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馬伯庸為什麼選擇大唐上元節的西市為《長安十二時辰》的背景?

馬伯庸為什麼選擇大唐上元節的西市為《長安十二時辰》的背景?

《長安十二時辰》是一部構思奇特的暢銷小說,而雷佳音主演的同名劇集更是帶火了這一故事。十二個時辰,換成現代時間就是24個小時,全劇48集,算下來每半個小時就是一集,足見故事情節是十分緊湊的。

那麼,馬伯庸在寫《長安十二時辰》的時候,為什麼要選上元節這天呢?為什麼要把地點選在西市呢?這是有對歷史的考慮的。

學過初中歷史的人都知道大唐長安城是由“宮城+皇城+108坊+東、西市”構成的,坊的數量隨時代而有增減,而在武則天之後,又在宮城和皇城之外、這個城市的東北方向建了大明宮。但宮殿不幹老百姓的事兒,長安老百姓日常生活區域就是坊和市。坊是老百姓居住區,市則是這個城市的商業區。由於大唐規定(至少是規定),任何商品交易都必須在東市和西市進行,所以有點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在108坊的居民區,並沒有小賣鋪啊、超市啊什麼的。雖然唐朝中後期,許多居民坊內出現了私開的小商鋪,甚至在坊牆上打洞,但這是大唐城市管理鬆弛的表現,不是唐朝規定允許的。

居民坊管理嚴格,老百姓趕熱鬧只能去兩市了,而東市主要是王公貴族交易的場所,西市不僅是老百姓交易的CBD,而且是絲綢之路的終點,是個國際化的交易場所,也更熱鬧。所以論繁華程度,西市是要大於東市的。馬伯庸選西市為故事的發生地點,沒毛病!

那為何又選擇上元節呢?唐代的上元節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的元宵節。說到元宵節,我們今天的人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了,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以及春節期間的長假沖淡了元宵節的節日氣氛,我們無非是吃吃元宵、賞賞燈。但在古代中國不是這樣,上元節在整個過年的假期序列裡是最為重要的節日,我們今天最為看重的春節在那個年代叫元旦,是並沒有上元節重要的。

為什麼上元節更熱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元節的三天,官方取消了宵禁。

那什麼是宵禁?唐朝規定,居民坊的大門入夜就會關閉,早晨才會開啟。整個城市的城門也是這樣,所謂“暮鼓晨鐘”就是指的這點,所以你到了西安旅遊,不要覺得鐘樓、鼓樓只是擺設,在古代中國,早上敲鼓開城門,晚上鳴鐘關城門,是真事。西安的鐘鼓樓是明代建築,當時管的只是城門,大唐長安的管理更加嚴格,甚至管到了居民的“坊”。要知道,在宋代以後,中國的城市格局就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夜市”這個東西終於成了老百姓的日常標配。

上元節三天取消宵禁,可以用點燈的方式把夜晚的長安照得燈火通明,其實是一種精神的發洩,這在今天的人看來是不容易理解的。但陳寅恪先生不是提倡要有“歷史之同情”麼,走進古人內心,你會理解得更多些。取消了宵禁,就意味著老百姓可以享有24*3=72小時的連續熱鬧,你可以通宵,你可以達旦,你不睡覺沒人管你。

西市本來就熱鬧,再遇上上元節,更是鬧上加鬧了!《長安十二時辰》選擇這個時間、這個地點,沒毛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