一來飲食變成了問題,好在他有一位賢惠的妻子,每日往島上送吃食。但是因為路途較遠,每次將飯菜送到的時候都已經涼了,妻子為此煩惱不已。

過橋米線緣何過橋?除了秀才和賢妻還有這些典故!形似說更為靠譜

機緣巧合之下,一日妻子用砂鍋燉了一罐雞湯,搭配上米線,肉片,蔬菜等食材後往島上送。走到橋上的時候,因為睡意來襲加之為時尚早,於是妻子便在橋邊小憩了一陣,醒來後發現雞湯依然沒有涼。書生吃了之後連聲稱讚。妻子受到啟發,日後時常用這種做法給書生做飯。終於書生金榜題名,這道米線也隨之發揚光大。

過橋米線在雲南有兩個最為熱門的發源地,那就是蒙自和建水。這個流傳已久的傳說出自於蒙自,而在建水則有另外一種說法。這種說法相比起蒙自的傳說來說無疑是靠譜了很多。

相傳在清代的咸豐年間,臨安(建水舊稱)縣有一家名為寶興樓的米線館,老闆叫劉家慶,一次一個穿著得體,舉止文雅的男子來到寶興樓吃米線,和其他人不同。男子有一套自己吃米線的方式。他跟劉家慶要了一碗滾燙的肉湯,一碟米線和一碟片好的生肉片,吃的時候將米線和肉片先後放入鍋中涮。

過橋米線緣何過橋?除了秀才和賢妻還有這些典故!形似說更為靠譜

男子天天來天天這樣吃,時間一長便引起了劉家慶的注意,於是他也按照這種吃法吃了一次,味道確實很不錯,便向這位男子請教。原來這位男子名叫李景椿,多年在外省做官,十分喜歡外省的一種名為“涮鍋”的吃法。回來之後便按照這種吃法來吃米線,被問及這種吃飯該怎麼稱呼的時候,李景椿便根據他每天過橋來吃米線這一習慣,將米線的這種吃法取名叫做過橋米線。

然而傳說歸為傳說,其實最為靠譜的還是形似說,過橋米線的將米線從米線碗中挑入湯碗中的行為神似過橋,因此才將其稱之為過橋米線。

且不僅僅是過橋米線是這種吃法,譬如蘇州的過橋面還有現在逐漸熱門的罐罐米線都是採用的這種過橋形式的吃法。

過橋米線緣何過橋?除了秀才和賢妻還有這些典故!形似說更為靠譜

比如罐罐米線製作的時候,是將米線和湯底一起做的,但是在吃的時候卻是將米線從罐中取出,放入小碗中品嚐,這樣一來米線和食材的口味有所保證,二來底湯也能長時間保持足夠的溫度,品嚐的時候風味更佳。

以上就是本次文章的內容了,除了筆者向大家介紹的關於過橋米線的這些典故以外,大家還知道其他更多的典故嗎?歡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積極留言並參與評論,我們會在接下來為大家提供更多相關的優質內容,創作不易希望大家能夠點贊收藏並轉發,感謝大家的支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