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茨實原來樣貌醜醜的,但卻是廣東人煲湯的一把好手,湯鮮味美!

“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美食卻掌握在自己手中。愛美食、愛探店、愛做早餐的二胎90後寶媽。大家好,我是珠珠。”

自我出來工作以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很少和父母聊天和交流,也就只有個別節假日裡回家了才能好好地聊上幾句,一起吃個飯看個電視什麼的。因此,很多時候我都相當珍惜這樣的時光,有種分外感觸的想法。

茨實原來樣貌醜醜的,但卻是廣東人煲湯的一把好手,湯鮮味美!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爸爸總會去市場上買些東西,熬個雞湯什麼的來照顧下我,而我也有時候會跟上去看看情況。也因此,很難得地去了趟藥材鋪子,就是潮汕人和汕尾人都知道的那種乾貨店。幹活店裡的乾貨極多,有的是幹魷,閒魚,也有的是白糖,綠豆,羅漢果等涼貨,但最多的大抵是一些煲湯地藥材,如茨實,蓮子,薏米等,最為溫和,相當適合煲湯,來往的熟人進來總會購買一些來作為備用。

茨實原來樣貌醜醜的,但卻是廣東人煲湯的一把好手,湯鮮味美!

茨實這東西,也許說起來相當陌生,但是倘若和家裡的老爸老媽說一下,肯定會給你說得明明白白。如果還不清楚,老一輩肯定會翻著白眼給你看看家裡熬的湯,扒拉扒拉里面一粒粒的白色,如菊花瓣切開的豆塊。而在此時一拍腦袋恍然大悟的必然是一位廣東人,畢竟,這是從小大大,喝湯喝出來的默契。

茨實狀若白豆,粒粒分明,但又不圓鼓鼓,反而透出一種扁豆的質感,其上還有著一槓黑邊,濃湯熬煮過久則會吸滿湯汁裂開宛若開花,口感有種微甜的清淡味道。茨實單純生吃也有,但最為契合的食法大概要數煲湯吧。

茨實原來樣貌醜醜的,但卻是廣東人煲湯的一把好手,湯鮮味美!

廣東這裡熬煮湯水的方式可堪一絕,湯汁盈餘豐滿,口味爽口利心,最為溫潤貼切,和“有事沒事喝口涼茶潤潤身子”的潮汕和汕尾地帶一樣,喝湯也是廣東人最為貼切百搭的隨身,“感冒了?那我熬點湯給你喝你多休息一下。”這樣的話在幼年時代陪伴我很長一段時間。而茨實作為煲湯的藥材,在廣東這裡也是屢見不鮮,口感松化,清熱解毒最為合適,“這個很補,多吃點……”這樣類似的話語也是時時籠罩在我耳邊。如今,在藥材鋪裡看到,倒是有種莫名懷念和熟悉的感覺,令人喜歡。

茨實原來樣貌醜醜的,但卻是廣東人煲湯的一把好手,湯鮮味美!

茨實作為夏季的作物,多生長在荷塘或者內河裡。彼時的它們還沒有我們所見的乾貨那樣粒粒圓圓,更傾向於蓮花,但模樣委實不算討喜。圓圓的葉片上帶著略顯恐怖的倒刺,裂開的花骨朵除了中心的紫金色果苞,邊緣也長滿倒刺狀,頗有種拒人千里的感觸,大抵是大自然衍生出來的“保護機制”吧。而茨實的養殖,一年的收成便是看六月花骨苞的好壞與否和數量多少。也因此,倘若花瓣起皺不顯,不大的那邊需要增加肥料讓其生長起來,反之則是減少用量。但更細微的還在後頭,箇中辛苦並非一朝一夕,都需要養殖者自身辛勞。

茨實原來樣貌醜醜的,但卻是廣東人煲湯的一把好手,湯鮮味美!

而到了冬至左右則可以收成了,此時花苞結成黝黑帶齒的果苞自水面露出小小的尖頭,宛如小雞啄米一般,故也叫做雞頭米。採用的時候往往是用小刀劃開外壁,剜出內裡的果粒,也就是芡實,然後爆曬,烘乾,密封,包裝等諸多工序。以前多為手工製作,小作坊一般合作,或者是分發給小家庭各自完成任務再統一交給公社。現在科技先進了不少,多是採用現代化工業體系,機器流水線越發提高了效率。

茨實原來樣貌醜醜的,但卻是廣東人煲湯的一把好手,湯鮮味美!

如今,科技發達了,全國各地都有芡實做,但最為出名的大抵要說起肇慶的茨實吧,更有甚者會親切的稱其為“肇實”,頗有種品牌效應的感覺。不過這些年來價格高了不少,所以肇慶的茨實倒是沒吃,不知道具體什麼味道,不免有些可惜。

茨實原來樣貌醜醜的,但卻是廣東人煲湯的一把好手,湯鮮味美!

“這個煲湯最好吃了,你覺得和排骨燉一起呢?還是和買點雞肉燉好呢?”爸爸後面回頭問了我一句,而我只是說了句隨便啦,白白糟了一道白眼,隱隱間聽到了“問了也白問。”的碎碎念,不免有些鬱悶。但看著老爸那副買菜時的遊刃有餘和開心的樣子,我覺得還是稍微給他點面子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