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炎炎夏日,扇子一度是夏日必不可少的手中之物。扇子不僅有實用價值還有裝飾用途,在很多場合它也成為了一種飾品。

說起扇子,我們可以想到很多種扇子,比如摺扇、團扇、蒲扇、羽扇等等。

皇帝專用的大扇子——五明扇

影視劇、壁畫中常見,皇帝身後有兩個宮女舉著巨大的扇子站在皇帝身後,皇帝走到哪裡她們還要跟到哪裡。這個扇子實用價值不大,能起到的實用價值是遮陽和防風,它主要的作用是顯示皇家威儀,它就是五明扇。

唐代閻立本著名的《步輦圖》中,唐中宗坐在由人抬著的步輦,身後的五明扇非常顯眼。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古代這種五明扇主要是帝王使用,傳說是舜發明的。《古今注》中有介紹:

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

所以它開始的作用是讓大家看到這柄扇子以後知道君王正在招賢納士,五明扇在秦漢時期,公卿和士大夫都用,到了魏晉開始限制為帝王專用,其他人不得使用。

充滿智慧的扇子——羽扇

關於羽扇,我們認識的最牛的大咖是諸葛亮,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手搖扇之人那種儒雅睿智從容,表現得淋漓盡致。題外話,蘇軾這裡寫的“羽扇綸巾”到底是指周瑜還是指諸葛亮呢?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習慣用羽扇,而且綸巾也是指諸葛巾,是因為諸葛亮最早在軍中冠以此巾。這個問題比較有爭議,只看這首詞分明指的是公瑾。不管指誰吧,那個時代羽扇並非諸葛亮專屬。

羽扇頗有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現了羽扇,而且羽扇這門技藝也流傳到了現在。最初的工藝是:扇羽用十,扇柄刻木象鳥骨,東晉後羽減為八,改為長柄。

晉代的陸機和張載都寫過《羽扇賦》。

陸機《羽扇賦》:昔楚襄王會於章臺之上,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鵠之羽以為扇。

張載《羽扇賦》:有翔雲之素鳥,體自然之至潔。飄縞羽於清風,擬妙姿於白雪。

從中可見,先秦的楚襄王時候,聰明睿智的美男子宋玉就已經用上羽扇了。

實用與裝飾並重的扇子——團扇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團扇的來歷並不比皇家用的五明扇早,恰恰相反,它是從皇帝身後的五明扇演變而來的。

跟很多起源於中國的日常用品一樣,團扇也被賦予了非常好的寓意,團扇代表著團圓友善、吉祥如意。

西漢以後,扇子被廣泛用於扇風取涼。到東漢,團扇材質確定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這樣方便在扇面上繪畫刺繡。團扇還叫合歡扇。扇面的形狀也不只有圓形,有橢圓、葵花、梅花、六角等形狀,加上扇墜、流蘇、玉器之後非常漂亮。

團扇也成為國際時尚之物,國際時裝週上很多名模都手持團扇,把團扇的魅力展現在全世介面前。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兩漢女詩人班婕妤在《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南北朝詩人鮑子卿在《詠畫扇詩》:

細絲本自輕,弱彩何足眄。直為發紅顏,謬成握中扇。

唐代詩人杜牧在《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在《賀新郎·夏景》: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

從兩漢到北宋的詩詞中,我們看到的扇子都非常清晰地表明是團扇。一直到蘇軾的時候,團扇仍舊是主流。

文人騷客的扇子——摺扇

關於摺扇的淵源,至今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說法。普遍的說法是摺扇是經過高麗到中原的東瀛之物。

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高麗國》:

高麗使人每至中國,或用摺疊扇為私覩物(私人會見的禮品),其扇用鴉青紙為之,上畫本國豪貴,雜以婦人鞍馬,或臨水為金沙灘,暨蓮荷花木水禽之類,點綴精巧,又以銀泥為雲氣月色之狀,極可愛,謂之倭扇,本出於倭國也。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畫摺扇,金銀塗飾,復繪其國山林、人馬、女子之形,高麗人不能之,雲是日本所作。觀其所繪衣物,信然。

明代陳霆《兩山墨談》:

宋元之前,中國未有摺扇之制。元初,東南夷使者持聚頭扇,當時譏笑之。

宋以前稱扇子都是指團扇。宋代開始摺扇流入,扇子開始多樣起來。但是在宋代,摺扇流行範圍並不廣泛,主要是皇室在用,而且並不當做實用之物使用,更多的是當做一種器物看待。

直到明朝中後期,摺扇才開始真正流行開來,甚至取代團扇成為扇子的主流。究其原因,第一,團扇不方便收納;第二,摺扇更適合書寫繪畫。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所以我們看影視劇裡,唐宋時期風流倜儻的文人雅士出門手持摺扇,其實並不十分靠得住。另外,從清代流傳下來的照片看,摺扇在女子中的使用率要超過男子。這倒是有點出乎意料。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最普及的扇子——蒲扇

上圖中清朝的武官合影以及李鴻章和他的孫子手裡的扇子都是蒲扇。

蒲葵扇俗稱蒲扇,也叫芭蕉扇、葵扇,是由蒲葵的葉、柄製成,質輕,價廉,是中國應用最為普及的扇子。在沒有電風扇空調的年代,這種蒲扇是居家必備之物。

唐朝詩人孫元晏《蒲葵扇》:

拋舍東山歲月遙,幾施經略挫雄豪。若非名德喧寰宇,爭得蒲葵價數高。

唐代詩人李嘉祐 《寄王舍人竹樓》:

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閒眠對水鷗。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看到蒲扇是不是勾起了很多兒時的回憶呢?

古代扇子的雅稱

仁風:仁風是古時美化帝王或長官的歌頌之詞,意思是扇子扇出來的風都充滿了仁德。

《仁風》:仁風藹區宇,聖道日月明。

《幼學瓊林·器用》:劍有干將莫邪之名,扇有仁風便面之號。

便面:便面本來是古代用來遮擋面部的物品,外形跟扇子很像,也可以用來扇風取涼。

《漢書·張敞傳》:使御史驅,自以便面拊馬。

《清詩別裁集》:只令便面春風在,曾向章臺拂柳花。

屏面:也是擋臉的意思。古代大戶人家的小姐,或者身居高位的官員外出,不想讓平民百姓直接看到他們的臉就用屏面遮擋一下,同時也有遮陽防曬的功能。屏面和屏風差不多。

《東坡引》:纖彈舊怨。還敲繡屏面。

《村社禱晴有應》:數峰縹緲如屏面,一浦漣漪作簟紋。

《題可久上人房素屏》:雕軒畫室吳僧居,花草禽魚屏面集。

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箑shà:漢字的扇最初是門扇、扇板的意思,箑才是扇。

《淮南子·精神):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

《方言》:扇,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

涼友:能帶來涼快的朋友,這個名字很貼切。淨君是指掃帚,涼友是指扇子。

《清異錄》:淨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

圓輕:圓輕就是團扇的另外一個叫法。

《去扇》:已知秦女昇仙態,休把圓輕隔牡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