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關注」碗託、糕圈、豆麵……這些美食寄託著準格爾旗人的情懷!

「關注」碗託、糕圈、豆麵……這些美食寄託著準格爾旗人的情懷!

壯麗七十年 幾代人的美食情懷

03:39

建國七十年來,祖國經濟騰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吃穿用度無一不在發生著變化。然而,時代變遷,幾代人的美食情懷卻依舊未變。碗託、糕圈、豆麵。。。。。養育幾代人的傳統小吃絲毫沒有因社會的發展而失色。

「關注」碗託、糕圈、豆麵……這些美食寄託著準格爾旗人的情懷!

在老鎮沙圪堵,楊蘭弟糕圈家喻戶曉,這個憨厚老實的蒙古族婦女靠著糕圈製作手藝養大了兩個兒子,併為他們娶妻生子。每天清晨,楊蘭弟都會在家提前和好糕圈面,拿到店裡,待香噴噴的胡麻油開始翻滾,她便將捏好的糕圈放入油鍋中。不一會兒,一個個金燦燦的糕圈便炸好了。香氣逼人,味道甜美。楊蘭弟告訴記者,從她記事開始,逢年過節母親就會炸糕圈招待親朋好友,如今她已年過半百,人們對糕圈的熱情依舊絲毫未減。 “那幾年我們小時候,我們蒙古人戶門大,背一袋子糕圈送人拜年,招待親戚也就是熱糕圈、熱饅頭、糕。人家賣糕圈,我也是賣糕圈,吃的人挺多,尤其冬天送人送的挺多,一天最多賣四五千,平時賣兩千多三千。”楊蘭弟說。

「關注」碗託、糕圈、豆麵……這些美食寄託著準格爾旗人的情懷!

楊蘭弟的糕圈不僅受當地人歡迎,她還利用網路直播,贏得了大量外地的粉絲。這一古老的傳統小吃透過網際網路,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

“如今科技發達了,都用快手直播了,人家問我哪裡開的店,我就給回答哪裡開的店。遠處也有訂貨的,就可以給他快遞,班車捎,拼車捎,給人家發。哪的人都知道了,只要是開直播的,玩手機的都能吃上了。”楊蘭弟介紹說。

「關注」碗託、糕圈、豆麵……這些美食寄託著準格爾旗人的情懷!

除了糕圈,楊蘭弟還會製作豆麵、米黃等傳統小吃。如今她年級大了,便將這些傳統手藝教給了兒媳婦兒。在她的精心指導下,兒媳擀的豆麵也是又薄又可口。

“娶媳婦嫁女兒,全吃糕、豆麵。現在生活好,這些農村吃的代代還在傳,手擀豆麵是喜歡吃的人多,坐月子、辦事業,老年人都是吃豆麵,我也擀,我們媳婦也擀,要一直傳下去,輩輩讓她們做。”楊蘭弟說。

「關注」碗託、糕圈、豆麵……這些美食寄託著準格爾旗人的情懷!

碗託這一產自晉陝蒙交界處的傳統小吃,也在老鎮沙圪堵延續了上百年。在沙圪堵迎賓底街上,徐厚碗託店經營了幾十年。店內每日前來吃碗託的顧客絡繹不絕,他們大都是老鎮上的常住居民。從追著小車吃碗託,到坐在街邊吃碗託,再到如今坐在店裡吃碗託,老鎮幾代人對碗託有著獨特的情懷。

“過去在70年代的時候,條件不好,就人家挑著擔,我也要跟著人家吃幾個碗託,現在形式變了,回來家裡頭,挺好,能坐在家裡吃碗託,環境又好,又衛生,我們基本是每天來吃兩個碗託,吃碗託這個老傳統我就習慣了。”年過六旬的老鎮居民胡三說。

「關注」碗託、糕圈、豆麵……這些美食寄託著準格爾旗人的情懷!

如今老鎮沙圪堵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各種現代化企業紛紛落戶。然而碗託、豆麵這樣的傳統小吃依舊生生不息,代代傳承,為老鎮增添著別樣的風采。

記者:王麗曼陳姝昕 王慧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