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流敗”是一種病嗎?強迫性購物的幾種“剁手”治療

臨近“雙十一”,不知曾幾何時就成了全民購物節,今年網路又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流行性敗家症”,無論女性、男性,都抵擋不住預付、減買、贈送的“剁手”。其實大多數人所謂的“衝動型消費”都是正常的行為,因為消費的過程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帶來解壓和快樂。但是如果過度消費,指超過自身能力,給個人或者家庭帶來損害的購物行為,就是一種“病態”了,我們稱之為“強迫性購買障礙(英文:

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

以下簡稱CBD)”,以過度的購物認知和購買行為為特徵,導致痛苦或損害的產生。

“流敗”是一種病嗎?強迫性購物的幾種“剁手”治療

一、強迫性購買障礙與精神疾病共病

美國這種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終生患病率為5。8%,臨床研究顯示:強迫性購買障礙(CBD)患者的特點是重複、過度購買導致心理、社會、財務、甚至是法律問題,CBD與顯著的精神疾病共病相關。根據已制定的CBD初步診斷症狀,《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和《國際疾病分類-10》(ICD-10)首選是將CBD納入“衝動控制障礙”類別。CBD與顯著的精神疾病共病相關,特別是情緒和焦慮障礙、物質使用障礙、飲食障礙和其他衝動控制障礙。大多數CBD患者沒有特殊的購物目的,強迫性購物傾向於在家庭中發生,這些家庭充滿了情緒和物質使用障礙。

“流敗”是一種病嗎?強迫性購物的幾種“剁手”治療

二、CBD的心理治療方法

對強迫性購物的心理治療一直是專家們的主攻方向,研究人員試圖分離出觸發強迫購買的認知模式,消除患者消極情緒和產生欣快情緒狀態。透過控制患者的抑鬱情緒,糾正對物品性質、潛在購買行為和購買行為的錯誤認識,消除購買心理益處的錯誤信念。研究表明:“以不同的應對策略為中心的認知行為治療是有效的,透過心理上對消費的理解,可以減少患者購買次數和花費的時間,效果可維持在6個月以上。然而,對於眾多強迫性購物的心理治療效果這一領域,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方法。

“流敗”是一種病嗎?強迫性購物的幾種“剁手”治療

三、藥理治療和建議

除了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也是一種方式,抗抑鬱藥是唯一被用於治療強迫性購買的藥物,藥物的有效性已經透過四項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的檢驗。在兩項雙盲研究中,雖然服用活性西酞普蘭的受試者在統計上顯著降低了購物的頻率以及購物的想法和衝動的強度,但是在停藥期間,艾司西酞普蘭組和安慰劑組分別有63%和67%的患者復發。關於強迫性購物的研究和有效治療方法的證據還非常少,根據現有資料,西酞普蘭似乎對這種疾病有希望,但是更深入的研究和治療還有一段很漫長的路要走。

也許很難有人相信,購物還能成為“一種病”,但是任何造成損傷或者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都需要重視,精神類疾病與正常也許僅有一線之隔,早一點發現,得到有效治療和控制,避免更嚴重的後果和損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