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仿製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中科院教授:掛塊豬肉都比他強

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從古至今都為人驚歎不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航母火箭,日新月異的科技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無數改變。而這些新科技發明的出現,大多都是順應了時代浪潮而橫空出世,張衡的地動儀也是如此。

仿製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中科院教授:掛塊豬肉都比他強

地動儀橫空出世,震驚世人。

“東漢末年分三國”,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不僅時局動盪,地震也十分頻繁。根據史料記載,東漢在短短三十幾年之間,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地震。當時的百姓依舊有著封建思想,認為地震是上天對在位者不滿而發出的警告懲罰。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山崩地裂、哀鴻遍野,天災人禍,紛至沓來。

面對如此局面,對地震有過親身體驗的張衡展開了對於這個天災的一系列研究,力求掌握全國地震的動態。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候風地動儀”在公元132年橫空出世。候風地動儀用八個龍頭表示八個不同的方位,龍頭空中都含有龍珠,一旦某一方位有地震發生,那麼對應方位龍頭中的龍珠就會掉落在下方蟾蜍的口中。透過這一現象,人們就可以較早知道發生地震的方位情況。

仿製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中科院教授:掛塊豬肉都比他強

在成功預測當時一次西部地震之後,這架候風地動儀一舉成名,名聲大噪。隨後幾次對於地震的預測,候風地動儀更是無一失手,這讓它一時之間風頭無兩。公元134年12月13日,一個龍珠突然發動,但當時在洛陽的人們並沒有感受到震感,誤以為地動儀出現了問題。直到幾天後隴西的人快馬來報,人們才知道地動儀準確預測了一千公里外的地震。古人創造之精妙,令人歎為觀止。可惜的是由於歷史久遠,候風地動儀在朝代變更中銷聲匿跡。

“完美”復刻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儘管地動儀已經失傳,但不少歷史愛好者依舊對它熱情高漲。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王振鐸先生,根據史書的記載,在查閱了眾多資料之後,仿製了張衡的候風地動儀。在王振鐸先生仿製出地動儀之後,為了讓學子對地動儀有更加深刻的瞭解,這個地動儀的樣子就被搬進了教科書。不過現如今的教科書上已經找不到王氏地動儀了,這是為什麼呢?

仿製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中科院教授:掛塊豬肉都比他強

原因是當初張衡雖說製作出了地動儀,但歷史資料上只記載了它的外表,卻沒有記載地動儀的製作工藝。故而王振鐸先生仿製出的地動儀,只是一個空有候風地動儀外表的擺設,並沒有候風地動儀的神奇功用。在王氏地動儀被製造出來之後,還曾多次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外進行文化輸出,甚至以國禮的尊榮漂洋過海。中國地震局還以它為原型,做了幾十年的標誌。

但虛有其表而無核心終究是不可取的,王氏地動儀並不具有候風地動儀那般對於地震的預測和方位判斷的精妙作用,曾多次因這個問題被指出批評。而它也因為影響力過大,對學子的歷史知識產生了誤導。權衡利弊之下,它被移出了教科書。

仿製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中科院教授:掛塊豬肉都比他強

中科院教授:掛塊豬肉都比王氏地動儀強。

為什麼王氏地動儀不具備對於地震判斷的作用呢?這就和它所採用的原理有關。在仿製候風地動儀的時候,王振鐸先生參考的是直立杆原理。這種原理早在18世紀就被淘汰了,它只適用於低靈敏度的報警器,。對於地震的檢測,它甚至不如居民的感應。那麼不能提早或者準確預測地震,那麼這個地動儀又有什麼功用呢?

仿製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中科院教授:掛塊豬肉都比他強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張衡的候風地動儀採用的原理並不是直立杆原理,而是垂懸擺理論。基於這種理論下的地動儀,很難受到非地震活動波以外的干擾,故而當它們出現異常活動,就能夠檢驗地震的來臨。中科院傅承義院士對於王氏地動儀所發表的“房梁下吊塊肉都比你那個模型強”言論,也是出於對原理觀念的不同,因為在房梁底下吊一塊肉就是最簡單也最基本的天然驗震結構。

仿製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中科院教授:掛塊豬肉都比他強

在將王氏地動儀移出教科書之後,馮銳教授根據史料記載,仿製出了又一個候風地動儀。但這個地動儀就不是空有其表的“花瓶”了,而是在多次試驗中都有與候風地動儀無限趨近的表現,因此也得到了專業部門的認證和考古界的認可。但說到底,目前所有根據史料推算仿製出來的地動儀,都是對張衡那個時代科技結晶的猜測。真正的候風地動儀在歷史年輪的推進中早已消失,但前浪留下的寶貴智慧財富,卻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褪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