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淨慧長老:禪宗七經是中國早期禪宗用以印心及師資傳承主要經典

淨慧長老:禪宗七經是中國早期禪宗用以印心及師資傳承主要經典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佛教文化佔有重要的地位。中國的佛教歷來有八大宗派之說。通常所說的八宗,是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各宗各派都有自己的立宗典據。

而禪宗的主要立宗典據,是《金剛經》、《維摩經》、《楞伽經》、《心經》、《楞嚴經》、《圓覺經》和《壇經》等七部經文。

關於禪宗“七經”,淨慧長老曾經有過開示,現將他老人家對“禪宗七經”的開示摘錄如下:

淨慧長老:禪宗七經是中國早期禪宗用以印心及師資傳承主要經典

​《楞伽經》是中國早期禪宗用以印心及師資傳承的主要經典。初祖達摩來中國傳法,就是以四卷《楞伽》授法慧可的。他說:“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初祖以後,到四祖道信,一直都是依《楞伽經》。道信禪師作《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就明確地講:“我此法要,依《楞伽經》諸佛心第一。”

此後禪宗祖師雖不再以《楞伽經》印心,然《楞伽經》之如來藏思想還是被禪宗繼承下來了。慧能大師的再傳弟子道一禪師就講:“達摩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躬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又引《楞伽》經文,以印眾生心地。恐汝顛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經》雲:‘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

淨慧長老:禪宗七經是中國早期禪宗用以印心及師資傳承主要經典

達摩禪傳到四祖,發生了一個比較大的變化,那就是接受了當時盛行於南方的般若思想(主要是《大品般若》)。到了五祖弘忍,便直接以《金剛經》作為印心之契。《金剛經》主要宣揚不住相發三藐三菩提心,著重闡明諸法性空無我之理,強調行六波羅蜜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思想成了當時禪門修行的眼目。六祖慧能大師本人就是聞《金剛經》而發明心地,得法脈之傳的。六祖之後,《金剛經》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大概與此有關。

成熟的禪法得益於如來藏思想與般若思想的有機結合。這一結合完成於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就是因其以“自性即佛”為核心,以“三無”(無相、無念、無住)和“一行三昧”為主旨,以“頓悟見性”為宗趣,而成為禪宗獨立的主要標誌。

淨慧長老:禪宗七經是中國早期禪宗用以印心及師資傳承主要經典

與此同時,作為六百卷《般若經》的精髓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亦自然因其言簡義豐、入佛心要而得到人們的普遍傳誦。在佛教史上,還沒有哪一部經典能像《心經》那樣被人頻頻誦讀和宣講。

另外,被視為整個大乘佛法之總綱的《圓覺經》,以及宣揚不二解脫法門的《維摩詰經》等,因其義理之圓了,亦被禪門廣泛宣講、援引和行持。唐代有名的宗密大師,他既是華嚴祖師,又是禪宗大德,據記載,他就是誦持《圓覺經》而開悟的。他撰寫的《圓覺經》大、小疏鈔,成為後代禪門修學的重要典籍。至於說“默然不語”的維摩詰居士,他是典型的在家修行並取得成功的禪者風範,其所說經在禪門中的地位,那更是自不待言了。

淨慧長老:禪宗七經是中國早期禪宗用以印心及師資傳承主要經典

最後說到《楞嚴經》。它是佛門的正法所繫。《楞嚴經》一滅,就表明末法現前。佛在《法滅盡經》上講,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經典逐漸而滅。所以,無論修什麼法門,都應當研讀《楞嚴經》。從禪修的角度來看,《楞嚴經》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的。經上所講七處徵心、五十陰魔以及圓解圓行等義理,對我們修禪的人樹立正知正見是大有裨益的。

淨慧長老:禪宗七經是中國早期禪宗用以印心及師資傳承主要經典

以上是淨慧上師的開示。許多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禪學的人都知道,禪宗注重的是當下承擔,直入心性,而且標榜“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個人認為是為了不讓學者拘泥於經典,而不是不要經典。

淨慧長老認為,正是因為“晚近許多禪門行人錯會‘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意思,而“忽略了教理的聞思”,所以造成了禪宗一脈在明清及以後的逐漸衰落。

淨慧長老:禪宗七經是中國早期禪宗用以印心及師資傳承主要經典

衰落不衰落,暫且不去管他,作為一名傳統文化的熱愛者,能夠聽到看到這些經典,實乃人生莫大的福氣。

願有緣人觀之得之,福德永駐,相續不斷。

淨慧長老:禪宗七經是中國早期禪宗用以印心及師資傳承主要經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