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故宮600年來從不積水,內部的排水設施,正可謂“巧奪天工”

結語

《周禮》:“匠人為溝洫,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

古代和現代的排水系統有很大區別,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面,為了防止暴雨積水,馬路上隨處都可以看到排水井,還有深藏在地下那些密密麻麻的排水管道。在古代,古人並沒有這樣的技術,無法肆意的搭建排水管道,那麼古人是怎麼解決排水這一問題的呢?

故宮600年來從不積水,內部的排水設施,正可謂“巧奪天工”

中國古代的排水系統

其實中國的水利工程建設以及排水的應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發展,著名的工藝官書《考工記》裡面,就記載了農渠的排水方法和宮殿的排水方法,雖然整體而言看上去很簡單,但卻非常有效。中國的故宮600年來從不積水,這是因為故宮內部的排水設施,正可謂“巧奪天工”,充分展現出古人的智慧。

整個故宮的建造,從位置上就相當考究,它位於北京市中軸線的正中心,體現出古代帝都唯我獨尊的建築原則。除此之外故宮裡面的每一處宮殿,都可以在天空中找到與它位置相對應的星辰,可以看出古代工匠在設計並建造這座宮殿的時候,動了不少心思。

故宮600年來從不積水,內部的排水設施,正可謂“巧奪天工”

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可以得知故宮600年來從不積水,這絕非古人杜撰而來,而是可以推斷出來的。故宮的建築大多都在高臺之上,最高的位置甚至距離地面8米左右,一部分建築在上,另一部分建築在地表,讓暴雨過後的積水可以很自然地流下去,不會繼續在某一個位置。正所謂水往低處流,高處的積水流向低處,低處的積水流向外面的護城河,讓故宮內部的積水可以很快的自我釋放。

故宮的排水系統

除此之外還和故宮內部的地磚有一定關係,故宮內部的地磚使用的是青磚,這種磚頭的吸水性非常強,雨水落到地磚上面,不會繼續在上面不動,而是會逐漸的滲透進去。因為雨水的滲透,可以讓這裡的地磚變得更加堅硬,防止地面被輕易破壞。

故宮600年來從不積水,內部的排水設施,正可謂“巧奪天工”

除了表面以外,故宮內部的排水設施,正可謂“巧奪天工”。之所以故宮從來不會積水,這兩個內部的排水設施可謂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明排水系統和暗排水系統。顧名思義,明排水系統就是我們很輕易就能夠看到的,故宮裡面那些隨處可見的排水口、排水嘴,它們將故宮內部的積水排放至故宮外面的護城河中,讓這些水源可以有效的在故宮附近迴圈。

暗排水系統就是那些我們看不到的,埋藏在青磚石下面的排水管道,暴雨過後的積水可以滲透到這些內部的管道里面,再透過管道排放至故宮的外面。我們已經發現了一千多個排水嘴,在暴雨過後這些排水嘴同時工作,很快就能夠將積水排放乾淨,這些被排放出去的水源再利用當地的地勢,重新匯入到金水河當中,形成了一個環保高效的內部迴圈。

故宮600年來從不積水,內部的排水設施,正可謂“巧奪天工”

古人並沒有我們現在擁有的技術,但他們卻能夠充分地利用地勢、生態環境以及簡單的工具,製作出如此高效的排水系統,這體現出了古人的聰明才智,更加證明了中國古代工匠的優秀,我們在向前進步的同時也應當像他們學習,讓我們變得更好。

參考資料:《考工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