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只要有文化 鬼節不害怕!

我們經常說中國文化具有極強的包容性

這話真不是中國人自吹自擂

中元節

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世界上絕大多數宗教

因為教義不同

彼此之間經常弄得跟仇人一樣

但在中國

不同的宗教不僅能夠和平共處

甚至還彼此融合、求同存異

塑造出一個共同的節日來

只要有文化 鬼節不害怕!

《孔子弟子像》唐  閻立本(傳))

中元節就是這麼一個

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思想

共同合作的產物

道教

中元節,民間也叫鬼節

因為傳說中這天鬼門大開

地府中大大小小的鬼都返回人世

在大街上游蕩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只要有文化 鬼節不害怕!

《中山出遊圖卷》 南宋 龔開

聽起來就很陰森恐怖對不對

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這麼恐怖的鬼節

其誕生卻是因為仙氣飄飄的神仙

遠古時期

天、地、水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

先民們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對三者的崇拜

到東漢,張道陵創立道教之後

掌管天地水三界的“三官”

就成了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

根據記載

當時道教還用祭祀天地水三官的方法

給教徒們治病

只要有文化 鬼節不害怕!

《三官出巡圖》區域性 南宋 馬麟(傳)

大概在北魏時

道教的“三官信仰”進一步完善

最顯著的特徵就是

他們開始

給三官過生日

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分別對應天、地、水三官的丹辰

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因為人死後歸於土地

所以人們認為

掌管大地的地官也負責司鬼

中元節這天

地官赦免眾鬼

允許他們回人世間探親

當然,對於那些沒有親人的孤魂野鬼來說

就不是探親而是放風了

於是中元節這天

人們既要祭祀祖先和故去的親人

又要透過跳鍾馗等方式驅逐孤魂野鬼

只要有文化 鬼節不害怕!

《揭缽圖》 明 仇英(傳)

只要有文化 鬼節不害怕!

《中山出遊圖》 南宋 龔開

問題來了

為什麼一定要把中元節定在七月十五呢?

五月十五、六月十五不行嗎?

原因很簡單

因為七月十五本身已經是個節日

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推廣起來更簡單省力

儒家

作為農耕文明

農業就是國家的命脈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幾乎所有的中國傳統節日

往上推都能跟種地扯上關係

農曆七月,農作物開始成熟

為了慶祝豐收

人們會用新收穫的瓜果蔬菜和穀物糧食

來祭祀先祖

這種祭祀儀式稱為

“秋嘗”

意思是秋天請祖先嚐新

只要有文化 鬼節不害怕!

《紅樓夢圖冊》 清 孫溫

秋嘗祭祖的活動

先秦時已經誕生

最初“秋嘗”根據天時氣候而定

並沒有確定的日期

後來逐漸固定為立秋後的第一個月圓之日

也就是農曆的七月十五

只要有文化 鬼節不害怕!

《月下把杯圖》 南宋 馬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祭祀是

儒家政治理念

中的重要傳統

而祭祖所表現出的祖先崇拜和宗法倫理

又是

儒家“孝道”

的核心內容

和道教的中元節融合之後

這種儒家思想主導的習俗並沒有消亡

一直到今天

祭拜祖先仍然是中元節的主要內容

中元節也和除夕、清明節、重陽節

並稱

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佛教

同時,七月十五還是

佛教的盂蘭盆節

相傳,釋迦牟尼有位弟子名叫目連

其母死後化為餓鬼、無法進食

目連自己解救無果之後向佛祖求助

佛祖告訴他

你的母親生前太吝嗇,不肯供養僧人

死後才受這種苦

要想解救她

必須供養十方僧眾

於是,目連就在每年七月十五這天

用盆盛滿各種食物供養僧人

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習俗

只要有文化 鬼節不害怕!

《禮佛圖》 明 文從簡

為什麼又是七月十五?

原來,在溼熱的印度

每年夏天都有很多昆蟲出沒

僧侶們為了避免殺生

夏季都會閉門不出、專心打坐修行

而到七月十五這天

為期三個月的修行結束

僧侶們修行圓滿、自我檢視

佛祖看了心生歡喜

因而這天被稱為

“佛歡喜日”

是佛教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

(不過寶哥哥十分懷疑

他們也是看中了秋嘗祭祀的群眾基礎)

只要有文化 鬼節不害怕!

《藩王禮佛圖》 北宋 趙光輔

西晉時

《佛說盂蘭盆經》被譯成漢文

因為它所提倡的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和儒家傳統的孝道思想十分契合

得到了統治者的重視和提倡

據《佛祖統紀》記載

公元538年,崇信佛法的梁武帝

在南京同泰寺設盂蘭盆會供養眾僧

成為歷史上首次由官方舉辦的盂蘭盆會

有了官方的推廣

盂蘭盆節很快在中國流傳開來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發現了

雖然中元節、秋嘗祭祖和盂蘭盆節

誕生的原因和背後的思想理念不一樣

但在功能和習俗上卻出現了高度相似

再加上各家或有意或無意的

都把時間定在了七月十五

索性就“三俗合一”湊合一起過了

唐代時,由於統治者推崇道教

中元節

隨之興盛

贏得了這個三合一節日的冠名權

中元節的名字就此沿用至今

只要有文化 鬼節不害怕!

《一團和氣》 明 朱見琛

所以朋友們

今天與其害怕

不如為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感到自豪

畢竟連專門管鬼的神仙什麼時候過生日

都由人說了算

鬼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