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道家中有項“奇術”,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認可,但至今有人會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為了達到姣好的體型,採取不科學的節食減肥方法,結果造成暴食、厭食、內分泌紊亂等嚴重後果;而在瑜伽中,也有輕斷食,即間隔一段時間(通常是一週)挑選一到兩天時間斷食,不吃任何東西,以此達到排毒、調整身心的作用。瑜伽的輕斷食目前還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因此也不能夠盲目嘗試。

道家中有項“奇術”,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認可,但至今有人會

在古代,也有一種節食稱為辟穀。辟穀並不是為了修整體型,而是為了養生、長壽。這是源於道家的一種修煉方法,以斷食、補氣使得人充滿精神。作為斷食的一種說法,它也被現代的醫學研究者和專家拒絕。不過在古代,我國確有辟穀成功的記錄,這些道士又是如何打破身體機能,達到不食五穀的狀態呢?

辟穀起源於先秦,在《大戴禮記·易本命》中寫道:“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這句話的意思是,吃肉的人勇猛,吃穀物的人智慧,吸食空氣的人長壽,不食食物的人只要不死便會羽化成仙。

道家中有項“奇術”,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認可,但至今有人會

而辟穀中有記載的較為出名的人是張良。《史記·留侯世家》中寫道:“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聽而食。”張良在西漢改朝換代之際推出了政治舞臺,告老還鄉。由於張良崇尚黃老之術,於是挑選巢縣的白雲山一洞穴開始修習辟穀和吸氣,本來身患舊疾,不治而愈。張良還習得一身好輕功,最終羽化成仙,他修煉的那座山洞今天被稱為子房洞。

在東漢到魏晉時期,道教逐漸形成。道教崇尚養生之道,因此這種早年間的修習術自然被道家追崇。到北宋時期,道教的熱度甚至超過了佛教,辟穀與煉丹相結合,為辟穀期間身體虧損提供能量,且可保養身體、益壽延年,而丹藥不僅在道家流行,還一度被統治者奉為長壽神藥。

道家中有項“奇術”,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認可,但至今有人會

那麼,在古代被傳的神乎其神的辟穀,為何會被現代的專家批判和拒絕呢?這主要從以下幾個原因分析。首先,辟穀是違反能量守恆以及生物生存根本準則的。我們都知道,人類行動是需要能量的,無論是坐還是趟,甚至一呼一吸間,都需要消耗能量。如果完全不食食物,意味著你不能夠進行任何生理活動,包括呼吸,這明顯是違揹人類生存的,因為人只要生存在世界上,就會有活動。如果沒有能量攝入,又該如何供給消耗呢?

其次,辟穀是剝奪人心理滿足感和幸福感的。吃食物是人類獲得滿足感最基礎的來源,可能你常常會發現,在心情低沉的時候,吃食物能夠使心情變愉悅。這正是辟穀的危害,之所以道家辟穀需要輔佐書籍,是因為書籍可以控制人的精神。然而,用外物去控制人內在的精神,說到底是人類自我毅力的挑戰,這種挑戰本身就需要付出抵抗生理習性為代價。

道家中有項“奇術”,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認可,但至今有人會

最後,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辟穀會帶來非常多的危害,如消化道疾病、內分泌紊亂等等。如果長期不進食,消化道內會產生痙攣、潰瘍甚至引發癌症,胃潰瘍的一個重要發病原因便是飲食不規律。而內分泌紊亂是更可怕的,人體內每日都需要定量的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在日常穀物中可以獲取,如果飲食規律且健康,是不用為之擔憂的。但是如果微量元素攝入量不夠,可能會導致肌肉控制、臟器功能維持的障礙。

不過,醫學中其實也有正規的“禁食療法”。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痛風等富貴病,或者高血壓、便秘等等,這些慢性病透過禁食療法可以將體內的激素、脂肪、生理指標等調節至正常水平。但是,禁食療法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且需要專門的醫生看護,不能自己盲目嘗試。

道家中有項“奇術”,道士很肯定,專家卻不認可,但至今有人會

辟穀其實對於現代人來說還只是冰山一角,並未窺得它的真面目,由於史料記載較少,且宗教在我國發展並不旺盛,因此現在對於辟穀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書面上。辟穀是否真的能夠益壽延年長生不老,也是一個謎題,或許在未來,這個謎題會被人解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