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克庸讀《呂》札記3:讀《呂氏春秋孟春紀》

(克庸讀《呂》札記3——)

讀《

呂氏春秋孟春紀

克庸讀《呂》札記3:讀《呂氏春秋孟春紀》

圖片來源於百度相簿

◎服

原文:衣青衣,服青玉(大意:穿青色的衣,佩青色的玉)。

周按:服,訓作動詞“佩”。如李斯《諫逐客書》“服太阿之劍”的“服”,即用此義。“服”字的本義,應當是屈服(其甲骨文字形,右邊為一隻手壓在一跪地人形的頭上,左邊是其聲符“凡”。因凡、舟二形相近,金文遂將聲符“凡”訛作“舟”,隸書又將聲符訛作“月”,字遂定形為“服”),從“屈服”這個本義無由引申出“佩”義,那“服”的“佩”義,又是由何而來的呢?

形訓、義訓都講不通,那就只剩下聲訓一途了。

我們講過,上古時期,漢語本無輕唇音(“

f-

”這個聲母是後來才分化出來的),今以“

f-

”為聲母的音節,當時一律以

“b-”“p-”

為聲母。因此“服”的上古音為“並母職部”,與上古音為“並母之部”的“佩”音近(二者並母雙聲、職之對轉),故“服”可用來充任“佩”的假借字。

由此,又聯想到了“思服”一詞。

《詩經·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毛傳:“服,思之也。”一直以來,人們依據毛傳,把“服”解釋為“思之”。但“思服”二字中已經有個“思”字了,“服”如果也訓“思”,那豈不是疊床架屋了?於是人們又把“思服”的“思”字,解釋為“無實義”的助詞,這樣就不會與“服”字的“思之”義犯重了。但由“服”的本義似乎也引申不出“思之”的意思,所以“服”字的“思之”這個字義由何而來,恐怕還得透過音訓來找答案。

求之音訓,“服”字實乃“□[左‘忄’、右‘備去掉亻’]”字之假借。據《說文》,這個帶豎心的字為“

/

憊”的本字。而“

/

憊”訓困病、疲極(《廣韻》:

憊,

“羸困也”;《通俗文》:“疲極曰‘

’”)。字從“心/忄”,暗示了這個“疲”不僅在身,不僅表現在滿面菜色一臉病容,而且更疲於心,更在於那令人夜不能寐的無盡思念。

看來,音訓可真是個好東西。倘若只重形訓而忽視音訓,那麼許多訓詁難題就難以解開了。

◎祈谷

原文: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大意:這個月,天子在元日向天帝祈谷)。

周按:祈谷,古代乞求穀物豐收的祭禮。由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在田間表演似地作出扶犁鞭牛等耕地動作,以祈求上蒼保佑五穀豐登。

“祈谷”,又稱“祈年”(秦有“祈年宮”),明有“祈谷壇”,清朝雍正時改稱“祈年殿”。“祈谷”的意思是乞求穀物豐收,“祈年”的意思同樣是乞求穀物成熟(“年”訓穀物成熟。《說文》:年,“谷熟也”。

《穀梁傳·桓公三年》:“五穀皆熟為‘有年’也”;又,《宣公十六年》:“五穀大熟為‘大有年’”

),故“祈谷”、“祈年”皆為乞求穀物有個好年景的意思。

◎犧牲無用牝……

原文:命祀山、林、川、澤犧牲無用牝,禁止伐木,無覆巢,無殺孩蟲胎夭飛鳥,無麛無卵(大意:令祭祀山、林、川、澤祭品不可用母的,不得伐木,不得傾覆禽獸巢穴,不得殺初生的幼蟲、胎中及剛生的小動物和空中的飛鳥,不得殺幼獸,不得取鳥卵)。

周注:命,下令(《玉篇》:命,“教令也”)。

犧牲:祭祀時作為祭品所用的牲畜。

牝,母,雌(《說文》:牝,“畜母也。”引申指各種雌性鳥獸)。

孩蟲:初生之蟲。

胎夭:尚在胎中的和剛出生的動物。

無麛(

m

í

)無卵:不要(“無”通“毋”)殺獸子,不要取鳥卵。

《禮記·曲禮下》“士不取麛卵”,孔穎達疏雲:“‘麛’乃是鹿子之稱,而凡獸子也得通名也;卵,鳥卵也。”

周按:這段話表明,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的華夏先民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早就萌生出了維護自然生態平衡的樸素意識。

山林川澤,民生所繫,固然要捨得去祭祀,但又決不可以此為口實,破壞了生態平衡。所以一入春,主事者就要下令告誡人們,犧牲不得使用母畜,春天萬木剛開始成長,故不得伐木,也不得傾覆禽獸巢穴,要給萬物生息的空間,幼蟲、幼獸需要保護,天上的飛鳥正為幼鳥打食,故不可獵殺。總之,不能殺幼獸,不能取鳥卵。

細思之,華夏文化所肯定的“凡事熟慮其後”(與“殺雞取卵”的一刀子買賣截然相反)和“延後享受”(與“超前享受”的及時行樂截然相反)的處事特點,與華夏先民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生存方式是分不開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