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鎮江還有這麼多清明習俗,你知道多少?

鎮江還有這麼多清明習俗,你知道多少?

文/潘春華

清明,每年陽曆4月5日(陰曆三月初三)前後,草木萌芽,萬物復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月到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清明節也叫“寒食節”“思親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祭掃祖墳的習俗。唐《開元禮》稱:“開元二十二年,敕寒食上墳。”古時人們祭祀先祖,每逢初一、十五及二十四節氣,都得去祭祀,清明是節氣之一,自在其內。唐時敕令寒食上墳,人們便將寒食、清明放在一起,行墓祭。於是清明時節,家家戶戶掃墓祭祖,並折柳枝插上門頭,異鄉遊子也歸來祭掃祖墳。

過去,鎮江人對清明祭祀掃墓極為重視,元《至順鎮江志》“風俗·寒食”篇中稱:“近世禮重拜掃,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柰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墓。馬醫夏畦之鬼,無不受子孫追養者。”清明上墳前,家中兄弟姐妹需事先約好時間、地點,以及所備的香燭、冥幣、菸酒、果品、錫箔製作的元寶等物品。一般上墳祭祖的時間定在清明之前,特別是新喪終七而未滿週年的人家,都要過“新清明”。新婚夫婦一起上墳,鎮江人稱“上花墳”。清末民初,鎮江人祭祖掃墓十分講究儀式,先是上供祭祀,其次在墳前焚燒冥幣紙錢,此外行禮致哀,再是除荒草培土上墳,最後更換墳帽,待一切儀式完成後,上墳的人一一繞墓辭行。

清明時節,正是郊遊踏青的大好時機。過去各家祖墳均建在郊外或荒野之地,人們常用上墳掃墓踏青郊遊。因此,清明踏青與掃墓、盪鞦韆,同屬我國清明前後的傳統習俗。《至順鎮江志》載清明郊遊習俗:“清明之日,四野如市。芳樹之下,園圃之內,羅列杯盤,互相酬勸。歌兒舞女,遍滿庭臺。抵暮歸,各攜棗錮、炊餅、黃肥、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卵、雞脯,謂之門外土儀。”黃肥、糊紙為之,狀若木偶。僧人仲殊撰《南徐好》十詞,其三《綠水橋》雲:“行樂過清明,南北岸,花市管絃聲。邀客上樓雙榼酒,艤舟清夜兩街燈。”可以想見當時“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壯觀景象。唐宰相李德裕曾三次在潤州為刺史,有《上巳日憶江南楔事》詩云:“黃河西繞郡城流,上巳應無祓禊遊。為憶綠江春水色,更隨宵夢向吳州。”

如今清明節掃墓祭祖,鮮花代替了紙錢香燭,不僅寄託了人們對祖先懷念哀思之情,而且更加文明、節儉、安全,使舊俗有了新義。

原標題:鎮江清明節習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