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國學經典】《商君書·弱民》中的弱民理論,首次提出以法治國

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樸則強,淫則弱。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故曰:以強去強者,弱;以弱去強者,強。

【國學經典】《商君書·弱民》中的弱民理論,首次提出以法治國

這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代表作《商君書·弱民》中的節選,首次提出了“弱民”理論,核心思想是

以法治國,使民眾不敢抗拒法律,合理地去役使民眾,讓他們為國家出力

這一理論在商鞅變法時得到應用。變法後,秦國建立了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制定了嚴苛的律法,獎勵耕戰,重視軍攻,重農抑商,使民眾喜於外戰,恥於內鬥,使秦國成為戰國最強大的國家,最終完成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業。

【國學經典】《商君書·弱民》中的弱民理論,首次提出以法治國

秦朝滅亡代表著法家學派的消亡,漢朝建立後廢除了秦朝的嚴刑律法,減輕徭役和賦稅,採取休養生息措施,修復了因連年征戰對民力的挫傷。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確立為治國根本思想。不過,此時的儒家思想融合了大量法家、道家、陰陽五行等學說,已經不是戰國時期的原貌,一些法家思想因此保留下來。

在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史中,《商君書》一度作為帝王之書,經後人編纂、修改和完善,形成今天的《商君書》26篇,《弱民》是其中的第20篇。

【國學經典】《商君書·弱民》中的弱民理論,首次提出以法治國

《商君書》與儒家思想格格不入,遭到儒家的堅決抵制,不被作為主流治國思想。但實際上,秦漢以後的治國思想中多多少少都摻有法家思想,嚴格來說並非真正的儒家治國,而是外儒內法,治民以教化為主,刑罰為輔。

“弱民”作為《商君書》的核心思想之一,歷來受到後人批判與攻擊,認為這是強權奴役民眾的工具。與“弱民”並稱的還有“

馭民五術

”,即“

壹民

”,統一思想;“

弱民

”,使民眾貧困;“

疲民

”,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暇顧及他事;“

辱民

”,使民眾無自尊自信,專心於立戰功博取爵位;“

貧民

”,使民眾無餘財。

【國學經典】《商君書·弱民》中的弱民理論,首次提出以法治國

筆者查閱了許多資料,也沒有在任何正式文獻中找到關於“馭民五術”的記載,唯一可考據的“弱民”也非字面意義上的“使民眾貧困”

,顯然是有心人炮製出來的。假如使民眾貧困、疲於奔命、毫無尊嚴、終日恐慌就能讓國家強大起來,那麼

大清就應該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又怎麼會亡呢?這個理論顯然站不住腳,用腳趾頭都能想到其中的不合理之處。

中國兩千年治亂迴圈史已經充分證明,

任何企圖用強權和武力壓制民意的政權都無法長久

。秦始皇滅六國後擔心舊貴族和民眾造反,下令把所有富戶遷到咸陽居住,收繳天下武器鑄成十二金人,摧毀各地城牆,派發各種各樣的徭役和賦稅,用秦律懲罰不聽話的人,但結果如何呢?

【國學經典】《商君書·弱民》中的弱民理論,首次提出以法治國

秦律逼反了失期的陳勝、吳廣,“今亡亦死,舉大事亦死”,沒有兵器就用削尖的木棒,沒有搬到咸陽居住的陳餘、張耳、張良、項梁等六國貴族紛紛響應,在劉邦、項羽等人的率領下推翻了秦朝。從統一中國到滅亡,秦國僅存在了短短十五年,反倒是推行儒術治國的漢朝先後存在了四百多年。

歷史證明,

中國人從來不是逆來順受的弱勢群體,反抗精神已經融入到血脈裡,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同時,中國人從來都是最容易得到滿足的群體,只要有一塊土地、一個容身之處,就能世世代代繁衍下去,給一點好處就感恩戴德。筆者認為,

中國人用儒家的“仁政”、“愛民”思想去統治是合理的,“馭民五術”應該更適合印度

【國學經典】《商君書·弱民》中的弱民理論,首次提出以法治國

弱民”的真正含義是壓制民眾的欲求、智力和權利,限制其能參與國家行政的能力,使民眾無法團結起來與統治者對抗

。這種統治思想帶有明顯的封建意識,已經完全不適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相反,現代國家致力於普及基礎教育,開啟民智,掃除愚昧落後思想,重視公民權利,用法律保障社會公平、公正,幫助民眾樹立積極向上、自尊自信的健康人格,提高民眾生活水平,鼓勵消費,從而拉動社會工商業的發展,這才是一個文明國家所應提倡的,也是一個讓國家強大起來的根本手段。

相關文章

頂部