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贛南人這道傳統美食,明代就被列為貢品!

贛南人這道傳統美食,明代就被列為貢品!

皇年米果

是贛南地區一道傳統的美食。

過去,贛南人走親訪友

都喜歡相互贈送

這種色澤金黃、

意寓吉祥富貴的物產。

贛南人這道傳統美食,明代就被列為貢品!

▲皇年米果色澤金黃,外形類似金條。

01▉ 源於宋代

在江西省贛州市贛縣,皇年米果歷來史不絕書。《贛縣誌》有以下記載:贛縣客家皇年米果,色黃質嫩,吃起來既爽滑又勁道,還耐留藏和保管。另據當地《曾氏族譜》記載,皇年米果始創於一名叫曾造的人之手。

現在,一般都認為皇年米果起源於宋代。《贛縣誌》中記載到:南宋紹興年間,虔州(今贛州)叛亂,朝廷派曾造前往平定。為儘快平定叛亂,他製作出了一種類似金條的東西,根據其色澤金黃、形似橢圓等特點,取名為皇年米果,贈送給士兵以鼓舞士氣。於是,他的後裔為了紀念他,每年臘月都會製作皇年米果,寓意國泰民安。

02▉贛南人的特定習俗

在贛縣、瑞金、大餘、興國等地,每到年終都有製作皇年米果的習俗。對於這些地區的百姓來說,這是一項傳統的特定習俗。

贛縣的楊梅村,將皇年米果視為“祖傳之物”,這裡的曾姓家族被認為是曾造的後代,因此,每年過年,皇年米果都是他們必不可少的年貨,該村也被譽為“皇年米果第一村”。

關於這一美譽的來歷,還得從南宋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說起。當年,在贛州任府事的文天祥來到楊梅村瞭解當地製作皇年米果的習俗,當地老鄉將新鮮的皇年米果做成菜給文天祥品嚐。文天祥嘆其製作精良、寓意吉祥,便讚譽楊梅村為“皇年米果第一村”,因此留下了一段佳話。

03▉ 古時曾是戰地乾糧

在大餘縣,皇年米果因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守仁而留下了許多故事。

據贛縣《曾氏族譜》記載,明正德年間,王守仁被擢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臘月,他巡撫贛州時,贛州府用米果席招待了他。當他了解了米果的來歷後,覺得好吃又寓意深刻。

另據《大餘縣志》記載,一次,當地畲民暴動,王守仁命南安知府圍剿起義軍。他調集了江西、湖南等四省中心府、州的地方兵力及大量民間獵戶、弓箭手前去圍剿,但因農民起義軍都是當地人,熟悉環境,且在其中心根據地桶崗寨周圍佈滿了機關,致使他的人馬死傷眾多。

王守仁多次派兵前往桶崗寨偵察,卻總是無功而返。原來,南安府大本營離桶崗寨較遠,且山路崎嶇難行,偵察士兵出動一次就要好幾天,他們帶的糧食往往吃一天就餿了,又不敢貿然前去村寨人家討要吃的,因此總是難以完成任務。

於是,王守仁開始為偵察士兵尋找便於攜帶、能夠存放、口味又好的食品。他忽然想起了在贛州府吃過的當地畲民用本地產的“大禾穀”做的米果,口味好且耐餓,便改進工藝,將其做成橢圓形的乾糧讓偵察士兵帶在路上吃,從而解決了乾糧的難題。

士兵們都稱這種乾糧為“王爺米果”,以示是巡撫老爺王守仁給他們吃的米果。隨後,這種米果逐漸興盛起來,被廣泛用於作戰時的行軍乾糧。

04▉明代被列為貢品

贛南人這道傳統美食,明代就被列為貢品!

據史料記載,明正德年間,色黃質嫩、品味清香,煮蒸炸炒皆宜的皇年米果曾作為地方土貢進獻皇宮。

成功鎮壓農民起義軍後,王守仁在向朝廷傳送捷報時,順帶送上了“王爺米果”。為了討好皇上,他偷換了概念,說這種米果是當地山民特意敬獻給皇上的,因當地山民稱皇帝為王爺,故稱其為“王爺米果”。

皇帝一吃,覺得風味確實獨特,大加讚賞,從此將其列為皇宮貢品,“皇年米果”這一名稱便由此而來。後來,贛南地區又出現了“黃元米果”等不同的名稱,但在瑞金一代,則一直保留著“皇年米果”這一叫法。

05▉ 製作工藝極其複雜

演變到現在,“打皇年”已經成為贛南地區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還被列入了贛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從製作方面來看,皇年米果的工藝獨特而複雜。

每年秋收後,贛南人便要開始準備起來。首先要準備不少黃荊(一種可入藥的灌木,廣泛分佈在贛南)枝葉晾乾,火燒取其灰,水濾成“灰水”,也就是鹼水。再取粳米和糯米(原本用於製作皇年米果最好的大米當屬“大禾米”,但種植大禾米的人較少,便改良使用一定比例的粳米和糯米代替),加適量黃梔子果實用灰水浸泡。

經過“灰水”和黃梔子水的一日浸泡,大米便會發脹,並呈金黃色。將其倒入大甑(用杉木板製作的蒸飯器皿,“肚量”極大),用大火蒸熟成米飯,拌入灰水,攤開晾乾後再蒸一遍,並置於大石臼內。

贛南人這道傳統美食,明代就被列為貢品!

經過七八個人不停捶打,米飯會變成極富韌性的“餈”。將餈置於案板,用手均勻揉搓成圓柱體,再用一根細線(不用刀)分出一個個厚約五六釐米的“小餈”,再用手分別整理成一個個圓形或橢圓形,黃澄澄、金燦燦的皇年米果才算製作完成。一般情況下,皇年米果可放置數十日不變質,如想儲存更久,可將其泡在鹼水壇中,一年半載都不會變味,隨時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來源:江西晨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